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恩師難以忘懷散文

恩師難以忘懷散文

我與李問圃老師最早相見是在十年前,後來問起李老師,他對這些記憶已經很模糊,並笑着説:年紀大了,有些事記不住了,有些事要學着忘記。

恩師難以忘懷散文

那雙矍鑠的眼睛,十年間卻不曾改變,後三次聆聽老師講話時,每每講到富平文化或是對後輩的希望時,他的眼睛紅紅的,總是閃爍着點點淚花。他的每一句話我都仔細聆聽,用心體悟,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那雙深邃的眼眸,我看到了老一輩文化人的虔誠,這位熟稔富平文史的長者,是我一生敬重的前輩。

細數兒時的第一份鉛印報紙,距今已經十年了。《童年的夢想》刊發在了《頻陽吟草》的小角落裏,那次“童真與夢想”詩歌少兒詩賽,我的作品是學校小學部唯一入選作品,看着自己稚嫩的文字變成鉛字,我捧着報紙沾沾自喜,那時並不懂文學,但那是我與文字的第一次結緣,冥冥之中埋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我一直珍藏着那份早已泛黃的舊報紙,同時也深深地記住了李老師的名字,因為他是大賽評委老師,12歲的我便開始悄悄地做着文字夢,不得不説李老師對我的文學啟蒙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後來上中學了,參加過不少徵文比賽,寫的文章也被當做範文,但在應試教育下,為了博取高分數,寫的文章會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中學時代,文字夢成了我的祕密,為了能考取中文系默默地努力着,以致於後來畢業看望高中班主任時,老師驚訝地説道:以前從沒有發現你愛好文字,高中那會就應好好發揮特長。

十年間,我把夢想小心翼翼地珍藏,上大學重新撿拾起筆,記錄着我成長的足跡。大學沒能選心儀的中文系,選了中醫專業,但中醫本質就是一種文化學。古語云,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歷代醫家凡大醫者,都經過儒學思想滋養,不斷在傳統文化中求索醫理。如此説來,中醫也是一種寶貴的文字財富。學習閒暇之餘,便重新拾起了筆,文字成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我最初的夢想。繁重的醫學學業與遙不可及的夢想註定了遠方的艱辛,我在浩瀚的中醫經典裏尋求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維,在醫學濟世救人的職業理想中痴戀心底的半畝文字方田。文字這一點殘存的舊夢温潤着心底的那一抹餘熱。

兩年前,我又做了幸運兒,無意中關注了家鄉《富平人》平台,因在外地上學,每一位遊子身上都有濃濃的家鄉情懷,所以鄉愁與故鄉的記憶變成了我文章的.永恆主題,我從家鄉文化不斷汲取着靈感。網絡文學的繁榮帶給我筆尖躍動的機遇,讓我又一次因文字結緣。《富平人》平台刊登《與迤中在一起的青春》便成了我網絡發表文字的開端。那片黃土地是我深深眷戀的故鄉,在異鄉如同一葦飄落的浮萍,我成了一隻南北之間遷徙的候鳥,遙望着北國的那一朵流雲,邕江拍打的浪花彷彿在記錄着我的流光碎影,它們在我腦海中迸發着一個個跳躍的字符,連綴起大學時光,我深深地懷念着荊山塬上的童年時光。

2016年暑假回到家鄉,富平人文化傳媒評選新人原創作者,我有幸當選,獎勵暨文學採風活動中,我再一次見到了李老師,此時距第一次已相隔十年。十年間,我曾在《七女秀陝西》節目中看到李老師講解富平特產太后餅的片段,還有賣舊書時從廢品站淘回的《新歌薈萃》一書,李老師便是編者之一。但那次是面對面的交流,雖説那次活動我不善言語,默默地聆聽李老師談文學,但很少有人理解一個老師,一份報紙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李老師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這次活動李老師結合人生閲歷向獲獎者講述寫作的樂趣,鼓勵獲獎者堅持寫作,不因外界紛擾而改變初衷。並淺談自己與文字結緣幾十年來的收穫,分享他的文學創作故事。這位長者的殷切希望更堅定了我對自己的信心,在文學創作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2017年暑假在謝正清老師書畫工作室裏第三次見到李老師,我和謝老師是公益活動認識的,謝老師愛好書畫,也時常關注我的文章,對李老師説:娃學醫,愛寫文章,寫的關於迤中母校和大唐芙蓉園的散文特別好,並描述了《一夢千年,盛唐出芙蓉》中的部分內容。兩位老師鼓勵我堅持寫作,多讀書,我只是一個學生,受到了兩位前輩老師的支持,讓我非常感動。李老師也愛好書畫,現場為我寫了副字《文以載道》,我像當年珍藏報紙那樣保存留念。

前幾日,受邀參加《一葦浮萍》富平人首屆文學藝術原創創作研討會,會上第四次見到李老師,準確説來,已經第五次了,富平南湖書院成立時李老師也在,只是那次僅問候了下老師。討論會上與會文學藝術愛好者先自我介紹,並發表自己對文學藝術的看法。我第一個介紹,再次提到與李老師的十年緣分,有激動有驚喜,文字陪伴了一個小女孩的十年求學時代。感恩與文字相約,感恩我的啟蒙老師。文字豐盈着我的生活,當我回望走過的路時,文字拍擊起歲月的浪花,不經意間留下時光深處的眷戀。

會上,李老師對富平的文化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勵創作者多學習,傳承創新,向書本學,向生活學,向他人學,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內涵,讓我們受益匪淺。與大家交流時,是那樣的親切,言語間又透露着豐富的學識,教誨我們要有包容開闊的胸懷,要有悲憫社會的情懷。借用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告訴我們寫文要真實質樸,細微之處方顯真情。寫作需要冷靜與激情並存,不斷地沉澱自己,打磨自己。

初次結緣,幫我種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四面之緣,我看到了一位長者對後輩的期望。李老師對我的文學啟蒙終生難忘,在文品與人品上又教會我很多,感謝家鄉的文學前輩!願每一個與文字相伴的日子,都會融入詩意,在心田綻放為一朵純美的花,不求芳香四溢,只求曾經花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vw4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