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2020最新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

2020最新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最新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0最新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範文

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1

一、前言

為了瞭解成都市民道德意識情況,從而進一步剖析成都市成為奧運火炬到達城市的原因,“綠色傳承”實踐團在8月2日至8月15日的實踐活動中對部分成都市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參與者94人,其中93份問卷有效,有效率達98.94%。

問卷採用不記名方式。

二、問卷結構

本問卷正文共分五個部分:

(1)被調查者基本信息;

(2)有關道德;

(3)有關法律;

(4)對政府工作、社會熱點的關注度;

(5)心目中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地點。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被調查者基本信息

本次問卷調查的參與者以年齡在20—40歲的青年為主(佔55.91%),20歲以下的佔27.96%;在所有被調查者中,共青團員佔到了49.46%,黨員佔18.28%,羣眾及其它佔到32.25%。

綜上,這次調查問卷參與者年齡結構合理,覆蓋面廣泛,針對性(在讀大學生)強。

(2)有關道德

第一題:您知道《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嗎?68.81%的參與者表示聽説過,18.28%的人對其熟悉,只有11.83%的人沒有聽説過。這道題説明,成都市民對該綱要的關注程度較高,成都市政府對公民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道德建設的工作開展得較好。

第二題:您認為公民道德的標準應該源於以下哪些選項(可多選)?按照答案的中選率由高到低排列,結果是這樣的:傳統文化、生活環境已形成的道德意識、法律的規定、個人判斷、思想家的觀點及其他。結果表明,成都市民對道德的標準更多參照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成都市民(包括青年)的影響依然深刻。

第三題:您對社會上有些企業捐資社會公益事業的看法是什麼?76.34%的人選擇了“達到了義利雙收”這一選項;12.90%的人認為這些企業這樣做純屬為了提高企業知名度。這個結果是正常的,説明成都市民對該事件的看法比較客觀。

第四題:您認為作好事應該得到報酬嗎?大多數(66.67%)的被調查者認為應依情況而定,30.11%的人明確表示覺得不應該得到報酬,而只有13.98%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得到報酬。這表明在成都社會風氣比較良好。

第五題:您對社會上有些人虐待小動物的看法是什麼?絕大多數(88.17%)調查參與者不能接受這種做法,表明成都市民具有普遍的公德心和善心。

第六題:您認為市場經濟實行以來,人們的道德水準上升了還是下降了?令人遺憾的是,更多地參與者選擇了有所下降(佔37.63%)和大幅度下降(11.82%),而選擇有所上升和大幅上升的人佔33.33%和9.68%,兩項數據均偏小。事實上,市場經濟給人們的道德水平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説,成都市民認為人們的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是有道理的。

第七題:在網絡上,您是否也遵守現實社會中的道德準則呢?60.22%的被調查者表示仍然會遵守,21.51%的人選擇了“有些方面遵守,有些方面則不”這一選項,更少的人(15.05%)不會遵守。網絡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網絡道德風氣體現着一個城市、一個羣體的整體道德水平。數據表明,成都市民的.網絡道德水平較高,但仍需加強。

(3)有關法律

第一題:當您遇到麻煩時,首先考慮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大多數人(75.27%)會訴諸於調解,10.75%的人選擇忍讓,8.60%的人會選擇私了,而只有6.45%的人會首先考慮訴訟。

第二題:您認為法律是公正公平的嗎?您相信法律嗎?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51.06%)認為法律是公正公平的,也相信法律;但接近半數的被調查者(45.74%)認為法律應該是公正公平的,但現行法律不怎麼讓人信服。兩個數字表明,成都市民的法律意識較高,而中國法制社會亟需進一步健全。

第三題:當提及法律,您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按照中選率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可見,憲法為基本大法的觀念深入人心。

第四題:您接受過法律基礎性教育嗎?51.06%的參與者選擇“有”,29.79%的參與者選擇“有過,但流於形式”,只有18.09%的被調查者沒有接受過法律基礎性教育。由此可見,成都市法律基礎性教育開展得較好,但仍需進一步深入開展,並充實內容,與市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

第五題:您是否贊成廢除死刑?60.64%的被調查者不贊成,25.53%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贊成廢除死刑。這是個近幾年極具爭論性的話題,更多的成都市民支持死刑政策。

第六題:您是否會通過一些渠道瞭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只有26.60%的人會經常瞭解這些內容,更多的人選擇了“偶爾”、“一不小心會聽説些”。這一結果表明,應進一步開展國家立法活動和法律報告的宣傳,讓普通民眾瞭解國家的法律活動。

第七題:請寫出兩到三個您最關心的公民權利。很多被調查者都積極寫出了他們最關心的公民權益,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有:自主權、言論自由權、選舉與被選舉權、受教育權。可見成都市民的權利意識很高,很先進。

第八題:請寫出您所關注的或有建議的其他法律問題。參與者寫出了以下內容:應該加強普法教育、執行力度加強、國際合同慣例、建築建造工程項目方面法規、食品立法的完善、交通運輸的責任認定、對政府濫用權力的監管等等。可見,成都市民具有很好的法律意識,對法律問題有較高的關注,這表明成都市在法制建設方面具有先進性。

(4)心目中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地點

這是本次調查的附帶功能:我們將根據本道題的結果排出最能代表成都市的五個地點,作為火炬成都市內傳遞路線的建議。最終,根據93名調查參與者的選擇,五個地點為:天府廣場、春熙路、杜甫草堂、武侯祠和熊貓基地。

