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魯迅 >

行走在魯迅故里的散文隨筆

行走在魯迅故里的散文隨筆

紹興何其幸,皆因有魯迅。站在刻有“魯迅故里”幾個字的牆壁前,我忍不住這麼想。

行走在魯迅故里的散文隨筆

牆上巨幅浮雕的一端生動地勾劃出水鄉風情;一端是魯迅先生的刻像:清瘦的面容,直立着一頭刷子似的短髮,深邃的眼神,手中的香煙正一縷縷地飄散,這簡潔的構圖彷彿告訴我們先生正在思謀着什麼;從牆壁的那一邊探過牆頂的竹枝在先生身邊輕輕搖曳,好像在訴説着先生“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風骨。

來到先生故里,少不了要去瞻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知道“百草園”是先生兒時的樂土。經過一扇古老的小台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個清新的園子展現在我們眼前。那是一個不小的院落,裏面有一塊巨石,上書“百草園”幾個大字,不少遊人手扶巨石拍照留念;園子中間是幾畦菜地,周圍有圍欄,有幾個農民裝扮的人正在給畦上的菜鬆土;院子裏有一棵顯眼的參天大樹我估摸着就是先生筆下的皂莢樹了,我的眼睛到處搜尋着先生筆下的石井欄與泥牆根。終於在人羣中找到了石井,坐在石井旁邊,忽然想起阿長怕迅“哥兒”在井邊玩耍會有危險,於是編出井中有蛇出沒的.故事,不禁會心一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的想起中學課文中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等文章來,覺得這裏的一切是如此的熟悉,全無半點生疏之感。“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默誦着先生的文字,我繞着園子走了一圈又一圈。

在導遊的催促下,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百草園”前往“三味書屋”。聽導遊介紹,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傢俬塾,魯迅17歲前就是在此讀書的。聽説書屋裏物件依照當年的陳列布局而擺設,室內只有幾張桌椅,背牆中間掛着一塊扁上書“三味書屋”幾個大字。書屋正中是老師的講桌,上面擺有難得一見的戒尺,我們不難想象那個全城最有學識而又最嚴厲的私塾先生拿着戒尺時的威嚴。在室內一角,用紅線圍起的那張桌子便是魯迅先生求學時坐過的書桌,我們因為離得較遠,看不到書桌上刻着的“早”字,但我們都知道他為了給父親買藥而遲到,被老師批評後在課桌上刻下“早”字,告訴自己要銘記“時時早,事事早”的故事。

走出“三味書屋”心中有無限感慨,買幾包因先生筆下的孔乙己而出名的茴香豆,不由想到紹興有幸,幸有先生。

我讀過不少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那個年代,先生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槍,是喚醒民族精神的武器。從他戰鬥的一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壯志豪情錚錚鐵骨的民族英雄。在魯迅紀念館對面的那條小街上我欣喜地看到一方牆上有幾個鎦金大字“民族脊樑”。更讓我興奮的是有那麼多的人站在這幾個字下留影———那分明是對先生的崇敬與無限懷念啊!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啊,魯迅先生應該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讓我們重温郁達夫在《懷魯迅》中寫的那段話吧:“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走進魯迅故里,我們自然會明白什麼叫“民族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uxun/klj8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