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課文 >

《風箏》課文原文

《風箏》課文原文

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註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風箏》課文原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風箏》課文原文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飄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着長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藍天上,一隻只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得無數人仰望天穹。

每逢這時,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風箏。

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眯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枴杖支撐。這條腿什麼時候、為什麼截去的,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到女媧補天造人的傳説時,笑着對我們説:“……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於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教室裏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心裏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枴杖為圓心,再轉向講台。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轉一次,就引起同學們一陣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甦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在晴朗而沒有大風的日子,劉老師課餘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瓦片兒”,也有長達丈餘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快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着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雲,注視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讓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趕繩端,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於,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我想,那時候他一定覺得幸福而充實,因為他感到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不見到他已經近30年了。倘使他還健在,這時候也許又會糊風箏,教給自己的子孫,把那精緻的手工藝品送上天去。依舊地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倘若不幸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的幻想的風箏,將陪伴着我的心,永遠在藍天上滑翔。

劉老師啊,您在哪裏?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拓展內容】

《風箏》教案

設計理念:

孩子們在談話的時候,很多孩子説到公園、廣場放風箏,風箏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溢於言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風箏》這節活動,讓幼兒瞭解風箏的相關知識,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幼兒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風箏的起源。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風箏,並把場地佈置成“風箏展”。

2、風箏幻燈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風箏。

1、幼兒和教師走進活動室欣賞風箏展。

教師:孩子們,這兒是我們大家制作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情況。

(教師先請大家説出自己喜歡那一隻風箏,再請風箏的製作者介紹自己和爸爸媽媽製作風箏的一些情況,增強幼兒的自豪感。)

二、讓幼兒瞭解風箏的起源。

1、教師出示“龍”形風箏的幻燈片。

教師提問:這是什麼樣的風箏?(龍形風箏)龍代表什麼?(代表中國)

教師:沒錯,“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2、故事《風箏的起源》教師講故事《風箏的起源》後,提問:是誰發明了風箏是在很久很久

教師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三、幼兒欣賞風箏的幻燈片。

1、教師:很多年過去了,到了現在,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喜歡到大自然裏放風箏。你們有放過風箏嗎?老師這裏有一些風箏圖片,一來欣賞一下。

2、幼兒欣賞風箏圖片。

圖一:蝴蝶風箏

教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蝴蝶風箏?(五顏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狀左右是一樣的,有什麼特點?(對稱)是的,這是一隻五顏六色的對稱的蝴蝶風箏。

圖二:魚形風箏

教師:這隻風箏上有什麼?(可愛的胖娃娃抱着一條紅鯉魚、荷葉、荷花……)人們在製作風箏時為什麼會畫上這樣的圖案?教師:這是一隻具有年畫特點的風箏。紅鯉魚在我們中國代表着吉祥、富裕,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畫在風箏上,是希望年年有餘,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圖三:小狗風箏

教師:這隻風箏是有幾隻小狗組成的?(三隻)這種象糖葫蘆一樣由幾隻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風箏。

圖四:夜光風箏

教師:這隻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麼?(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晚上)為什麼?

圖五:最大的風箏

教師:這隻風箏長不長?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3500米長,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不能)怎麼辦?(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那我們平時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這麼樣?(齊心協力、

圖六:最小的'風箏

教師:看見風箏在哪了嗎?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釐米長,比我們平時用的硬幣還要小。

教師: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誰做出來的?都是咱中國人制造的,你覺得中國人怎麼樣?(聰明、能幹……)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何感想?(驕傲、自豪……)是的,我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3、幼兒説説自己見過的風箏教師:看了剛才的風箏,你還見過和它們不一樣的風箏嗎?(幼兒答)