四、調查結論

作為中國西南最大的城市,成都市入選奧運聖火途徑城市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成都市民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能夠給中國其他城市做出示範作用。

公民交通意識的調查報告2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交通安全情況,發現存在的交通安全問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提醒大家“關愛生命,安全出行”。

【調查地點】

【調查方法】

街頭觀察、調查訪問

【調查對象】

交警、摩的司機、的士司機、街頭行人

因為近年來澄城的發展日新月異,公路、馬路、步行街的建設四通八達,這些既給家鄉羣眾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是對羣眾安全意識的一個考驗,所以我們對路上的行人進調查。古人有一句話:天下安危,匹夫有責。按現代人的解釋,它表達的上一種公民意識,即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對社會的安全承擔一定的義務。作為公民衣食住行是少不了的,交通安全意識也是我們必須有的。

我國現有的交通條件和交通管理設施還不算先進,人、車、路比例失調的問題仍然存在,這無疑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交通事故頻發的原因眾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道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法律法規存在漏洞等。但在影響交通安全的諸多因素中,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卻是影響交通安全最突出、危害極大的因素。

我國的交通事故率偏高,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列世界第一。資料顯示,交通事故每死3個人,其中就有2人死於違章駕駛。違章的主要原因,一是超重、超載、超車,二是酒後駕車。在因違章駕駛造成自身死亡的司機中,16至40歲的年輕人佔一半,其中主要是3年以下駕齡的司機。在我國,交通事故每死亡4個人中,有3人是交通弱者。行人和騎自行車人佔死亡人數的45%,而司機的死亡率只佔13.4%。另外,我國交通事故每死亡8人,有7人是死在路段上。

調查中發現,大多數人都沒有過馬路嚴格遵守交通指示燈的習慣,人們亂闖馬路的現象隨處可見,雖然交通指示燈赫然在目,但還是隻有少數的人能嚴格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原則過馬路。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交通混亂。這樣,也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極大影響了社會秩序。

行人“犯規”的屢見不鮮:騎自行車橫衝直撞,不遵守靠右行規則的大有人在;擺攤設點、強佔路面,在馬路上隨意停車、堆放建築材料及垃圾隨處可見;闖紅燈、翻越護欄、橫穿馬路等一系列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四處可見。

在人流量最大,交通事故頻發的的一個十字路口進行實地調查時。我們發現由於人們交通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加之紅綠燈轉換時間較長,有不少的人還沒等指示燈變綠,看到車流變小就急急忙忙的過馬路。突然來了一輛車又變得慌慌張張,司機也是很無奈。這種行為主要出現在年紀較大的老年人身上,嚴重影響了縣城交通的暢通,也威脅到了他們自身的人身安全。因為對交通安全意識的宣傳不多,所以我們縣羣眾整體的交通安全意識都不高。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居民的安全出行意識相對淡薄,但是他們中大部分又認為自己不應該亂穿馬路、超速、超載……都強烈希望行人和駕駛員增強安全意識,做文明行人和文明司機,給居民良好的環境,改善我縣的交通狀況。

安全出行的保障是我們行人的一種意識,交通執法者和交通規則也只能幫助我們強化這種意識,最重要的是我們行人自己對立牢固的安全意識,認真遵守交通規則。從最基本的遵守交通規則開始,加強安全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不足。安全意識的樹立是從生活的點滴做起的,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認真地遵守交通規則:在十字路口過馬路時注意紅綠燈的指示;過人行橫道時注意觀察左右兩邊的車輛;騎自行車過人行橫道應下車推行;不在路口及非人行道處逗留;不搶道,不闖紅燈。遵守交通規則是有修養高素質的表現,我們應當學會文明出行。除了自己注意安全出行的規則外,我們還應該提醒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應當遵守交通規則,不要為搶時間而做出不明智的冒險行為。

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需要重視對公民交通安全意識的培養。交通安全意識包括良好的大眾意識、自尊自愛意識、遵章守法意識。大眾意識是把自身和大眾融為一體,把自己的行為不單純地看作一種個人行為,而是對社會和大眾有影響的大眾行為,這是維護交通秩序,保證交通安全的意識基礎。自尊自愛意識就是首先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權利,才會體會到他人生命、權利的重要,才知道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以使他人不受損害。自覺的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約束,當這種約束逐漸變為習慣,就成了自覺的意識行為。一方面,從幼兒園和中小學生抓起,進行交通法規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強化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然而,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並不是一般的宣傳、一般的教育、一般的措施所能安全解決的。人們長期遺留下來的弊習,尤其是少數有法不遵、明知故犯的人,單靠教育很難轉移意識和觀念。大有必要採取強制措施性的懲戒措施。作為輔助手段培養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增強交通安全觀念。

作為交通管理部門,必須做到加大執法力度。我們在交通管理執法上尚存在很多問題,法不責眾、領導説情、特權車等現象在交通執法中司空見慣。要真正做到依法治交通,必須嚴格執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才能規範交通參與者的行為,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狀況的好壞,公民在交通中安全係數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民對交通安全的關心程度,取決與安全意識的強弱,是靠高素質的公民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來保證的。只要每一位公民都注意培養自我的交通安全意識,才能有效的提高全社會的交通安全係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qe0w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