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明史·葉盛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明史·葉盛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

《明史·葉盛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葉盛,字與中,崑山人。正統十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師覆土木①,諸將多遁還。盛率同列請先正扈從失律者罪,且選將練兵,為復仇計。也先迫都城,請罷內府軍匠備徵操。又請令有司儲糧科給戰士,遣散卒取軍器於天津,以張外援。三日間,章七八上,多中機宜。寇退,進都給事中。景泰②元年,言:“流民雜五方,其情不一。雖幸成編户,而鬥爭仇殺時時有之,宜專官綏撫。”又言:“畿輔旱蝗相仍,請加寬恤。”帝多采納。勛戚所置市廛,月徵税。盛以國用不足,請籍其税佐軍餉。皆從之。帝以兵革稍息,頗事宴遊,盛請復午朝故事,立報可。當是時,帝虛懷納諫,凡六科聯署建請,多盛與林聰為首。廷臣議事,盛每先發言,往復論難。與議大臣或不悦曰:“彼豈少保耶?”因呼為“葉少保”。然物論皆推盛才。稍遷左僉都御史,代李秉巡撫宣府。請量減中鹽米價,以勸商裕邊。復舉官牛官田之法,墾田四千餘頃。以其餘積市戰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餘所,邊塞益寧。成化三年秋,入為禮部右侍郎,偕給事毛弘按事南京。還改吏部。出振真定、保定飢,議清莊田,分養民間種馬,置倉涿州、天津,積粟備荒,皆切時計。滿都魯諸部久駐河套,兵部尚書白圭議以十萬眾大舉逐之,沿河築城抵東勝,徙民耕守。帝壯其議。八年春,敕盛往會總督王越、巡撫馬文升、餘子俊、徐廷璋詳議。既往來三邊,知時無良將,邊備久虛,轉運勞費,搜河套復東勝未可輕議。乃會諸臣上疏,言:“守為長策。如必決戰,亦宜堅壁清野,伺其惰歸擊之,令一大創,庶可遏再來。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進搗其巢,令彼反顧,內外夾擊,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後戰可議也。”帝善其言,而圭主復套。師出,竟無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見。年五十五卒,諡文莊。(節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五》)

譯文:

葉盛,字與中,崑山人。正統十年進士,被授予兵科給事中一職。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滅,眾將大多逃回。葉盛率領同僚請求首先治護駕不力的侍從的罪,並且挑選將領訓練士兵,為復仇做準備。也先逼近都城,葉盛請求取消內府軍匠的差役,把他們充入軍隊為準備出征而操練。又請求令有關部門儲備糧草供給戰士,派潰散歸來的士兵到天津取武器,以擴充軍力。三天時間,上呈奏章七八次,大多切中要害。也先撤退後,葉盛晉升為都給事中。景泰元年,他向皇上提出:“流民混雜有來自五方的人,他們的情況不盡相同。雖然有幸成為編入户籍的平民,然而鬥爭仇殺時時發生,應派專職官員安撫。”又提出:“京城附近旱災和蝗災接連發生,請皇上對這些地方的百姓寬免徭役加以救濟。”皇帝大多采納。皇親國戚所設置的'集市,每月徵税。葉盛以國家費用不足為由,請皇上用這些税款補充軍餉。皇上都聽從了他的建議。皇上因為戰事逐漸平息,經常進行宴飲遊樂。葉盛請求恢復午朝的舊例,皇帝立即批覆許可。當時,皇上虛心地接受大臣的建議,凡是六科聯合署名的建議請求,大多是葉盛與林聰為首。朝廷大臣商議政事,葉盛常常先發言,反覆辯論詰難。參與商議的大臣有的不高興地説:“他難道是少保嗎?”因此叫他“葉少保”。然而輿論都稱讚葉盛的才華。不久葉盛升任左僉都御史,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撫。向皇上請求酌量減少商人運送軍需物資時運費中鹽米折算的比價,來鼓勵經商活躍邊貿使邊境地區富裕起來。又推行官牛官田法,開墾田地四千多頃。還用屯墾剩餘的積蓄購買戰馬一千八百匹,修建城堡七百多座,邊塞更加安寧。成化三年秋,葉盛進京任禮部右侍郎,偕同給事毛弘巡視南京。回京後改到吏部任職。他出京去真定、保定救濟饑荒,奏請皇上清理豪強大户的田地,分別飼養民間的種馬,在涿州、天津設置糧倉,積蓄糧食以備荒年,這些都切中時弊。滿都魯各部長期駐紮在河套地區,兵部尚書白圭主張派十萬大軍大舉驅逐他們,沿黃河築城抵達東勝,遷移老百姓到那耕種防守。皇上覺得他的建議很宏偉。八年春,命葉盛去會見總督王越、巡撫馬文升、餘子俊、徐廷璋進行詳細商議。到三邊後,葉盛了解到當時沒有良將,邊境防備長久空虛,轉運物資耗費人力物力,攻下河套收復東勝的主張不能輕易提出。於是聯合眾臣上疏,認為:“防守是長久之計。如果一定要決戰,也應實行堅壁清野,等到敵人疲憊地撤退時襲擊他們,使他們受到重創,有望遏止他們再次來犯。又或者乘敵人入侵時,派遣精兵前去搗毀他們的老巢,使敵人返回,然後內外夾擊,肯定會大功告成。然而必須防守堅固,然後才可以考慮出擊。”皇上認為他説得好,但白圭(還是)主張收復河套。軍隊出擊,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人們因此佩服葉盛的先見之明。葉盛五十五歲去世,諡號文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kxzq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