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關於詩經簡介

關於詩經簡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詩經》相關的知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詩經簡介

一、《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鬥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中還有數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穀風》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悦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並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徵。“國風”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衝破四言的規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着情感的波動而富於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準確、優美,富於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 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容上無法與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於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

《詩經》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它所表現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詩經》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305篇。《詩經》本名《詩》或《詩三百》。後世儒家學者把它尊為經典,故稱《詩經》。

2、《詩經》按音樂性質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是民謠、土樂,有十五國風,106篇,大多數為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根據音節、律呂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為貴族、士大夫所作;

“頌”多采用廟堂祭祀舞曲,有商頌、周頌、魯頌,共40篇。

3、《詩經》的藝術手法,前人曾概括為賦、比、興。據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一書中的解釋是:“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説,賦是對事物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比就是比喻;興是先借用別的事物或所見的眼前之景起頭,然後引出要歌詠的人或事。賦、比、興是前人對《詩經》藝術手法的總結,其實《詩經》的藝術手法遠不止這三方面。

4、《詩經》以四言為主,節奏簡約明快;常用重章疊句,情致迴環往復;根據不同內容的需要,靈活地運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寫景抒情極富藝術感染力。語言質樸優美,韻律和諧悦耳。

5、《蒹葭》選自《詩經》裏的《秦風》,是十首秦風中的第四首。秦,國名,其地即今天陝西、甘肅部分地區。

二、概括詩歌內容

一個男子強烈思念心上人——“伊人”,深秋的早晨,抒情主人公望着那蘆葦霜花的景象臨水懷人,反覆追尋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發了苦苦追尋而不得的失望、惆悵的心理。

三、《詩經》選集

《關雎》

(男子慕戀女子,想和她結成伴侶的戀歌。《關雎》開頭的“關雎和鳴”之景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男女間的和諧恩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桃夭》

(祝賀婚姻的幸福,請注意比興的作用。《桃夭》開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方面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説是寫實之筆;同時運用了比興手法,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也可以説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花兒朵朵正鮮美。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和順。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果實累累結滿枝。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美滿。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綠葉茂盛展生機。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人幸福。

《蒹葭》

(蒹葭長,露為霜,美人隔着秋水,在那一方。相思無限,想象如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賞析:

本詩選自《王風》,寫的是一個王室後裔面對舊都廢墟的哀思。昔日氣派恢宏的王宮,轉眼之間已是苔痕遍地,黍稷雜生,曾經擁有的輝煌,猶如昨日黃花;鼎盛的人羣,而今已如鳥獸散去。獨有我孤獨地躑躅在昨日風采的遺蹟面前。質問蒼天,為何如此對我?卻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獨自黯然垂淚,任那亡國之痛一泄千里。(黍離之悲,即亡國之痛)

標籤: 詩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lyp7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