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駱駝山追憶優美散文

駱駝山追憶優美散文

我又來到了駱駝山。

駱駝山追憶優美散文

故里的駱駝山並不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大山,它是一座像老和尚頭頂似的那麼光亮,就連一粒碎石子兒都見不到的高高的橢圓型的白沙坨子。連綿起伏的沙丘猶如羣駝之峯,聳峙於四周。油蒿、刺沙蓬等各種野生植物覆蓋着東西走向的山樑;緩坡地帶早已長滿生命力極強的黃柳或小葉錦雞兒。在沙樑與草甸子交結處,紅花綠草,相映成趣。從哪個方面欣賞,你都會覺得它儼然是匹昂首望天、甩動鬃毛、抵禦風暴、威赫天下的種公駝。因此,父老鄉親們就把這普普通通的白沙坨子叫做“駱駝山”了。

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乙丑之水”。那年八月,納日鼎河流域洪水肆虐,洶湧的波濤嘩啦嘩啦地撞擊着駱駝山美麗的腳背。莊稼漢們整天挑土築壩,晚上卻在駱駝山上搭建茅棚,搬運被褥、鍋碗瓢盆兒什麼的;有的乾脆還把牛羊豬等趕往駱駝山高處放養。最後,納日鼎河大堤還是決了一個大口子,狂瀾像脱韁的野馬,奔瀉而下,淹沒了農田、草場,摧毀了道路和圍牆,也吞噬了不少野兔等可愛的小生靈,昔日美麗的原野瞬間變成了一片汪洋。被迫搬到黃沙樑上的大人們開始為孩子停學、莊稼減產、房屋坍塌而犯愁,可是那些不諳事理的小嘎子們卻放狗抓跳兔,整天玩得不亦樂乎。就在此時,我接到了考取公社完小的《通知書》。孩子嘛,如戀羣之馬,不願到外地去。上學那天清早,作為最後一名送行人,母親久久地佇立在村頭,用衣襬擦拭着自己眼淚,望着兒子漸漸遠去;然而,駱駝山卻高聳在母親的背後,儼然是個真正的最後的送行者,把這名踽踽獨行的男性“公民”一直目送到遙遠的天邊。

為貼補住宿生的伙食,家裏一次又一次地捎來炒米、奶豆腐或烏日莫。啊,黃澄澄、香噴噴的炒米,咀嚼起來那麼酥脆,那麼醇美!母親用納日鼎的水、駱駝山的沙子和乾柴,將一升升、一斗斗顆粒飽滿的穄子(也叫散糜子)“演化”成如此這般誘發食慾的上乘乾糧,可見老人家的製作手藝何等精湛!有時,我把殘留於碗底的一點點沙粒包在紙裏,揣到自然課上打開看看。如今回想起來真感到羞赧不已:剛剛邁入青澀之年的我究竟還有什麼資格效仿大科學家呢?然而,恁時在我忽明忽暗的腦海裏確實隱隱約約地形成了一種小小的計劃:保護駱駝山,改善大自然!

馬蘭花兩度綻放二次凋敗。

一天清早,我從南飛的雁鳴聲中醒來。媽媽腳踏着霜花走進屋,左尋右覓,最後找到了那副老花鏡。她隨手拆開為我縫製的新枕套,裏面放入一個苞米粒大小的沙囊,重又飛針走線,繃好其口時對我説:

“兒子,今兒個你要離開父母,奔赴一百多裏之外的中學讀書了。媽媽雖然這輩子目不識丁,可是非常講求‘吉祥’二字———把裝有駱駝山沙粒的小沙囊放入你枕頭裏了。‘生我的土地是黃金,飲我的泉水是甘霖。’我們蒙古族這一諺語説得好嘛。帶着它走,你生活的道路會一帆風順的!”

國慶節已如期來臨,學校放了三天假,我趕忙請假回家向母親彙報小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下了火車,我歸心如箭,連跑帶顛兒地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此時天光冉冉隱去,夜幕像無可逾越的障礙橫在了眼前。一個不懂事的毛孩子,孑然一身摸黑兒趕路,心裏恐慌極了。疾步走到高處眺望,在蒼蒼茫茫的暮色中,駱駝山隱約可見。我看到村莊裏的燈光宛如夜空中疏疏朗朗的星斗。我恨不能長出翅膀來一下子飛到父親的身邊。隨之,壅蔽不堪的胸膛瞬間豁然起來。立定腳跟摘下了帽子,我恭恭敬敬地向駱駝山彎下了腰……

現在,我又登上了駱駝山。登上山頂,可以鳥瞰茫茫的四野:層林疊翠,蜃氣繚繞,各種鳥兒在花草樹木中輕悠悠地飛來飛去,顯示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至此,因駱駝山的存在,美麗的納日鼎河來了個急轉彎———由西向南,從急變緩,緊挨着山腳歡歌笑語地流過。微風吹來,碧藍的水面上泛起一層層漣漪,令人遐想聯翩。這使筆者不禁吟誦起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遊山西村》中的兩行名句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標籤: 散文 駱駝 追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pdzr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