四、風箏的用處

1、幼兒觀看風箏節幻燈片。

教師:現在製作的風箏樣式可真多。春天到了,人們便喜歡聚集在一起舉辦風箏節,進行放風箏比賽。

2、風箏的用處。

教師: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風箏,對風箏感興趣?回覆

3、教師小結:風箏很美,可以裝飾環境;放風箏給我們帶來快樂;風箏還可以幫我們傳遞信息,放飛心願。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有這樣的習俗,把心中美好的願望寄託在風箏上,在放風箏的時候把風箏線剪斷,讓心中美好的願望隨風箏一起放飛。

五、放飛心願。

1、教師拿出自己製作的京劇臉譜風箏。

教師:我也製作了一隻風箏,我喜歡京劇,因為它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我把自己的心願寄託在風箏上。

2、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心願,並説一説。

教師:你們的願望是什麼?

3、教師:孩子們,帶着我們的心願,拿着我們的風箏,一起放飛心願吧!

活動延伸:

1、幼兒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到户外放風箏。

2、把放風箏時的情景畫下來。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更談不上體驗勞動的快樂。為此我想到教幼兒自己親手製作美麗的風箏,從而讓幼兒在此活動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珍惜勞動成果。

《風箏》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學會扎制簡單的風箏。

2、能力目標:

⑴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 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扎制簡單的平板式風箏的方法,學會扎簡單的風箏。

2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善於觀察、勇於創新,創作出造型各異的風箏。

三、課型

1、實踐創造型。

2、基本環節:

創設情境---實物展示---引導探究---遷移創新---展示評價。

四、教學手段、設備

1、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教學。

2、教學設備: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風箏骨架成品風箏。

五、教學過程

程序

內容

師生活動

達標意圖

創設情境

運用古詩《村居》導出“風箏”,運用錄像激趣導出“扎”。

讓學生背誦《村居》説出“紙鳶”的意思,學生觀看錄像。教師板題。

揭示課題

明確學習任務

實物展示

教師展示課前製作的兩個風箏及八角風箏骨架。

教師展示風箏的同時,請學生觀察説出扎風箏的特點:左右對稱,及八角風箏的扎制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探究

利用投影儀演示八角風箏的扎制過程。

學生邊聽教師講解,邊看教師演示,明確製作過程。

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八角風箏扎制的步驟及如何保證左右對稱,感悟製作技巧。

遷移創新

學生基本掌握了扎八角風箏的方法後,遷移發散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別的式樣的風箏。

教師巡視指導,點撥製作技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扎、糊、繪。

增強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意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展示評價

學生展示合作的風箏。

學生談創作意圖,最後評出扎的優秀的風箏。師生共同總結。

培養學生審美、評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風箏》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閲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1)自讀,互讀。

(2)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着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後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説一句話)。

(2)我來説你來猜。

出示詞語:

精心 憧憬 依然 蹤影 似乎 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垂頭喪氣 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説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餘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三、再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後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四人一小組討論。

3、每組選代表發言。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感悟課文,體會我們 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二)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説出你為什麼喜歡這部分。

(1)做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①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這部分。

②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板書:依然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③練習把不但而且加進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裏去,進一步體會我們快活的心情。

(2)放風箏。

重點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①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②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

板書:拼命

③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①讓學生分別找出這幾句話,教師出示這幾句話。

②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 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③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板書: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哭 垂頭喪氣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④練習用上面幾個詞説幾句話,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困難、麻煩時的表現。

三、拓展想象

讀課文最後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 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説多少説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寫下來。

《風箏》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閲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尋找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瞭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説説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複雜到簡單一步一步的歸納,切忌敷衍。)

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麼?他們做完風箏後的心情。對於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學生彙報。

學生在説用什麼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3)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a、我們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b、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入情入境)

(5)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2)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3)引導表達: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5)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a、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説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b、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託牽的用法。

(6)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小組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注:拼村喪的讀音需特別注意,磨的讀音:二聲(摩擦)、四聲(磨面);坊的讀音:一聲(牌坊)、二聲(作坊)。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注:村可與材進行比較記憶,喪的下面部分沒有一撇。

