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七篇古代寓言小故事

七篇古代寓言小故事

引導語:中國古代有流傳下來很多寓言故事,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幾篇古代寓言小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七篇古代寓言小故事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裏很着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裏的人説:"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裏去看。田裏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幹,就必然受到懲罰。

【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裏了,就對賣鞋的人説:"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裏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説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裏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説:"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鷸蚌相爭】

一隻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蚌説:"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幹死!"

蚌對鷸鳥説:"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

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寓意:爭狠鬥氣,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誰也沒有好結果。

【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説:"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寓意: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人搞祭祀活動。祭祀完了以後,取出一壺酒來賞給門人們喝。

門人們見只有一壺酒,就互相約定説:"這壺酒幾個人一起喝,肯定不夠喝;如果一個人喝,才會有點剩餘。我們可以一起在地上畫蛇,誰先把蛇畫好,這壺酒就歸誰喝。"

於是,大家找來樹枝和瓦片,飛快地在地上畫了起來。

有個人先畫好了蛇,端起酒來正準備喝,發現別人都還沒有畫好,就一手端着酒壺,一手又接着畫,並且一邊畫一邊得意洋洋地説:"我還可以給蛇添幾隻腳呢!"

還沒等他把蛇的腳畫好,另一個人已把蛇畫好了,他奪過酒壺説:"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

説罷,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個給蛇添腳的人楞楞地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機會。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會失去寶貴的機會。

【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説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裏,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韓非《韓非子·説難》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種田的人,他的田裏有棵樹。

有一次,一隻兔子跑過來,由於跑得太急,一頭撞到樹上,把脖子撞斷死掉了。這個人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隻免子。

打這天起,他乾脆放下農具,連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這棵樹下,希望還能撿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檢不到了,他的行為反倒成了宋國人談論的笑料。

寓意:收穫從勞動中來。不要因為一次偶然的收穫,就放棄了勤勞的美德。

【囫圇吞棗】

有個客人説:"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卻有損害。"

有一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説:"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説:"你真是囫圇吞棗呀!"

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後仰。

——《湛淵靜語》

寓意: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

[知識拓展]

【畫鬼最易】

春秋時期有一個很高明的畫家,這天被請來為齊王畫像。畫像過程中,齊王問畫家:“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家回答説:“活動的狗與馬,都是最難畫的`,我也畫得不怎麼好。”

齊王又問道:“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呢?”

畫家説:“畫鬼最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狗與馬這些東西人們都熟悉,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只要畫錯那怕一點點,都會被人發現而指出毛病,所以難畫,特別是動態中的狗與馬難畫,因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於鬼呢,誰也沒見過,沒有確定的形體,也沒有明確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隨便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畫出來後,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是很容易的,不費什麼神。”

畫家的高論證明:如果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就會容易使人“弄虛作假”和“投機取巧”。唯心論最省力,因為它不受客觀實際檢驗,可以瞎説一氣,而唯物論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很費工夫。

【澄子奪黑衣】

宋國人澄子不知在什麼地方丟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尋找,到處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蝕財的痛惜化為一股氣惱。他一邊走,一邊捉摸着要想出一種辦法來補救丟失一件上衣的損失。碰巧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婦人。澄子不由分説地將她一把抓住。他一面拉扯那婦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地説道:“剛才我丟失的黑衣,原來在你這裏!”那婦人被這光天化日之下突如其來的攔路行兇舉動嚇懵了。她急忙對澄子解釋道:“這件衣裳是我親手紡的線、織的布,親手剪裁、縫製而成的。它的長短、大小正合我身。雖然您丟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並不是這一件呀!”那婦人的聲音聽起來顯得有一些柔弱、哀憐。但是她如泣如訴吐出的一字一句裏所含的份量,使澄子心裏怔了一下。如果把一個小女子的衣裳説成是自己的,扒下來後,自己卻穿不上豈不荒唐?於是他立刻轉了一個話題,但是仍然氣勢洶洶地説:“我丟失的是一件夾衣,而你身上穿的這件是單衣。你用一件單衣抵我一件夾衣,難道還不便宜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尊重事實,不論如何狡詐詭辯,事實總是不能歪曲的。

標籤: 寓言 七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m8xx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