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餃子現代散文

餃子現代散文

我很愛吃餃子。

餃子現代散文

三米廚房,兩個人;一把蔬菜,半塊肉。擼袖、圍裙,切切剁剁。和麪、擀皮、包包捏捏。打火、開水、撲嗵撲嗵下餃子。事畢,比肩而坐,邊吃邊嘮,時而,你夾一點小菜給他,時而,他倒半缽温水與你,如常夫妻的如常日子,這樣過,真的很好。如果説,過去年間人們吃餃子吃的是一種生活水平,有錢的人,大魚大肉大餡兒,吃的次數多一些;沒錢的人,小蔬小菜小餡兒,吃的次數少一些。而時至如今,任再是邊緣底層的人,吃頓肉蔬餡兒的餃子約是最不平常不過的事了,遂吃餃子已然不再是生活水平的體現,更多則是一種質量的彰顯,那種緩慢、自在、温暖、悠閒的氛圍,是吃別的任何食物都無法比擬的。

我最愛吃母親包的餃子。

概人之味覺的輕重與喜好,是自小而來慢慢形成的。因為喜歡,所以我曾吃過不少地方、不少人包過的餃子,就連自己包的餃子算在內,感覺也都沒有母親包的餃子好吃。不論是豬肉韭菜餡兒的、羊肉白菜餡兒的、牛肉蘿蔔餡兒的,亦或是其他別個素餡兒的,只要是從母親手裏一過,那味道就與眾不同的好吃,與眾不同的美味。尤其是羊肉白菜餡兒的餃子,皮兒薄,餡兒大,咬一口水靈靈地,那鮮香、綿軟之覺,既敞口,又潤喉,更暖胃、悦心。幾十年了,我真的是百吃不厭,吃不到,又狠命的想。記得上次回去,母親又告訴我説,羊肉與白蘿蔔挫餡兒包的餃子也很好吃。此一妙法,至今我還未及嘗試呢。不過,母親傳授於我的許多生活經驗,就如同這餃子的做法一樣,我已瞭然於胸,日後定會慢慢實踐、享用。

餃子,古曰“嬌耳”。據聞,其最初盡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一副藥,是用麪皮包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材,煮食後,凡有凍耳者皆可痊癒。此一副藥,還有個極好聽的名字---“祛寒嬌耳湯”。在這位張醫聖之後,“嬌耳”才慢慢演變成後來的“餛飩”,“角子”,“扁食”,與如今的“餃子”。及至今日,其因地域不同,用餡兒不同,成熟方式不同,可以分好多好多種類,什麼鍋貼餃、高湯餃,蒸水餃;什麼海蔘餃、蝦仁餃、蟹黃餃;什麼煎餃、蒸餃、炸餃,真可謂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而人們一般常説的餃子,多指水餃。

同樣是水餃,可好吃的餃子做起來還真是不易,要講究面、餡、包、煮皆具功力才行。首先,白麪的選擇很關鍵,其面色要潔白,面質定要精道;和麪也很重要,要軟硬適中;揪面髻子也不容忽視,要大小合適且均勻;幹皮兒也不可小覷,要中心厚,邊緣薄。餃子的觀感大多在皮上,可口感卻多半源自餡兒料。餃子餡兒可以隨人之喜好間錯搭配,可最忌粗枝大葉,一定要切的細,剁的碎。還要比例協調,攪拌均勻。拌好的餡兒,看去要油光水靈,攪動則鬆而不散,吃起來更需潤而不膩。面、餡兒準備停當後,就要看包了。餃子有很多種包法,可以捏成圓肚的,可以捏成扁肚的;可以疊成花邊,也可以是光溜溜禿邊的。我母親包的餃子就是圓肚子、禿邊的。即:將放好餡兒的麪皮,款款兒地擱置於兩手虎口之間,用拇指、食指卡穩麪皮的邊緣,用力一捏,然後手心懸空,只用如上四指向內一擠,就成了。別看就這麼一下下,其説難不難,説易也不易,若是包的不好,不是邊大、餡兒小不好吃,就是捏的不牢,下鍋即成片兒湯。包的餃子下了鍋,煮也很是個問題,首先要在大火、沸水中下餃子,以保證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沸騰。其次是不能蓋鍋蓋,以防止蒸汽捂了餃子。當水沸騰兩番後,改用中火煮即成。煮多長時間為宜也得拿捏好,若欠火候,吃着就沾着不利,若是過火了,則綿塌無勁。這方面,我的父親很在行,還有口訣曰:一瞧、二點、三觀。所謂一瞧,就是要隨時瞧着鍋裏的餃子,見其腹鼓肚脹,且皮、餡兒兩離,就差不多了。接着,用笊籬撈一個,用手指點點餃子,若按下去的皮立馬又彈回來,就更篤定了。最後,是夾開餃子觀看,餃瓣兒一綻,破皮處若沒有夾生現象,這餃子就十拿九穩的熟了。當然,負責鑑定工作的父親每回都不忘將那夾開的餃子放一半兒入口,吹着熱氣,用高八度的鄉下話説:“餃子乘嘗,一嘗就熟!”

