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散文:論諸葛亮

散文:論諸葛亮

在中國,諸葛亮這個人物因《三國演義》的廣為傳佈,可謂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無論是長相,還是才藝、文章、為人、道德,諸葛亮都堪稱千古一男,簡直就是智慧和忠誠的化身,沒人不愛,沒人不敬。

散文:論諸葛亮

中國人評價歷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歷來喜歡以“忠”和“奸”、“善”和“惡”作標準,進行二元劃分。好的什麼都好,被捧上天;壞的什麼都壞,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這個標準以及思維方式,很不科學。

自古以來,就有大奸似忠、大惡若善的説法,“似”也罷,“若”也罷,無非是説“忠”與“奸”、“善”與“惡”,在表現形態上,很容易混淆視聽,不易區分。一個人,可能此忠彼奸、此善彼惡,定起性來,往往悖謬。況且,評判者所持立場不同,結果可能迥異。

何謂“忠”?一般指為人誠懇厚道、盡心盡力,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作為政治人物,諸葛亮官拜蜀國丞相,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就是要服從君王劉阿斗,為蜀國及其民眾謀福祉。諸葛亮是忠臣嗎?有人曾斷言讀《出師表》不流淚不可謂忠,言者將《出師表》作為諸葛亮“忠”的鐵證。

我們不妨翻檢幾則史料看看。寫《出師表》時,諸葛亮以顧命大臣自居,可謂朝綱獨斷,權傾朝野。文章中不僅規定了內政外交的方略,而且對軍政人事進行一一安排,一竿子插到底,沒劉禪説話的份。就以人事而言,表面上是舉薦,其實就是安排。這些人,一個個首先就被定性為忠臣良將,並説成是“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毫無商量的餘地,堵住劉禪的口,將劉禪套得死死的。劉禪能説什麼又敢説什麼呢?不重用忠臣良將,不遵從先帝遺命,性質可嚴重了。多麼的老奸巨猾,多麼的專橫跋扈!能把政治玩到了這樣高的`水平,差不多就是藝術了。

劉阿斗名為君,實際上,不過是任諸葛亮擺佈的一個木偶而已。如果這個木偶稍不服從,諸葛亮就把先帝遺命抬出來,又是哭又是鬧。弦外之音不言而喻:不聽我諸葛亮的話就是不聽先帝的話。阿斗不能不考慮後果。違背先帝遺命,就會被置於道德的被告席上,陷入非常不利和危險的境地。從倫理上講,不聽老子的遺命,就是不孝順。反對諸葛亮“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主張,就會失去牢固的政治基楚。這樣,諸葛亮就有了充足的法理廢阿斗另立甚而取而代之。我發覺,中國的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政治人物在玩弄政治手腕時,總會冠冕堂皇地利用正義之名、道義之名、神聖之名,以滿足自己的貪慾。而且,還讓你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來反對。相比較而言,諸葛亮不過是貪得巧,貪得含蓄,貪得高明。他貪的是名,貪的是名垂千古。阿斗也真怪可憐的。諸葛亮所作所為,從表面上看,無不是為他着想,為老劉家着想,明知不對頭,卻也只能啞巴吃黃連。老實説,比起漢獻帝,劉禪也不過就是五十步與百步的關係而已,好不到哪裏去。

蜀國偏安西南,地狹民貧,國力薄弱。按常理而言,為政者應該抓經濟建設,興辦教育,蓄養國力。諸葛亮卻偏要推行先軍政治,以弱擊強,出兵伐魏。道理其實很簡單,不伐魏,諸葛亮一手遮天的地位就無法鞏固,自己名垂青史的美夢就會破滅。不是沒有人反對他這樣做,譙周就説過,卻被他“汝忘了赤壁之戰乎”大加斥責。諸葛亮權傾朝野,黨羽眾多,哪個不想建功立業,加官進爵?沒有諸葛亮給他們提供北伐的舞台,他們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嗎?在這樣的背景下,誰還願自討沒趣?

就是在這種私慾的驅使下,蜀國文臣武將,可謂一拍即合。因此,不顧蜀國國力,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發動了註定失敗的北伐。結果呢,諸葛亮自己倒是風光,後世為他建祠堂,永續香火。歌功頌德,溢美之詞,不絕入耳。一將功成萬骨枯,蜀國卻從此人才凋零,國更弱,民更貧,一蹶不振,加速衰亡。”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可見一斑。可恨的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不反思諸葛亮的所作所為,不知權變,繼續頑固地推行諸葛亮的那一套,終於親手埋葬了蜀國。

政治上,諸葛亮推行“一言談”,排斥異己,無情打擊。李嚴就是一例。至於馬謖,不過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已。倒是可惜了魏延,智勇雙全,只因不識時務,愛和諸葛亮唱反調,結果身首異處,死於非命,叫人扼腕歎息。

難怪魯迅在評價諸葛亮時,只説”諸葛多智而近妖“,對於其”忠“,隻字不提。對諸葛亮的看法,魯迅是有保留的。

政治領袖,如果心裏不真正裝着百姓,不以人為本,不依法治國,含有私心雜念,沽名釣譽,政治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諸葛亮如此,拿破崙、希特勒又何嘗不是這樣?

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諸葛亮平南之後,大力興辦教育,發展蜀國經濟,健全蜀國法制,推行民主政治,結果又會如何呢?

回到開篇的話題上來,諸葛亮是忠臣嗎?儘管他特別會作秀,但歷史是無情的,事實就擺在那裏,無論怎樣粉飾,都掩蓋不了真相。

標籤: 散文 諸葛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9j3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