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頌·商頌·殷武

詩經·頌·商頌·殷武

原文:

詩經·頌·商頌·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陟彼景山,鬆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鬆桷有梴,旅楹有閒,寢成孔安。

註釋:

1.撻:(tà踏)《詩·商頌·殷武》毛傳:“撻,疾意也。”鄭玄箋:“殷道衰而楚人叛,高宗撻然奮揚武威,出兵伐之。”陸德明釋文:“撻,《韓詩》雲:‘達也。’”這裏用為迅速討伐之意。

2.武:《詩·大雅·生民》:“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詩·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毛傳:武,繼也。”鄭玄箋:“後人能繼先祖者,維有周家最大。”《詩·商頌·玄鳥》:“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爾雅·釋言》:“武,繼也。”這裏用為繼承之意。

3.荊(jīng晶)楚:諸侯國名。《墨子·公輸》:“荊國有餘。”《韓非子·初見秦第一》:“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呂氏春秋·察今》:“荊國之為政。”荊國即楚國。

4.罙:(shen深)同“深”。

5.阻(zǔ組)《書·舜典》:“黎民阻飢。”《周禮·司險》:“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川澤之阻。”《易·繫辭》:“德行恆簡以知阻。”《説文》:“阻,險也。”這裏用為險要的地方之意。

6.裒:(pou撲)通“俘”。《詩·商頌·殷武》:鄭玄箋:“克其軍率而俘虜其眾。”王引之述聞引王念孫曰:“鄭曰,俘虜其士眾,則是讀裒為俘也,於義為長。”這裏用為虜獲之意。

7.旅:《書·梓材》:“司馬、司空、尹旅。”《書·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詩·小雅·北山》:“旅力方剛,經營四方。”《詩·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師我旅。”《詩·大雅·公劉》:“於時處處,於時廬旅。”《詩·大雅·桑柔》:“靡有旅力,以念穹蒼。”《國語·越語上》:“欲其旅進旅退也。”這裏用為俱、一同之意。

8.截:(jié節)《詩·大雅·常武》:“截彼淮浦,王師之所。”毛傳:“截,治也。”鄭玄箋:“治淮之旁國有罪者,就王師而斷之。”《詩·商頌·長髮》:“海外有截。”《國語·晉語》:“不如截而行。”這裏用為整治之意。

9.緒:(xù序)《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絕祀。”《書·君牙》:“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詩·魯頌·閟宮》:“纘禹之緒。”《禮記·中庸》:“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天下。”這裏用為前人遺留下來的未竟的事業之意。

10.維:《易·晉·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書·多方》:“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於祀。”《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詩·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詩·大雅·皇矣》:“維此二國,其政不獲。”《詩·周頌·雍》:“相維羣公,天子穆穆。”《論語·八佾》:“‘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秦既稱帝……維萬世之安。”司馬貞索隱:“維訓度,謂計度令萬代安也。”這裏用為計度之意。

11.女:《詩·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詩·大雅·大明》:“於周於京,纘女維莘。”《詩·大雅·瞻卬》:“人有土田,女反有之。”《詩·魯頌· 閟宮》:“上帝臨女。”《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荀子·宥坐》:“吾語女其故。”《集韻·語韻》:“女,爾也。通作汝。”這裏用為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你”之意。

12.居:《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詩·唐風·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詩·小雅·祈父》:“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詩·大雅·公劉》:“篤公劉,匪居匪康。”《老子·二章》:“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論語·憲問》:“子曰: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荀子·大略》:“不能而居之,誣也。”《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廣雅·釋言》:“居,據也。”這裏用為據,佔據之意。

13.成湯:即湯王,由於他用武力討伐夏桀獲得成功,因此叫成湯。湯是名字,成是諡號。《書·仲虺》:“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慚德。”

14.氐:(dǐ底)《詩·小雅·節南山》:“尹氏大師,維周之氐。”《説文》:“氐,本也。”《廣雅·釋言》:“氐,柢也。”《太玄卷六堅》:“固其氐也。”這裏用為根本之意。

