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梁實秋 >

梁實秋 雪的讀後感

梁實秋 雪的讀後感

引導語:大家讀完梁實秋的散文雪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梁實秋雪的感想,歡迎大家閲讀!

梁實秋 雪的讀後感

  篇一:梁實秋 雪的讀後感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 “比梁實秋,錢鍾書晚出三十多年的餘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他的《文化苦旅》。”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的一段話。余光中把餘秋雨與梁實秋,錢鍾書相提並論。的確,十多年來,餘秋雨散文讀者眾多,好評如潮。有人評論説:從空間上它進入了民眾,從時間上進入了散文歷史,樹立起一座散文的奇峯。讀完從《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到最近的《千年一歎》和《行者無疆》幾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萬千,大哉斯文,大美為美! 餘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股罡風勁吹。.它擺脱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宂長之大,而是體現在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與感悟,一種湧動着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敍誇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理趣的詩化特徵。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捲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着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裏行間充盈着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第一次讀到餘秋雨散文的是《文化苦旅—廢墟》。

“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文章中沒有細節,沒有歷史人物,沒有山水勝蹟,但卻充盈着閃光的智慧,藴涵着深刻的思考,飽蘸着的感情。.殘簡斷垣中,那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了我。走進廢墟,體會着歷史的滄桑 ,品味着文化的內涵,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進程”的慨歎;面對着敦煌,目睹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感受着歷史的強悍與苦難,警醒道:“我們是飛天的後人”。餘秋雨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以理性的嚴峻,融入智性與情感,考察中國現存的原始文化,去 貼近文化的大生命,重新審視中華文明。正如《文化苦旅》自序中提到的“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與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説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

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從歷史文化極為豐富的山山水水間追尋古代文人的足跡,發掘古代文化的沉澱,通過這種追尋與發掘,既寄託自己的文化關懷又給讀者以文化的啟迪。就這樣,山川草木,樓台軒榭,廟宇亭閣,雲月飛鴻,都與人的呼吸相通,散發着文化的魅力!道士塔,莫高窟,陽關寄託着他悠遠的憑弔;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承載着他濃重的感喟;白髮蘇州,江南小鎮,藴涵着他深沉的思考.貞節牌坊令人感慨, ,貴池儺事又警人反思!邊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車轍,廬山石級沾下他輕輕的腳印;江南小巷中迴響着他的感歎,殘簡斷垣中閃現着他佇立的身影.。餘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奧祕,感受文化歷史的興衰,有對文化締造者的由衷的禮讚,又有對文化人命運的深切關注。《抱愧山西》考察山西的晉商文化的興衰,深入地揭示了山西獨有的民情風俗以及歷史沿革,獨特的地理環境對晉商文化的催生作用;同時又寫出了山西商人在中國商業文明中的人格光彩;《蘇東坡突圍》在關注文化大師命運,寫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而被流放的過程,但是卻因此而獲得了精神意義上的突圍。這裏展現着一種氣魄。《一個王朝的背影》,《蘇東坡突圍》,《抱愧山西》,《流放者的土地》,《遙遠的絕響》,《鄉關何處》,《脆弱的都城》都相當有分量的大作。

“在這裏思想的活躍把詩歌的激情與文化歷史的沉思,哲學的概括昇華為一種統一。時間空間跨度之廣,思緒反差之強烈,歌頌與批判,讚美與追懷,理性的概括,情感的渲染,歷史的'沉吟與個體的經驗,紛至沓來,跌宕起伏,構成一種磅礴的大氣。”我不禁感歎:大哉斯文,大美為美!進入新世紀,餘秋雨在考察審視中華文明之後,隨着香港鳳凰衞視的千禧之旅和歐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尋和精神漫遊拓展到中東和歐洲,完成對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尋。《千年一歎》,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飲着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着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着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

輕輕地撫去時光遺留的塵埃,深情地撫摸歷史的肌膚,細緻地剝落包裹於往昔軀體上的堅韌外殼,把希臘神話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衝突,侯賽因的陵寢,漢謨拉比法典的價值和泰姬陵的聖潔娓娓動聽的道出,引導着我們踏進那個往昔時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着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強韌的緣由。在這裏,歷史的回憶與追蹤只是一種傳達心靈感受的博大場所,而所謂的文化精神,傳統氣韻以及種種與人生,與命運,與人的存在景況相關的意藴,也就經由這樣的場所而獲得自然而然的體現。《行者無疆》: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米開朗基羅,伽利略,莎士比亞,但丁,歌德,黑格爾,一個個歷史上熠熠閃光的大師,在這裏與你直面;龐貝古城,羅馬的廢墟,巴黎聖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聞名的建築,讓你親身感受—懷古之請,興衰之歎!秉承《千年一歎》的風格,審視歐洲文明,反思中華文明----讓人和自然更緊密地貼近,讓個體在遼闊的田地中更愉悦地舒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詢一遍,讓更多的老年人能以無疆無界的巡遊來與世界做一次壯闊的揮別,讓不同的文化羣落在腳步間交融,讓歷史的怨恨在互訪間和解。