餃子的品種多,吃的人也各有所好,有人喜歡吃這樣的,有人喜歡吃那樣的。相較而言,我頂喜歡羊肉白菜餡兒和牛肉蘿蔔餡兒的。蝦米、雞蛋、木耳素三鮮餡兒的,偶爾吃吃,也挺好。我有一友,她則鍾情豬肉香菜餡兒的,十分奇葩。前兒讀王敦煌先生《吃主兒》一書,其裏有講一種“幹菠菜餡兒餃子”。乍一看文題,我以為是將幹菠菜挫成末做餡兒包的餃子。仔細讀下去,方知不盡其然。原來這“幹菠菜”並非是指曬乾了的菠菜,而是一種長棵、長梗的菠菜,名叫“伏地菠菜”,也叫“幹菠菜”。這所謂的“幹菠菜餃子”,是有兩種做法的。一種是用這種現菠菜,去根、老梗、老葉,焯水後剁碎,直接做的素餡兒餃子,叫“幹菠菜餡兒餃子”。另外一種,則是夏秋裏從市場上買來便宜的長了籽的老菠菜,整棵擇洗後,晾曬、儲存。待到年根兒時,拿出來(概需用水回軟)與豬油拌餡兒做的餃子,也叫“幹菠菜餃子”。仔細回味,這原也是物質匱乏年間窮頭百姓的一種自創與發明,如今讀來,倒覺挺新鮮的。想着趕明兒自己也曬上些幹菠菜,試試做做,也嚐個新鮮。

餃子的吃法很多,吃餃子的名堂也很多,比如週末全家休息,圖個消閒,包餃子吃吧;比如家裏來個親戚什麼的,為了招待,包餃子吃吧;尤其到了逢年過節老少團圓的時候,更要講究個氣氛,那就也包餃子吃吧。於是乎,一家子全都動起手來,和麪的,剁餡兒的,擀皮兒的,包捏的,搗蒜的,煮的,撈的,吃的,滿屋子忙成一團兒,多有趣,多熱鬧,多温馨。

無論是什麼,吃餃子的名目總是暗合着人們的生活。

回憶以往歲月,我倒吃過一頓很滑稽的餃子宴。那是剛二十出頭的年紀,村裏有個嬸子忽然給待字閨中的表姐説了一門親事。仲春萬綠陽光和暖的某日,媒人便帶引着那男孩來表姐家相親了。未到之時,表姐家就聚集了一大堆的親戚,打早就開始忙亂起來了,做菜的做菜,包餃子的包餃子,欲想好好地款待這位期待中的“白馬王子”。然誰曾想,就在眾人望眼欲穿之際,那男孩蠕蠕懦懦而來,顛對着走進了院門,只見身如樹墩,面若笸籮,臂不長而壯,發不黑而疏,寬臉,窄額,雙眼陷在高高的鼻峯之側,一副憨耿老實樣兒。另見兩手裏提的禮物倒挺沉,拽墜着整個人像缺了肥水的秧苗,費力想拔也拔不高的架勢。隔窗而望的眾親戚頓時一片唏噓。就在那男孩將入未入家門之際,表姐的二姨用她那村婦般特有的高嗓門,説了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話:“趕快揭鍋下餃子,吃了好滾蛋!”那時的表姐還年輕,也正是心高氣傲且慣以貌取人的年紀,這份因緣,還未及好好呵護培養,就那樣以一頓餃子宴草草的結束了。從那以後,我們村裏就盛行起了此一“滾蛋餃子”,取意也漸漸寬泛起來,不止限於相親,其他方面也常踐行與運用,真有意思。