15.羌:(Qiāng槍)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縣、汶川縣、松潘縣境內。《書·牧誓》:“庸蜀羌髳。”《説文》:“西戎牧羊人也。”

16.享:《詩·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詩·周頌·我將》:“我將我享,維羊維牛。”《詩·商頌·烈祖》:“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這裏用為獻,像進貢那樣地交付、獻出之意。

17.常:(cháng長)《書·立政》:“其惟克用常人。”《詩·周頌·思文》:“陳常於時夏。”《老子·五十五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易· 坎·象》:“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禮至法,則國有常。”《《韓非子·揚榷》:“其事不當,下考其常。” 這裏用為規則之意。

18.闢:《書·太甲中》:“後非民,罔以闢四方。”《詩·魏風·葛屨》:“好人提提,宛然左闢,佩其象揥。”《詩·大雅·棫樸》:“濟濟闢王,左右趣之。”《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孟子·梁惠王上》:“欲闢土地。”《韓非子·外儲説右下》:“諸侯闢疆。”《商君書·弱民》:“農闢地。”《鹽鐵論·地廣》:“周宣王闢國千里,非貪侵也。”這裏用為開闢、開拓之意。

19.績:(jì擊)古“績”、“跡”互通。這裏用為遺蹟之意。

20.歲:(suì)《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爾雅·釋天》:“歲,年之稱,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這裏用指為古人較通用的紀年單位。

21.禍:(huò獲)《荀子·成相》:“罪禍有律。”這裏用為罪過之意。

22.適:《書·盤庚下》:“古我先王將多於前功,適於山。”《詩·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小雅·巷伯》:“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與不濟。”《論語·子罕》:“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荀子·王霸》:“審吾所以適人,適人之所以來我也。”《韓非子·外儲説右下》:“人主鑑於上也,而居者不適不顯。”這裏用為“歸”之意。

23.監:《書·酒誥》:“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書·君奭》:“君肆其監於茲!”《詩·小雅·節南山》:“何用不監。”《詩·大雅·烝民》:“天監有周,昭假於下。”《周禮·太宰》:“立其監。”《國語·周語》:“使監謗者。”《説文》:“監,臨下也。”《方言十二》:“監,察也。”這裏用為監督、察看、督促之意。

24.嚴:《書·立政》:“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詩·小雅·六月》:“有嚴有翼,共武之服。”《詩·大雅·常武》:“赫赫業業,有嚴天子。”《孟子·公孫丑上》:“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嚴大國之威。”這裏用為尊敬之意。

25.僭:(jiàn漸)《書·鹹有一德》:“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詩·小雅·巧言》:“亂之初生,僭始既涵。”《詩·大雅·抑》:“不僭不賊。”《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諸侯僭於天子。”《漢書·五行志》:“庶位逾節茲謂僭。”這裏用為超越之意。

26.濫:(làn爛)《論語·衞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周書·程典》:“生穡省用,不濫其度。”《荀子·子道》:“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韓非子·顯學》:“今之新辯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淮南子·汜論》:“至刑不濫。”這裏用為過度、超過限度、漫無準則之意。

27.遑:(huáng黃)《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孔穎達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復語。”《詩·召南· 殷其雷》:“何斯違斯?莫敢或遑。”《詩·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啟處。”《詩·小雅·杕杜》:“女心傷止,征夫遑止。”《玉篇》:“遑,暇也。”這裏用為空閒、閒暇之意。

28.翼:《書·大誥》:“今蠢今翼。”《詩·小雅·楚茨》:“我黍與與,我稷翼翼。”《詩·大雅·生民》:“鳥覆翼之。”《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史記·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這裏用為遮護之意。

29.極:(jí吉)《書·洪範》:“建用皇極。”《詩·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極焉。”《詩·大雅·江漢》:“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詩·周頌·思文》:“莫匪爾極。”《老子·六十八章》:“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管子·樞言》:“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已者殆。”《荀子·解蔽》: “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司馬遷《報任安書》:“立名者,行之極也。”這裏用為最高準則之意。