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着歷史詩情的的沉鬱柔麗,張揚着現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裏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遊於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暮色四合,喧譁的一切復於平靜。靜靜的夜裏,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還是以《收穫》上推薦大散文的評論作結語吧。“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於智慧”“對歷史和現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味——有歷史穿透力,敏於思考,有助於再鑄民族精神和 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大哉斯文,大美為美!有感於此,姑妄言之,姑且聽之。

  篇二:梁實秋 雪的讀後感

讀梁實秋先生的散文,我絲毫讀不出那與魯迅先生論戰的犀利來。在散文裏先生是性情中人,是一個有痴、有憤、有憶有樂的親和老者。在這裏,他可以忘記年齡似孩童般嬉笑怒罵,也可以似孩童般天真可愛。可字裏行間,我又分分明明地知道,他是一個老者,一個睿智的老者。

先生的作品,各有不同卻各有着重。原本不是很清楚的東西,剎那間變得通透且銘記於心。

闢如《清秋瑣記》。大大小小二十七篇小短文,記錄了先生在不同時刻與不同書籍相遇後的反思。足見,先生是一個樂得反省的人。現在的社會太熱了,從冬天到夏天,從白天到夜晚。太熱了,熱得人們停不下腳步去總結、去反思不是。於是,“熱”就讓人們越來越迷茫,迷茫得看不清、摸不到實實在在的心,最後丟了自己,甚至拋棄生命。

所以,反思是重要的,而先生的反思讓我“冷”了不少,讓我可以停下步子,去找點什麼。

文中有一則是講勤奮的,我記憶較深。先生講述了明朝的一個儒士曹瑞。“篤志性理,躬行實踐,據説其坐下著足處而轉為穿,卒時州人罷巷市哭。”曾白榜一聯“勤,勤,勤,不勤難為人上人;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橫額曰:“勤苦齋”。自小老師便講着勤奮的的重要,老師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那時確是比較勤奮的,每個小孩為了老師的幾句誇獎,幾朵小紅花就會高興地蹦蹦跳跳。後來,初中了,老師沒有小紅花了,只剩下誇獎,倒也算是勤奮,每天按時上下課,交作業,只是偶爾偷個懶,打個小炒,倒也算是勤,起碼“奮”是丟了,“勤”還在。過了四年高中了,老師不僅沒有小紅花,連誇獎也是少的可憐。這下好,就像大家常説的“勤奮”的小人,最終被身體裏的那個“懶惰”小人打敗了,再也看不見他了。後來,我才發現,不是“勤奮”小人死了,而是麻木了,每天呆呆地做題、做題、做題…再後來,大學了,發現不僅沒有小紅花,誇獎,就連老師也沒了!

後來我才明白,一直以來起主導作用的並非是勤奮本身而是外來的刺激,連激勵自己都是時斷時續,更不用説像曹瑞那樣努力奮進。勤為人上人,苦中通古今了。

關於愛情還是先生的《槐園夢憶》。先生關於愛情在《清秋瑣記》裏記錄了《咆哮山莊》裏的一段話“在一個餓人面前,放下孤單的一盤食物,他會集中全部食慾,絕不辜負這一盤食物;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給他一整桌法國廚師為他安排的筵席,他也許能從整桌筵席得到一樣多的享樂,但是每一項食物,在他的關切與記憶中,僅僅是極微小的一部分。”先生説:“獨愛一菜遠勝於大吃筵席。不是飢不擇食而是情有獨鍾。”

正如有人所説,一生愛一人並不是丟臉的事情。丟臉的是,你自認為愛了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是你真正愛的。遇到對的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能一輩子對那個愛的人不離不棄,彼此相守相依,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個人不能沒有親情、友情,同堂也不能沒有愛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人生一世,若得一知己,舉案齊眉、相濡以沫,便是再大的困難也可迎刃而解。“好的愛情,是透過愛讓你更愛這個世界;而不好的愛情,是透過愛你與這個世界對立”,這人的一番話讓人徹醒。三千弱水中的一瓢,已讓我明白天下何川的好,我又何不慷慨地讓每一個渴望愛情的人明白,“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因為巫山之雲已讓天下人知曉這漫天白雲的曼妙?

先生與妻子的伉儷情深讓人感動,讓我忽然覺得,成功有時真的不是一個人的寂寞,而是兩個人的執着。

於愛、於名、於利、於情,先生是真灑脱。真實的人都是血肉之軀,正如真實的先生也會嬉罵如孩童。尤其是先生講的那一段關於罵人的技巧真讓我覺得先生是那麼可愛。他是一個智者卻又像一個孩子,一個可愛、可敬的老人。

書與知識能讓一個人成長,即使如此,能遇到一個像先生這樣可愛又可敬的智者也是少有的事。男的先生的文章讓人看得酣暢淋漓,不矯情做作,先生真是值得敬佩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iangshiqiu/o00gp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