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散文:反思教學伴我成長

散文:反思教學伴我成長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教學中,本着“教學相長”的原則,我不斷汲取着新的教法、新的理念。閒暇之餘,總要靜下心來,回顧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有了新的飛躍。現略談幾點,與大家分享。

散文:反思教學伴我成長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後,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 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小學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我們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這裏的“説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們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學習“圓的認識”後設計遊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

總之,課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努力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m9yv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