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1

一、 説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本篇文章講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後,登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説教學理念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以學生讀、説、議,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積累、運用,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思維的發展。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寫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內容。

2.聯繫上下文理解“信奉”、“膽大妄為”的意思,並在對比品讀和想象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在對比品讀和想象寫話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五、 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單的教學課件

六、 説教學流程

上課開始,我便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同學們,一位哲人曾説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對那些既定的事實產生過疑問,並孜孜不倦地尋找答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初讀課文

1、分自然段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 我這樣鼓勵學生,如:這位同學讀得好極了!誰能和他讀得一樣好?你的聲音真好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邊聽邊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

3、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並在文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對提出問題做好準備。)

(二)質疑問難

(學生要提高就需要學習,學會質疑,學會創造,而這個創造學習的過程恰恰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解決,如理解字詞方面;有些問題要在講讀課文過程中解決。如:

(1)兩個鐵球為什麼同時着地?

(2)"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

(三)、深入文本

1、師問:當時的亞里士多德是個什麼樣的人?資料介紹,大屏幕展示。人們對他的態度是什麼?通過與“相信”的比較中理解“信奉”, 有多少人信奉?人們對他信奉到什麼程度?讓學生找相關的段落(第二自然段),大屏幕展示: 師指導學生注意通過神態、動作和語氣來表現責備。這樣一位大名鼎的科學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大屏幕展示: 他想説明一個什麼觀點?(球落地和重量有關) 先抽學生談,然後大屏幕展示落地過程。

2、但當時的伽利略,年僅25歲,是個數學教授,沒有名,沒有地位,是個平凡小輩,他信奉了嗎?是怎麼想的?學生在書上找出,再大屏幕展示: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刪除可以嗎?為什麼?學生以4人小組形式,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從對比中體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有理有據,它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集體討論交流後觀看大屏幕展示兩種落地情況,讓學生明白其觀點的矛盾性。面對這樣的結論,伽俐略怎麼做的?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麼特點?(反覆、許多次)

(2)換詞比較:用“重複”換“反覆”行嗎?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覆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麼不同? (高度不同、球的質量不同、試驗地點不同、天氣、風力等試驗條件不同……)進一步理解“反覆”“許多次”的語言內涵,進而感受伽利略治學的嚴謹。

3、 多次反覆試驗的結果是什麼?理解反覆與重複的不同。

4、 讓學生用書來做做這個試驗。

5、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大屏幕展示表格,學生填空。為什麼有人説他膽大妄為呢?由膽大妄為引入補充16世紀時,意大利的布魯諾因反對亞里士多德 的“地心説”,堅持真理“日心説”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6、面對這樣的科學氛圍,用“伽利略如果 ,就會 ;但是,如果 ,就會 。最終他選了 。”滲透説話練習,深入體會伽利略懷疑權威所要面臨的生命危險。面對危險,他毅然決然地登上了比薩斜塔。看!伽俐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同時落下來。此時的人們是什麼表現?找出句子填空。同學們,在那樣的科學氛圍中,伽利略做出了這驚天動地的舉動,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抽生談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伽利略為了真理,為了科學,不畏強勢、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大屏幕展示受到的啟發。

(四)、拓展延伸

多麼可貴的精神,伽俐略公開向權威挑戰,在比薩斜塔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科學史造成了轟動,給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現在他光榮地走下了比薩斜塔,假如你是一位記者,如何採訪他,或者是先前嘲笑他的觀眾,現在有何表現,或者你就是此時的伽俐略,你會怎麼説?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 這樣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發展。

總結: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於質疑,使他走向了成功。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那就快快行動吧,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同時從高處落下”,應該改成“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以此提高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七、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形成知識結構,能建立教學信息系統,易於鞏固記憶。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

公開試驗

試驗成功

小學語文説課稿《兩個鐵球同時着地》2

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努力把教學內容、設計理論和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定位融為一體,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最好的發展。

一、激情導入新課

教師注意激發學生情感,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疑問,

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有哪位同學知道有關伽俐略的故事?請學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語:本節課我們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故事。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2、自由讀課文,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嘗試獨立閲讀理解。

3、質疑問難,集體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三、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多媒體出示重點句: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1、提問:讀了這幾句話後,你有什麼感想?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

這種多向動態的學習方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集體討論時,教師板書:

如果那麼兩個不同的結論怎麼解釋?

2、伽俐略用什麼方法向人們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是錯的?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

3、實驗時的情景怎樣呢?自己找出有關內容。

請學生模仿伽俐略上講台表演。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教師相機引導:人們除了歡呼以外,會説些什麼?學生展開想象。

這樣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教師注意引導和鼓勵,使課堂氣氛再一次活躍起來,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

4、多媒體出示句子: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思考:你從這句話中受到了什麼啟發?學生討論。

正是教師正確的指導,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學生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遠遠勝過了教師課堂上的千言萬語。對學生來説,收穫盡在過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y2j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