3.練習書寫生字。

五、課堂練習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 表現情感

1.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讀出感情。

2.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用一個詞概括。

二、細讀深究 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a、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b、説一説:説説你讀後的發現。

c、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

d、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5.6.7.8自然段

(1)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2)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主要體會句。)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為什麼還説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

《風箏》教案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佈置預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可從網上查閲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②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②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一、導入

先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放蘇紅的《三月三》),這首歡快的歌是不是把我們帶回了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時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

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還有洋溢着的濃濃的手足之情,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複雜的情感,請大家細細體味。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吧。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二、作者及背景知識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出身於破 落封建家庭。

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902年去日本留學, 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説《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該集收錄了魯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詩,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徵手法表達20年代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是社會的抗爭。

《風箏》寫於1925年1月24日,恰逢農曆正月初一,發表後因其對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的強烈抨擊,深受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三、檢查預習

1、教師範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2、注音和解釋詞語:

①注音:什麼 什物 墮落 下墜

模範 模樣 寬恕 發怒

嫌惡 兇惡 訣別 決定

②解詞:丫杈 憔悴 嫌惡 驚惶 瑟縮 苦心孤詣 伶仃 寬恕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四、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麼説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藴很豐富。

有手足情;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

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

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五、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繫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説説作者為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麼説“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裏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佈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遊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佈置思考問題準備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

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a、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b、用自己的話描述“風箏事件”,在對“我”的描寫中,流露了什麼感情?

c、文中所説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d、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着深深的

自責。

(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説,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麼説是“不幸”?

b、作者為什麼總想補過?那心為什麼“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

c、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d、根據自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談談對本文主旨的認識。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

了了之。

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為什麼説“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為什麼説“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

“無可把握”,想擺脱也不可能了。

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

《風箏》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2、從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痴迷、“我”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的殘忍以及為此而產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讀過一首短詩,作者已不記得,詩句卻仍有印象:“又是一個隆冬天/相逢時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過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記念。”是呀,童年總留給我們美好的記憶,尤其是童年時的遊戲,更是美好之至。現在回想起來,那遊戲的情景彷彿就浮現在眼前。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所喜愛的遊戲,一定還記得童年時遊戲的情景。

現在,就請大家説説各自童年時玩遊戲的往事吧。

(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風箏》,這篇文章寫的是關於童年、關於遊戲、關於風箏的往事。

(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先引導學生看課本前面的魯迅像)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本文寫於1925年1月24日,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先生寫的回憶童年往事的作品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等。

(讓學生補充介紹有關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資料,看誰瞭解的資料多。)

三、初讀課文(教師不給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師不作過多的點評,對學生的獨特發現和感受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重點品讀

(一)童年的遊戲是美好的,放風箏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課文的開篇,作者卻寫道:“……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這究竟是為什麼?

(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明確:(至少包括下面兩點內容——1、童年時我曾無情的虐殺了小兄弟的“風箏夢”。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為當年的精神虐殺而痛悔,我想補過,但卻不能。)

(二)品讀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樣喜愛風箏,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寫表現了這點?

學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關語句,並作簡要點評。

“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態描寫,顯出小兄弟對風箏的嚮往和痴迷。

“驚呼”、“跳躍”——動作描寫,顯出小兄弟一門心思牽掛着那空中的風箏,對風箏的喜愛到了極點。

(三)品讀第四段:

1、一生朗讀第四段,然後大家填表完成練習二,瞭解敍述的各要素。

2、用心體會:小兄弟懷着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痴心迷戀着他的風箏,可“我”這個作兄長的卻無情地把這一切給虐殺了。

請同學們找出小兄弟製作風箏被我發現以及被我折斷、踏扁風箏後的表現。

(關鍵詞:驚惶、失色、瑟縮、絕望)

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小兄弟這樣的經歷,你能想像出小兄弟當時的感受嗎?

(讓學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説出自己的類似經歷)

3、深入探究:在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現寫得極少,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我”的發現、“我”的發現的滿足、“我”的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勝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呢?

