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君子于役》

詩經《君子于役》

《王風·君子于役》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下面是詩經《君子于役》,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鑑賞:

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所謂“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確指,大多數情況下,應是指去邊地戍防。又“君子”在當時統指貴族階層的人物,但詩中“君子”的家中養着雞和牛羊之類,地位又不會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説起“貴族”,給現在讀者的感覺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實先秦時代生產水平低下,下層貴族的生活,並不比後世普通農民好到哪裏去。就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貴族,實際生活情況還不如江南一帶的農民。

這是一首很樸素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説出的內心獨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樣意思,有不少人將它解釋為時間漫長,是不確切的)。等待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結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時間長但歸期是確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正是在這樣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帶着歎息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

這下面的一節有一種天然的妙趣。詩中不再正面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憤怨,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在夕陽餘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裏的筆觸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後代的文人辭章總是想刻畫得深入、警醒,恐怕讀者不注意。然而這畫面卻很感動人,因為它是有情緒的。讀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視着雞兒、牛兒、羊兒,凝視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方的道路的婦人,是她在感動讀者。這之後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讀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重了許多。倘試把中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後兩句直接接繼在“曷至哉”之後,感覺會完全不同。這裏有抒情表達的節奏問題——節奏太快,沒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來;同時,這畫面本身有其特別的情味。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經常看到這樣的晚景。農作的日子是辛勞的,但到了黃昏來臨之際,一切即歸於平和、安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温暖地跳動起來,農人和他的妻兒們聊着閒散的話題。黃昏,在大地上出現白天未有的温順,農人以生命珍愛着的東西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耕社會中最平常也是最富於生活情趣的時刻。可是在這詩裏,那位妻子的丈夫卻猶在遠方,她的生活的缺損在這一刻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所以她如此悵惘地期待着。

這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複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疊的章句來推進抒情的感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不歸來也就罷了,但願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

這是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後世已是難以重複的了。

註釋

⑴役:服勞役。

⑵曷:何時。至:歸家。

⑶塒(shí時):雞舍。牆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沒法用日月來計算時間。

⑹有佸(yòuhuó又活):相會,來到。

⑺桀:雞棲木。

⑻括:來到。

⑼苟:表推測的語氣詞,大概,也許。

譯文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麼時候才回到家呢?雞兒進窩了,天已經晚了,羊和牛從牧地回來了。我的丈夫還在外面服役,怎麼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還在外面服役,遙遠無期不能用日和月來計算,什麼時候才能又相會?雞兒棲息的窩裏的小木樁上,天已經晚了,羊和牛從牧地回來了。我的丈夫還在外面服役,但願他不至於受飢受渴!

[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後來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也有一小部分是貴族作品。"雅"可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的全部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貴族作品,只有小雅的小部分是民間歌謠。"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都是貴族的作品,《詩經》的精華是民歌部分,它鮮明地表現了人民的愛憎以及他們的反抗和鬥爭,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面貌,為我國古典詩歌奠定了現實主義基礎。

在形式上《詩經》採用"賦、比、興"的手法。"賦"就是"直陳其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nngq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