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山居雜詩詞翻譯賞析

山居雜詩詞翻譯賞析

山居雜詩

山居雜詩詞翻譯賞析

元好問

瘦竹藤斜掛[1],叢花草亂生[2]。

林高風有態[3],苔滑水無聲[4]。

樹合秋聲滿[5],村荒暮景閒。

虹收仍白雨[6],雲動忽青山[7]。

鷺影兼秋靜[8],蟬聲帶晚涼。

陂長留積水[9],川闊盡斜陽。

山居雜詩字詞解釋:

[1] 瘦竹——形容竹節瘦長堅硬的樣子。

[2] 叢——花草密集的樣子。

[3] 態——形狀。這裏指風吹林動的樣子。

[4] 這句説:溪水從長滿青苔的澗底流過,悄然無聲。

[5] 樹合——指樹木相聚結合成林。這句説:秋風從林間穿過,只聽到一片嘩嘩作響的樹葉聲。

[6] 白雨——暴雨。

[7] 這兩句寫山間變幻不斷的天氣,意思是説:剛才還是長虹掛天,一下子又變得驟雨如注;乍看上去陰雲重重,但陰雲隨着秋風飄散,驀地眼前滿是蒼翠如染的青山。

[8] 兼——兩倍。這裏作動詞用,是加倍的意思。

[9] 陂(杯bei)——山坡。

山居雜詩翻譯:無

山居雜詩閲讀答案:無

山居雜詩創作背景:無

山居雜詩賞析

這是一組寫山居生活的.小詩。全詩六首,這裏選第一、三、六首。

第一首,抓住自然景物富有特徵性的狀態,描畫出闃寂無人的山間景色,使人恍如置身其間。

第三首寫秋天山村的暮景。作者抓住季節特徵,描寫一剎那間的視覺變化,使得詩中所表現的景物鮮明而又生動。

第六首詩如同一幅山水畫,景色層次分明,自然工緻。採用白描手法,畫出了秋日黃昏的景象,一切都給人以寧靜的感覺。

個人資料: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出生七月,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編有《中州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29jv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