(參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長面前的弱小、無助、毫無抗爭的力量,甚至沒有抗爭的意念,十分可憐。同時也極力渲染了“我”欺壓子弟、虐殺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無抗爭和“我”的蠻橫霸道,中年後“我”憶及此事時便更覺得對不住小兄弟,更覺得當年的虐殺是多麼地兇殘、無情和可憎,而當這種兇殘和無情的精神虐殺無法補過的時候,便更覺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憶童年的往事帶給作者的是無法把握的悲哀,那麼,在這篇瀰漫着濃濃的悲哀氣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東西呢?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各組委派代表發表觀點。學生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如:

——告訴我們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抒寫作者為童年時的精神虐殺而產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懺悔。

——告訴我們,有些錯誤是永遠無法補過的。

……

對於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該肯定。教師還可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適當補充,點明本文的政治意義:作者童年時曾無情地虐殺了小兄弟天真爛漫的童心,中年時他才悟到這種精神虐殺是多麼地殘忍和不人道,他想補過,可是卻沒有了可補過的機會,於是他感到痛苦,感到無可把握的悲哀。正是這種童年的體驗促使作者寫下了這篇散文。同時,我們知道,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個人的情懷往往與社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覺到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對兒童天性的摧殘和虐殺,因此他寫下了這篇散文其實也是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一種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學生質疑:

學生就本文自由質疑,問題不設定。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討論或者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

八、結束授課:

一隻折斷了翅骨的風箏,一段悲哀悽涼的懺悔。然而,一切的懺悔又有何意義呢?精神的創傷是難以癒合的,而揹負着愧疚的心靈同樣是不堪重負的。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取這個沉重而悲哀的教訓吧,讓我們永遠懷着一顆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會永遠飄揚着我們快樂的風箏。

附:板書設計

少時:折斷風箏—————精神虐殺

中年:未能補過—————永恆悲哀

《風箏》教案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閲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幾個孩子放風箏的情景,點擊後,畫面出現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PPT課件:(1)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詞。(2)宋代寇準的詩《紙鳶》: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3)明朝徐渭的詩《風鳶圖》: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藉助課後“資料袋”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前查閲有關風箏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2.觀察説話,導入新課:誰能把看到的畫面向大家説一説?(根據回答板書課題:風箏)

3.聯繫生活,請放過風箏的同學談談放風箏的情景、感受以及風箏的來源。

4.交流資料,展示查閲能力。教師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簡介古代風箏的七個名稱:紙鳶、風鳶、風鷂、鷂子、紙鷂、紙鴉、紙鴟。

二、初讀感知,瞭解文章大意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着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説,相機反饋,並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寫了幾個小夥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朗讀感悟,體會心情的變化

(一)整體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説出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為“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二)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2)“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3)為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3)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秀朗讀者。

(4)展示朗讀。

(三)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找到後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

2.再次播放課件(風箏飛舞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並讀好“翩翩飛舞”。

3.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4.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5.展示性朗讀。

6.拓展。

(1)複習《村居》:看到這些孩子放風箏的高興勁兒,大家都會想到一首詩──《村居》,還記得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人寫的嗎?

出示課件,引導讀背:《村居》清·高鼎草長駕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村居》描寫的是春天放風箏的情景,明朝還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描寫春天放風箏的詩歌,要不要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風鳶圖

明徐渭

柳條捷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我們這篇課文寫的是秋天放風箏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學想讀讀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歌。宋朝有個詩人寇準就寫了一首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大家想不想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紙鳶

宋寇準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

(4)下課後,老師會把這兩首詩抄寫給大家,願意背誦的同學

(四)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2.理解“垂頭喪氣”:老師告訴大家,“垂頭”就是低着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相機指導認記“喪”字。

4.請學生先談談應該怎樣讀好這段課文,再練習朗讀、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5.討論:“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識字寫字。

標籤: 課文 原文 風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kewen/j4j4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