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黃土地情懷散文

黃土地情懷散文

我的家鄉在淮河岸邊,這裏屬丘陵地帶。肥沃的黃土地養育了我們一輩又一輩的中原人,這裏堪稱魚米之鄉。然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科學還不夠發達,我們這裏還很貧窮。家鄉的黃土地上,土地貧瘠,雜草遍地。莊稼收成極低。那時候,無論是荒坡還是田埂,隨處可見一種藤蔓植物,我們把它叫巴根草。

黃土地情懷散文

這種草很不起眼,很少有人欣賞它。它的主莖細得不起眼,葉片小的不起眼,與地面緊緊地貼在一起更不起眼。但它的生命力卻很強。每到春天,它便亟不可待地發芽、伸莖、展葉、開花。遠遠望去,一片淺綠,走近了,卻似有若無。它的花碎而不豔,素而不香。在婀娜的頭痛花,妖媚的紫雲英,星星眨眼般的小狗咬,以及滿天繁星般的蒲公英等野花面前,巴根草花顯得那麼寒酸。夏天來了,它又顯得那麼羸弱,筋骨雖壯,卻不敢抬頭。其他小草則瘋狂地凌駕於巴根草之上,而把它壓在身下。秋風一起,它的葉子便趕緊收攏起來,變軟變黃。入冬後,葉子早已全部落去,僅剩乾巴巴的枯枝,經風雪霜凍之後,已沒了韌性,一碰就斷。

巴根草是很渺小的,很多人不一定認識它。然而,對於巴根草,我卻情有獨鍾,以至於如今遠離了黃土地,依然難捨沃土情懷。

巴根草不僅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很多樂趣,而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小時候,我們村很多的小姐妹經常結伴到野外挖草。春末夏初,坡上野草碧綠,萬紫千紅。姐妹們挖滿一籃子草,就會聚集到大樹下或河堤上休息。休息的間隙,我們就開始玩各種遊戲,其中玩得最多的就是放草鷹。河堤岸滿是巴根草,藤藤蔓蔓到處都是,把它一根一根地扯掉,扯上一把就可以紮成一個草鷹。每人向上拋一次,其他人則同時去搶,誰搶到草鷹這草就歸誰。所以我們大多都是奉獻者,很少能把自己拋出的草鷹搶回來,更別想去搶別人的了。因此,這種遊戲的獲勝者基本都是那些大個子的女孩。雖然放草鷹我們屢戰屢敗,但它卻仍是我童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畢竟它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那時候,農村的生活很艱苦,不僅缺衣少食,就連燒柴都成問題。我們村上,幾乎家家户户從夏天就開始準備入冬的柴禾。像田埂上的蒿草,荒坡上的茅草撲稜,鯽魚巴兒,巴根藤兒,水中的雜魚草兒,或鏟,或砍,挑回家攤開晾曬,堆積起來備用。巴根草因為又小又矮,既不易鏟也不易砍,所以無人問津。也正因如此,它的`生命才沒有被傷害,才得以自然地走完一生。然而,到了秋後,等到顆粒歸倉了,農活忙完了,很多人都一下子對巴根草產生了興趣,大姑娘小媳婦們三五成羣結伴去野外鏟巴根,鬆軟的土地上剷起的巴根草磕打磕打就把泥土全部抖落了。這樣的巴根草曬乾以後,放在鍋灶裏燃燒,嗶嗶剝剝,噼噼啪啪地響,那聲音很好聽。熬出來的米粥也分外得香。

現在,家鄉的巴根草少了。昔日的荒地坡嶺,大都被開墾成旱地,種上了莊稼。田埂上的巴根草,更是沒人看一眼,連高杆的黃蒿,茅草也無人過問了,它們得以在田邊地頭,房前屋後恣意生長,自生自滅。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大多的農民都出外打工了,家裏很少有勞動力;二是人們的生活普遍富裕了,農民都用上了煤氣和煤球,基本上不用燒柴了。所以很多農民把收割後的秸稈就地燃燒,搞得狼煙遍野,弄得空氣混濁。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

我總在想,農民燒上煤氣煤球,説明生活水平提高了,按説,這是好事,值得慶賀。但是,能源是有限的,更何況煤球煤氣這些燃料不能再生。而能夠再生的柴草不加利用而被白白的燒掉,實在太可惜了。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農業人口的比例較大,若不及早想到這些問題,將來,人們的生活燃料從何而來?

巴根草,黃土地上的金條,它真的會從人們的眼裏和心裏慢慢地消失掉嗎?

標籤: 黃土地 情懷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yyv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