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課文 >

課文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

課文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文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

《錫林郭勒大草原》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廣闊,美麗而又充滿生機的草原圖畫,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每每讀到此文,我都會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怎樣讓我的學生也產生這樣的感受呢?為此,我精心備課,設計了多樣的教學方法,引領着我的這些從未見過草原的學生通過研讀文本,感悟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一步步走進這沃野千里,綠草茵茵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一﹑展示色彩豔麗的圖畫,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教學開始我播放草原色彩豔麗的圖畫,草原上各種湖水、野花、動物活動的圖片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帶着這種感覺來從文字上來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使學生眼中有圖,心中有話,並能激發學生想説,敢説,搶着説。

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體會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時介紹蒙古族的民情生活,這些資料的融入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草原、對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由於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學生很快理解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能説出有哪些動物在活動,對草原的喜愛不言而喻。結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聲結束教學,使學生覺得意猶未盡。

二﹑抓住重點詞,句來進行品讀。

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新意,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有體現。學生自讀自悟,介紹大草原的美麗、廣闊、歡騰,品味其中的重點詞句。孩子們抓住“清亮、一窪窪”感受湖水的清透;通過“開滿”“各種各樣”“清香”等詞感受野花的多、美、香。抓住“一直”“鋪向”來理解草原的廣闊。

三﹑放飛想像,感受美景。

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還不夠,若要親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發揮想像。在學習野草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們通過抓住“滿眼綠色”想到草很多,我問“假如此時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暱?”學生説“野草很多,很多,到處都是綠綠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繼續引發學生想像那綠綠的青草一直鋪向遠方,都鋪到了哪裏?學生答:“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很遠很遠的地方,望不到邊”。

此時,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説“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鋪向遠方,彷彿與藍藍的天空連在了一起,多遼遠啊!”這張圖片及教師的語言給了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此時再讓學生朗讀則讀出了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在學習湖水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難點,我用兩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談有什麼不同感受:

1、草灘上嵌着清亮的湖水。

2、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學生體會到了第二個句子不僅寫出了湖水清透乾淨,還寫出了湖水很多,但學生並沒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於是,我請大家輕輕把眼睛閉上,我來描述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麗,又突破了難點,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當然,課堂教學是難以完美的,本教學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改進:

1.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導致有部分學生髮言不積極。

2.在介紹歡騰的草原這一節,沒有更深的理解“歡騰”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kewen/nm9w7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