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優秀説課稿

《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優秀説課稿

《塑料與我們的生活》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品德與社會》國標本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教材共分三個部分:“生活中的塑料製品”、“白色污染”、“生活中的工業品”。我今天執教的是第一課時。通過本課的教學要達成以下目標:

《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優秀説課稿

1、在選擇比較中知道塑料的優點,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學會辯證地看待塑料這一工業產品。

3、感知塑料廢棄品造成的危害。

4、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

整堂課的教學凸現以下兩點理念:

一、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為此,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以下三點:

1、調動生活中的經驗。讓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用塑料製成的?這,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出發,動員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之與課程具體內容之間建立起聯繫,使得學生面對學習主題的時候,感到他們所學習的內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因而樂於進行探究,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塑料與生活息息相關。

2、引發生活中的話題。為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知道塑料的優點,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教學時,我引發這樣兩個話題:

(1)四(3)中隊要選購一個洗手盆,大家一塊兒出出主意,木盆、糖瓷盆、塑料盆,該挑哪一個?

(2)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在什麼時候選擇塑料製品?

塑料的特性在話題的交流中得以明瞭,而這並不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變告訴為學生自己的探究,在探究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而目標也達成了。

3、呈現生活中的問題。白色污染是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問題,教師藉助媒體,用具體可感的畫面,相關的文字介紹,輔之於背景音樂,豐富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感受。從而,激勵學生積極面對,敢想敢做。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但我們要理性認識自主,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引導下的有效的自主、有序的自主,教師應該認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

1、拓展塑料內涵。

塑料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可學生卻未關注這一點。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用塑料做成的呢?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會交流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但他們的認識又是不全面的,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創設一個生生互動的學習情境。與此同時,老師作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自身瞭解的塑料製品,這不僅拓展了塑料製品的內涵,豐富了整堂課的信息容量,讓學生在該方面獲得較為全面的認識,而且老師注意了方法的給予,告訴學生運用上網來獲取信息。

2、理性選擇塑料。

人們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無條件的選擇塑料製品,只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塑料製品。因為,塑料具有其自身的特性。為了讓學生感受這一點,我引發生活中的兩個話題,創設比較的情境,讓他們在比較中真實體驗到塑料製品的優越性,從而指導他們在生活中理性選擇塑料製品。

3、辯證看待塑料。

塑料的優越性使它造福於民,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造成的負面影響。一是它本身存在的不足,耐熱性差,時間久了容易老化、變形,不易分解;二是人類造成的白色污染。

標籤: 説課稿 塑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gdd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