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白居易作為唐代偉大的詩人,他性格剛直,見到不平之事,敢於直言進諫,本章小編和大家説説白居易初中的詩歌內容,希望為大家提供參考。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寫作手法與特點: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着説:“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説:“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閲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説:“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由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諭,到提倡為君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統的詩歌理論,他的《秦中吟》、《新樂府》等諷諭詩便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創作的。這一理論以其突出的現實針對性和通俗化傾向,有可能使詩歌更接近於社會現實,以至於干預政治。這一理論,是儒家傳統詩論的直接繼承,也是杜甫的寫時事的創作道路的進一步發展。從寫時事這一點説,白居易與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寫所見所感,生民疾苦與一己遭遇之悲愴情懷融為一體,雖於寫實中時時夾以議論,含諷諭之意,卻並非以諷諭為出發點。杜詩出之以情,白居易與杜甫之不同處,正在於他出之以理念,將“為君”而作視為詩歌的主要目的,從而極度突出了詩歌的現實功利色彩,將詩歌導入了狹窄的路途。因過分重視詩的諷刺功用,從而將詩等同於諫書、奏章,使不少詩的形象性為諷刺性的説理、議論所取代。因評詩標準過狹過嚴,導致歷史上不符合此一標準的大量優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這些,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標籤: 詩歌 白居易 初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qk8o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