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獨立自主寓言故事

獨立自主寓言故事

獨立,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的品質。只有獨立,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下面是獨立自主寓言故事,歡迎欣賞與借鑑。

獨立自主寓言故事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揹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不要處處要求孩子聽話

牝鹿之所以會誤人獅洞,是因為它一心要逃避獵人的追捕,“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成為它心中惟一的目標,所以一人獅洞,連聞聞嗅嗅的自衞本能都失去了。

人在慌亂時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一失去冷靜,判斷力、警覺力便會降低或消失,把敵人當救兵,把陷阱當避風港,由此可知冷靜在危急時刻的重要。

父母常教育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然而孩子過於聽從大人的擺佈,往往也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母親最常叨唸的一句話就是對孩子説:“聽話”,甚至認為聽話的孩子乖。其實這種認識不夠全面的,有時父母迫使孩子聽話,是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判斷能力。

中國的傳統道德文化是孩子要聽老子的話。如果是因為孩子小,經驗不足,有時他的認識和行為不正確,而父母給予指導,讓孩子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也是正確的。

但是,不能認為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話孩子就乖。因為孩子小,他對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很陌生,因此,時刻都想去探索。

這種探索有時候便給父母惹了麻煩。例如,把剛買來的玩具拆了,把爸爸的錄音機弄壞了,有時候會用沙發墊子在卧室裏垛高樓,把家弄得一塌糊塗甚至把彩色油漆往臉上抹……這些行為便會使父母不能容忍,只能迫使孩子就範:聽話!

孩子不是機器人,需要父母給他安上電腦,隨着父母的設計程序去活動。他本身就有自己用不着父母設計的思維,他的語言和行為是要自己大腦獨立自主支配的。如果父母進行了干預,就抑制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有些所謂文明的家庭,連孩子説話也教成了現成的“套路”。例如,孩子離開家上幼兒園,要説“再見”。回來時要問“奶奶好,”或者説“我回來了”,家裏來了客人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要是這些話讓孩子變成自己隨時能用的禮貌用語,那倒是太應該了要是程式化,也沒有多大意思。特別是當來了一個比媽媽大一倍年齡的女人,也問“阿姨好”。

你瞧,這種“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嗎?

要是你的孩子什麼事情也不想弄清楚,見了陌生的事物往後躲。如果孩子不拆布娃娃,孩子就不動手,這樣“聽話”的孩子不是變成呆子了嗎?

所以,父母不要認為聽話的孩子就乖,因為真正的乖孩子大都不是在“聽話”中學乖的,“聽話’’給孩子成功多放了一道籬笆。

父母要培養有創造能力的孩子,就不要時時都迫使孩子“聽話”。因為孩子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他就失去了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0rnw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