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寓言故事三則

寓言故事三則

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下面是寓言故事,快來圍觀吧。

寓言故事三則

  《藝人的自滿》

從前,在一個村莊裏住着一位做泥娃娃的手藝人。他做的泥人十分漂亮,在市場上很好賣,所以他的日子過得挺自在。

藝人的兒子長大了。藝人見兒子的手挺靈巧,就教他做泥人。後來,他們父子倆就開始一起做泥人。

兒子的手比父親的還巧,加上他年輕力壯,幹起活來乾脆利落,他做的泥人開始超過父親的了。起初,他做的泥人和父親做的賣一樣的價錢。但是,當捱了父親的訓斥之後,他做泥人就更加認真了。結果沒有多久,他做的泥人的賣價就超過了父親。父親做的泥人每個賣兩個盧比,他做的賣三個盧比。

可是,父親對兒子的斥責並沒有減少。他對兒子做的泥人總是不滿意,不是説這裏有缺點,就是説那兒有毛病。

兒子做泥人比以前更用心、更刻苦了。

現在,兒子的泥人做得比以前更好了,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不斷提高。父親做的泥人還是跟以前一樣,每個賣兩個盧比,而兒子做的則漲到了四盧比,五盧比,六盧比,八盧比,最後到了十盧比!可是,父親仍不滿意。他給兒子做的泥人一個一個地挑毛病:這隻眼睛比那一隻大了,兩個肩膀不勻稱,這做的是耳朵還是揚穀用的簸箕?指甲太小,看都看不見!

第二天,兒子生氣了。他説:“爸爸,你為什麼老是挑我做的泥人的'毛病?你做的泥人,每個我都能挑出二十個毛病!你也不看看,你做的泥人至今仍賣兩盧比一個,而我做的呢,賣十盧比人們還都爭着買。我覺得我做的泥人什麼毛病也沒有,根本不必再加工!”父親很失望,傷心地説:“孩子,你説的我都明白。不過這些話從你嘴裏説出來,我很難過。我知道,今後你做的泥人的價錢永遠也不會超出十個盧比了。”

“為什麼?”兒子驚奇地問。

父親看了看兒子,説:“做一個手藝人,如果認為自己的手藝到了家,沒有改進的餘地了,那麼就意味着他的長進就此停止。藝人什麼時候一自滿,他的手藝就再也不會提高。從前有一天,我也對自己的手藝自滿起來,結果從那天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做的泥人只能賣兩盧比一個,從來沒有超過這個價錢的。”

  《可憐的小鹿》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獵人捕到了一隻小鹿,就把它帶回家裏。獵人的家中養着一隻兇猛的大狗,它流着口水向小鹿撲過去。獵人大怒,一腳把狗踢到了一邊,並且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從此,獵人每天把小鹿抱到大狗的身邊,讓狗熟悉它,不驚動它。漸漸地,狗和小鹿成了好朋友,它們開始在一起玩耍、遊戲。

很久以後,小鹿來到街上,看見許多狗“朋友”,便想過去和它們一起玩。那些陌生的狗看見小鹿,個個垂涎三尺,不等小鹿走近,就撲上去把它咬死吃了。可憐的小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被狗“朋友”咬死。

[含義]安逸的生活容易使人喪失警惕,失去反抗敵手的能力。

  《津人操舟》

顏回向一位駕船技術很高的船伕請教:“我能學會駕船的技巧嗎?”

船伕回答他:“當然可以。會游水的人多駕幾次船就學會了。而能潛水的人,一見到船便會操作了。”

顏回百思不得其解,就向孔子請教。孔子想了想説:“就游水的人熟悉水性,對水沒有恐懼感,因此多練習幾次就學會了駕船。而那些會潛水的人把形形色色的翻船危險看得太平常了,從不把它放在心上,因此可以輕鬆自如地駛往任何地方。”

顏回聽完孔子的這番話,恍然大悟,説道:“看來凡是重視外物的人內心一定笨拙。只要視危險為平常,做事就一定會成功的。”

[含義]不論做任何事,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認真地投入,拋開得失之心。

[出處]《莊子·達生》

標籤: 寓言故事 三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8p3g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