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早期教育中值得父母注意的問題

早期教育中值得父母注意的問題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早期教育中值得父母注意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早期教育中值得父母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德、智、體三者的關係

現在,普遍開始重視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對兒童的早期教育,把智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智育的任務,不僅是要對兒童傳授文化科學知識,而且還要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進行智育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現在,很多家長“望子成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為國家“棟樑”之才,建設“四化”之才,這種認識對早期教育的實行,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值得稱讚。如果望子成為“光耀門庭”,成為“父母爭氣”之才,甚至把孩子作為獵取名利的工具,這樣作對孩子是極其有害的。

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德育。不要對孩子過多的稱讚和誇獎,防止他們產生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毛病。否則,容易使孩子脱離羣眾、脱離集體,心胸狹窄、眼光短淺,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只看到個人的智慧和家庭的利益,看不到羣眾的智慧和集體的力量;不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再有,任何孩子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人,要使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小善於發現和學習別人的長處,樂於仿效。要注意培養他們為“四化”而勤奮學習、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等優良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時,也不能忽視體育。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充沛的精力從事智力活動。經過早期教育智力超常的兒童的健康很容易被忽視。因為他們學習興趣濃厚,自學能力強,反應快,能自覺克服困難,堅持勤學苦練,所以,他們比一般兒童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相應地説,他們大腦的負擔也重些,精力消耗得也多些。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體育,注意保護他們的大腦,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過急,更不要把孩子箍得太緊,管得太嚴,要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作息制度,注意大腦的調節,培養他們形成經常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保證身體健康。對這一點,家長一定要給予必要的重視。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優秀的“四化”建設人才。

二、知識技能與智力發展的關係

智力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知識技能,特別是在運用思維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智力活動中,更要運用有關的知識、技能。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掌握也離不開智力,因為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掌握本身就是一種認識活動,必須有智力參加。智力發展越好,越容易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知識、技能掌握的越多,越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可見,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互相促進的關係。但是二者並不等同,智力發展超常的兒童,不等於他就掌握了豐富的知識與技能,有的兒童知識技能掌握得不錯,但其智力發展不一定超常,這是常見的現象。

由此可見,為要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一定要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值得提出的是,對語文和數學的基礎知識技能不能偏廢,因為語文與數學是任何人從事學習、深造,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文、理科的知識互相滲透,緊密聯繫,所以,要讓兒童從小就掌握好這兩樣工具。有的智力超常兒童對學習數學興趣濃厚,愛之入迷,而對學習語文則缺乏興趣,重視不夠,這對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也有的兒童在識字、閲讀、作文等方面能力超過’同年齡的兒童,家長就認為孩子是個了不起的超常兒童。但因忽視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法則等的系統掌握和基本運算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不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結果,儘管暫時學習成績還好,但智力發展一般,以致影響孩子的進一步發展。

三、正確理解記憶與邏輯思維能力的關係

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兒童記憶力的好壞,作為衡量兒童智力是不是超常的唯一標誌。其實,這是不全面的。雖然,記憶力也是智力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智力超常的兒童,都有記憶力強的特點;同時,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也離不開記憶。但是,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是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智力發展超常的兒童,往往在這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現。

我們知道,有的兒童,在三、四歲就能識兩、三千個字,能背誦毛澤東同志的詩詞二、三十首,一般家長或教師,便認為這是兒童智力發展超常的表現,從而不斷要求孩子死記硬背一些書本上的東西。但是單靠死記硬背的知識是靠不住的,終究是會遺忘的,所以,我們不能把兒童驚人的背書能力,視為智力發展超常的表現。例如,宋代所選的一百多個“神童”中成器者極少,推其原因,可能就在於片面地訓練兒童的背誦能力,用死記硬背代替了想象和思考能力的發展。宋高宗就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賞賜過的“神童”,沒有一個“登科顯名”?臣僚們回答説:這等童子僅僅能誦讀,不懂義理、作文。意思就是説,他們只會背,但並不理解,更不會運用。

在當代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實例。如有的孩子,幼小時看起來很聰明,有驚人的背誦詩書的能力,但長大了,還不如一般兒童的智力。有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優良,但參加某種競賽、統一考試時則遭到失敗。這大都是因為在校學習時是靠死記硬背,或只習慣於用某位老師教的方法去解答問題,只會依樣畫葫蘆,不會舉一反三。一旦出題方式改變、要求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便不知從何下手了。相反,有的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考試成績不見得很好,而在某種競賽、統一考試中,卻一鳴驚人,名列前茅。這與他們善於思考、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有關。所以,必須教育凡童正確處理好記憶與邏輯思維的關係。即使是必須背誦的材料,如字母、符號、公式、定義、法則等,也要儘量設法找出這些材料之間所具有的某種聯繫和關係;學習決不可停留在記憶的水平上,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運用抽象、概括、判斷、推理,使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地得到發展與提高。

四、發展智力與實踐活動的關係

人的心理的發展離不開實踐活動。兒童心理、兒童智力的發展,也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這是一條客觀規律。

有的家長很重視早期教育,但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他們“望子成才”之心甚切,總希望短時間內奏效,因而採取關門教學的方式:突擊、猛攻、硬灌,不讓孩子參加其他活動。古代也有這樣的例子,為了早日奏效,有的家長甚至讓孩子坐進竹籃,放到樹叢裏,“絕其視聽”,“晝夜苦之”。這種方法堵絕了兒童一切智慧的來源,閉目塞聽,只管死記硬背,這對發展兒童智力絕無好處。要培養髮展兒童的智力,必須使兒童接觸生活,認識環境,善於從實踐活動中吸取智慧的營養,學會觀察自然,觀察社會,發展分析、思考能力,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樣的兒童才能真正成長為四化建設的棟樑之才。

標籤: 父母 早期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8k8o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