常聽老輩兒人説,過去年間,人們的生活不太好,日子過的摳摳搜搜的,除了過年過節的能吃上一頓白麪餃子外,平素裏多半是吃什麼蕎麥麪的、高粱面的、或帶麩皮的黑麪餃子。相比,現在人們的生活可謂日漸峯上,吃頓白麪肉餡的餃子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有的時候,人們相對還更願意吃些個粗糧做的食物。我的婆家所在之地是屬烏蘭察布盟,那個地區的人們就慣常吃一種“莜麪餃餃”,其做法與白麪餃子近似,需取莜麪若干,加少許土豆澱粉,熱水和成麪糰。餡兒料則多是豬肉丁兒、土豆碎粒(土豆擦絲兒,濾水,剁碎)外加些芹菜或韭菜類的蔬菜粒兒。其與白麪餃子的區別是,餃樣要大的多,而且莜麪餃餃不能煮,只能蒸。記得自己最初吃那種餃子時,因為吃不慣莜麪,遂老覺着有東西在割着舌頭及喉嚨,使人無法咀嚼,更無法下嚥。後來,居住久了,慢慢也吃習慣了,倒能真切體會到那餃子皮香、餡綿的好處了。

莜麪餃餃是烏蘭察布地區人們的主要餐食,並且經常用來款待親朋貴客。若以白麪餃子來論,其也算得是粗糧的一種,凡見這文字者,但若有幸,不妨抵此親嘗,盡情恣享。

蒸的也好,煮的也罷,餃子最好還是現吃、現包、現煮的好。如今市場上到處可見各式各樣速凍的水餃,包裝華麗,價格亦不菲。然不到萬般無奈之地,任其再是打出什麼誘人的噱頭,我幾乎是不買來吃的。其一之因,且不説其裏的餡兒料香不香,有沒有味道不説,單隻那凍的叮噹脆響的麪皮兒,一下鍋,就和現包的餃子差了很大一截兒了。再者,吃餃子一半兒吃的是味道,另外一半兒吃的是個閒適的心境,若不管什麼胡亂買來就下鍋,總覺粗製濫造,總覺應付差事,總覺對不起手心裏的日子。還有一點,是要歸咎於當下的食品安全上來。別的東西人尚可眼見心擇,餃子這東西外面看着光鮮可愛,至於裏面包的到底是“騾子”是“馬”,那就難説了。前不久,一位朋友的孩子就因吃了街上某包子鋪的包子,引發了食物中毒,夜半嘔吐不止,旋即送往醫院,又是打點滴,又是導瀉,折騰了兩三天,把孩子摧殘的小臉都瘦了一圈。結果,好在有驚無險。

相較那些劣質速食的,或無正規手續的小門小店裏賣的餃子,咱自己親手包的,不僅現煮現吃時味道絕好,就是吃剩下三五七八個,隔天裏,用熱火薄油煎煎,也不賴。更主要的是,吃着放心。

昨兒個吃過晚飯,我和他躺在沙發上看肥皂劇。劇間無聊,給母親撥了個電話閒拉話,問父母在做什麼?説老兩口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呢。又問晚上吃的啥?母親回説,吃的餃子。並轉問我吃了沒?吃的啥?我忙回説,也吃的餃子。語落之後,我大笑,他也笑,隔着千里之遙的電話那頭,母親亦大笑,想必坐在電話邊旁聽的老父親,定也眯起了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vzow3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