30.濯:(zhuo酌)《詩·大雅·靈台》:“麀鹿濯濯,白鳥翯翯。”《詩·大雅·崧高》:“鈎膺濯濯。”《詩·大雅·文王有聲》:“王公伊濯。”韓愈《南山》:“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這裏用為清新、明淨之意。

31.保:(bǎo寶)《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孟子·藤文公上》:“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荀子·議兵》:“長之養之,如保赤子。”《説文》:“保,養也。”這裏用為護養、養育之意。

32.陟:(zhì志)《書·大禹謨》:“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詩·小雅·車舝》:“陟彼高岡,析其柞薪。”《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詩·周頌·訪落》:“紹庭上下,陟降厥家。”《爾雅》:“陟,陞也。”《説文》:“陟,登也。”這裏用為登高之意。

33.丸:(wán完)《莊子·達生》:“五六月累丸二不墜。”《莊子·徐無鬼》:“市南宜僚弄丸。”《説文》:“丸,圜也。”《後漢書·張衡傳》:“首銜銅丸。”這裏用為小而圓的物體之意。

34.斲:(zhuo琢)《書·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樸斲,惟其塗丹雘。”《禮記·檀弓上》:“木不成斲。”《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斲而小之。” 《韓非子·用人》:“望表而動,隨繩而斲,因攢而縫。”《韓非子·五蠹》:“采椽不斲。”《淮南子·本經》:“木工不斲。”這裏用為砍削之意。

35.虔:(qián黔)《詩·大雅·韓奕》:“虔共爾位,朕命不易。”《詩·商頌·長髮》:“有虔秉鉞。”《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左傳·成公十二年》:“虔卜於先君也。”《國語·魯語》:“糾虔天刑。”這裏用為誠敬,誠心之意。

36.桷:(jue決)《易·漸·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詩·魯頌·閟宮》:“鬆桷有舄,路寢孔碩。”《爾雅·釋宮》:“桷謂之榱。” 陸德明釋文引《字林》雲:“周人謂椽曰榱,齊魯名榱曰桷。”《説文·木部》:“桷,榱也,椽方曰桷。”這裏指稱為方形的椽子。椽子,謂屋頂上支撐瓦片的木條。

37.梴:(chan攙)《説文·木部》:“梴,長木也。”這裏用為很長的樣子之意。

38.楹:(yíng營)《春秋·莊公二十三年》:“丹桓宮楹。”《荀子·正名》:“楹有牛。”《禮記·明堂位》:“刮楹達鄉。”《説文》:“楹,柱也。”這裏用為廳堂前部的柱子之意。

39.閒:(xián鹹)《易·家人·初九》:“閒有家,悔亡。”《書·畢命》:“雖收放心,閒之為艱。”《詩·魏風·十畝之間》:“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詩·小雅·六月》:“比物四驪,閒之為則。”《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閒先聖之道,距楊、墨。”《荀子·王制》:“養六畜,閒樹藝,勸教化,趨孝弟。”《廣雅·釋詁一》:“閒,法也。”這裏用為規範之意。

40.寢:(qǐn鋟)宗廟中藏祖先衣冠的後殿。又是帝王陵園中的正殿。《詩·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寢廟既成。”《詩·魯頌·閟宮》:“鬆桷有舄,路寢孔碩。”《禮記·月令》:“執爵於太寢。”

41.孔: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很”。《書·禹貢》:“六府孔修,庶土交正。”《詩·鄭風·羔裘》:“孔武有力。”《詩·小雅·車攻》:“田車既好,四牡孔阜。”《詩·大雅·雲漢》:“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詩·魯頌·泮水》:“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楚辭·九章·懷沙》:“眗兮杳杳,孔靜幽默。”《爾雅·釋言》:“孔,甚也。”

譯文:

殷王武丁真威武,奮勇揮師伐荊楚。

深入敵人險阻地,大敗敵軍捉俘虜。

王師到處齊平服,湯孫功業勝往古。

你們荊楚蠻夷國,一直住在我南方。

往昔成湯勢力強,就是僻遠如氐羌,

誰人敢來不進貢,誰人敢不來朝王?

