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比例尺説課稿範文

比例尺説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説課稿範文

我説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尺》。它是學生學完“比”、“正反比例關係”及“圖形的放縮”後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很有現實意義。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現行教材中,沒有比例和解比例,所以有關計算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另外,本節課暫不涉及放大圖形的比例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二、學生情況:

六年級的下學期的學生,對於各種圖形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講解有關比例尺的知識,學生有感性認識,同時也會饒有興趣的。

三、教法學法

教法:對於意義理解部分主要採用嘗試法

對於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現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四、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塊:導入激趣、意義建構,實際應用。

1、導入激趣。上課開始,教師給學生看一把裝在套中的尺,問學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嗎?回答不一。學完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了。這樣造成了懸念,激發了探究慾望。接着藉助成語,展開聯想。板書以 當 。讓學生填空。在此基礎上,問學生以三當幾?以七當幾?你是怎麼算的?反過來,以幾當五十,以多少當一百二十?你是怎樣算的?這個環節為學生意義建構和後面的計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準備。

2、意義建構

安排了探、議、説三個小的環節:

(1):首先讓學生將一個長100米,寬80米的長方形操場,畫在一張紙上。學生不能按原來大小畫,只有想辦法縮小。當學生畫好時,教師找一大一小兩幅圖,展示給學生看,問:“哪一張畫錯了?”“沒有錯,他們縮小的程度不一樣。” “那你能在圖上標註出你縮小的標準嗎?”然後讓學生嘗試標註。學生在標註時教師巡視,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當千”,“以一當五百”;“圖上1釐米相當於實際10米”,“圖上8釐米相當實際80米”;“1:1000”,“1:500”等等貼在黑板上,並摘抄下標註。這一過程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開放空間,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議:議什麼呢?先議標註的形式不同意義相同。學生結合自己和同伴的標註,及黑板上的板書,討論交流:形式有多樣,但表示的內容會不會一樣呢?然後師生共同根據表示的內容進行分類,調整板書。再議意義相同哪種最優。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比例尺的意義,強調注意點。這一認知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構建比例尺意義的過程,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

(3)説:説具體比例尺的意思。依據自己的理解,説剛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師提供的比例尺意義。這樣安排有利於突破“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這一難點。

總之,讓學生經歷比例尺的產生過程,比知道比例尺意義本身更有價值。

完成了意義建構,接着就是實際應用

3、實際應用:

(一)基本運用

我設計了下面的三個問題:

<1>求比例尺問題:

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釐米,寬畫了2.5釐米。

判斷下列幾句話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圖上寬與圖上長的比是1∶2 ( )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1/400是 ( )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 ∶160000( )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 ∶1 ( )

(5)圖上長與實際寬的比是1 ∶200 ( )

通過比較判斷説理使學生更加明確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

〈2〉 求實際距離這是比例尺應用最常見的問題。因為北師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所以必須讓學生運用比例尺意義,進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題目,邊出示邊引導:“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國地圖,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是20.3釐米,深圳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學生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然後總結方法。

<3>求圖上距離問題。有前面的基礎,學生可以嘗試着自己解答。所以這裏教師出示相關條件後讓學生自己解決。然後師生共同進行評價。題:“深圳到上海的 距離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國地圖上,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會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單位統一。

在這個基本運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

為了拓寬知識面安排如下拓展練習。

(1)出示一張老師的照片(沒有背景,純人像),讓學生猜測比例尺,然後討論用什麼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中國地圖,測算你的家鄉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解答這兩個練習,既使學生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和運用,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總結全課:開始老師拿的是比例尺嗎?什麼叫比例尺呢?它有什麼用呢?這樣照應了開頭,解開學生心中疑團,也概括了主要內容。

五、板書設計:

板書反應出比例尺產生的過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點,便於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啟發學生總結學習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ree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