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老湯散文

老湯散文

“一細一二嘞,二細辣椒多一點……”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蘭州聲音,也是蘭州拉麪的前奏。凡是在蘭州生活過的人,都對這幾句話熟悉無比,也親切無比。

老湯散文

記得第一次到蘭州,是在下午,小柒熱情地請我去她們學校旁邊吃的第一頓飯就是拉麪,我一邊吃她一邊給我講解拉麪的歷史,得意洋洋,就像這拉麪是她做出來的一樣,其實那會她根本就不會做飯。當時覺得它也就是簡簡單單的麪食,清湯寡水,除了幾片蘿蔔,幾顆蒜苗,幾丁肉,一點也比不上家裏的臊子面來得色彩鮮麗。

最初的誤解只是因為我的年少無知,讀不懂歲月的積澱,也沒有過多的歷練,人也淺顯無知,時間究竟會沖淡這一切,讓我品到真正的味道。小柒是一個面痴也是一個路痴,她雖然獨獨對拉麪情有獨鍾,可她卻是一個站在門口也找不到店名的人。我們自小就熟識,很多日子只要是閒來無事,她就約上我頻頻穿遍蘭州的大街小巷,為的就是吃到不同風味的拉麪。

“吃麪前先喝一點湯,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而是用舌尖慢慢品,”這便是她交給我的門道,“一家拉麪做得好不好,湯才是最緊要的,一碗醇正的老湯最有賣相。”她偷偷地對我説。説是“偷偷”,大多時候都會引來很多鄙視的白眼,老蘭州人自有他們的一套説頭,哪容得一個外鄉來的小姑娘大放厥詞。

慢慢地我也喜歡上拉麪,還有那碗神祕無比的湯。面都是一樣的白麪,唯獨是那碗湯各有門道。但凡正宗的拉麪,第一口湯喝下去鮮嫩無比又讓人回味無羣,潤完口吃一口面,那種感覺讓人瞬息忘記心頭凝聚的愁雲,眼前豁然開朗。幾片蘿蔔和熬好的湯相得益彰,拉麪的湯必須不停地往鍋裏添加配有祕方的牛骨湯,否則時間一長整個湯就索然無味,它用蒜苗的味道壓住了牛骨湯的那道些許的腥味,又將香菜和蒜苗的鮮味全部浸在湯裏奇妙無比。

“那碗湯就是為了成全那幾根麪條,老湯就是一種成全。”小柒曾不無感傷地對我説過無數遍。第一次她一本正經地跟我説這話時我也憂傷地聽着,等到這樣的對白出現無數遍之後,我只能假裝認真耐着性子聽完。拉麪的那道湯熬起來絕非易事,每一道工序就是一家不同的`口味,蘭州拉麪很多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商業化連鎖有卻不佔主流,一是湯的配方需要幾代人的摸索,再者就是規模太大容易影響面的質量,讓老店的口碑下降。而且這樣的投入需要大量資金,一些老店也不會去冒這樣的風險,他們很多人一生只會去做好一碗麪,這也便是他們的價值。

早餐吃拉麪這在蘭州非常普通,記得曾經有一位老師説到蘭州的文化時,他情緒激動地説外地人根本不會吃蘭州拉麪,不要蒜苗辣椒香菜,加厚厚一層醋那還是蘭州拉麪嗎?當然這也只是代表他一人的觀點,不同的人對拉麪的情感是不同的,可重可清,可有可無,吃的方法自然也可以因人而異。就像小柒,她就喜歡有時辣椒多一點,為什麼是有時?臉上有痘痘不要辣椒,臉上沒痘痘,辣椒儘管放。

大學畢業之後小柒回家和她母親經營自家的臊子麪館,用她的話説就是這輩子要做一碗老湯,來成全自家那碗備受冷落的臊子面,我知道她更多的是要成全她的母親,就像母親為了將她撫養成人所受的苦和那些委屈。之後我也去了一些地方,每到一個城市我就會去吃碗拉麪,為的是找尋一種最適合臊子面的老湯,可那種熟悉的味道似乎只有蘭州才有,只有大學才有,索性我為自己編制了一個理由,那就是走的地方太少。

歲月流逝,一切都在改變,不變的卻是那份情懷,就如那碗老湯,它不僅傾入了師傅的精力,也有那份相互的成全。如果去了蘭州,不管之前喜歡與否,不妨去吃碗正宗的拉麪,否則或許會是一種遺憾。

標籤: 老湯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qqv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