都説尊尚我殷商。

上天命令眾國君,禹治水處把都沒,

年年有事來朝見,寬大不願施譴責,

切莫鬆懈誤稼穡。

老天在上監四方,下民敬謹又端莊。

不越禮制不放蕩,不敢怠惰把業荒!

天子命令諸侯國,大大建立你福祥。

商都整齊又興旺,它是四方好榜樣。

他有赫赫好名聲,他的威靈放光芒。

商王長壽又安康,保我子孫萬代昌。

登上高高景山岡,滿山松柏鬱蒼蒼。

又是鋸來又是運,斫成柱子削成樑。

松樹椽子大又長,屋檐楹柱多粗壯,

寢廟建成得安康。

鑑賞:

《殷武》一詩,是《商頌》的最後一篇,也是《詩經》三百零五篇的最後一篇,《毛詩序》所作題解為“祀高宗也”,謂其為商人祭祀歌頌殷高宗武丁之詩。但魏源本三家詩之説,雲:“春秋僖四年,公會齊侯、宋公伐楚,此詩與《魯頌》‘荊舒是懲’,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時同事同詞,故宋襄公作頌以美其父(桓公)。” (《詩古微》)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以為“魏説為此詩定論,毛序之偽,不足辨也”。然吳闓生《詩義會通》雲:“考《商頌》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詩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於下國,封建厥福’等語,此復非諸侯之事,是序説無可疑者。”方玉潤《詩經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時無楚,……殊不知《禹貢》荊及衡陽為荊州,楚即南荊也。……又況《易》稱‘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與此詩‘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屬國也。”其辨甚核,當從之。

殷高宗作為成湯之後的一代中興之主,《史記·殷本紀》載有他的業績:“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説。以夢所見視羣臣百吏,皆非也。於是迺(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説於傅險(亦作傅巖)中。是時説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説。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歡),殷道復興。”

這首《殷武》詩的主旨,就在於通過高宗寢廟落成舉行的祭典,極力頌揚殷高宗繼承成湯的事業所建樹的中興業績。

全詩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寫殷高宗武丁中興之事,最後一章寫高宗寢廟落成的情景。

這首詩歌在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寫的側重點。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撻彼殷武,奮伐荊楚”二句,表現了武丁對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 (深)入其阻,裒荊之旅”,寫出武丁的軍隊是在突破險阻中取得節節勝利。“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特別點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荊楚之地,那是因為他是成湯的`後世子孫,理應有所作為。第二章寫武丁對荊楚的訓誡。“維女(汝)荊楚,居國南鄉(向)”二句,從荊楚所處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應俯首聽命。“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這是以成湯征服氐、羌的先例來告誡荊楚歸服,可謂是“剛柔並舉”。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寫四方諸侯來朝。説殷武丁秉承“天命”統治諸侯,因之諸侯入國朝見天子、在封地勤治農事,都是他們應盡的職守。第四章,進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興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動。第五章,寫商朝的國都西亳地處中心地帶的盛況,這裏曾是中興之主殷武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地方,故特別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兩句詩來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長達五十九年,説他“赫赫厥聲,濯濯厥靈”,並不過分。末章描寫修建高宗寢廟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兩句詩作比興,不但形象生動,而且有象徵意義,象徵殷武丁的中興業績垂之不朽。

這首詩在用韻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韻,“武”、“楚”、“阻”、“旅”、“所”、“緒”同葉魚部韻;第二章除“維女荊楚”一句不用韻,其餘句句用韻,“鄉”、“湯”、“羌”、“享”、“王”、“常”同葉陽部韻;第三章句句用韻,“闢”、“績”、“闢”、“適(謫)”、“解(懈)”是錫支通韻;第四章句句用韻,前後換韻,“監”、“嚴”、“濫”、“遑”是談陽合韻,“國”、“福”葉職部韻;第五章句句用韻,前後換韻,“翼”、“極”葉職部韻, “聲”、“靈”、“寧”、“生”葉耕部韻;最後一章句句用韻,“山”、“丸”、“遷”、“虔”、“梃”、“閒”、“安”葉元部韻。由於末章用元韻一韻到底,頗能渲染出宗廟落成的喜慶氣氛。

標籤: 商頌 殷武 詩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qx79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