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悲情大悲寺的散文

悲情大悲寺的散文

週末,騎行去了縣城東北的大悲寺。

悲情大悲寺的散文

大悲寺在五里源鄉葛寺村,知道它還是前段去烈槓營關帝廟尋訪。在那裏的功德碑上發現了葛寺大悲寺的名字,也就是那次有了尋訪的念頭。

出城,沿着沙河大堤一路東來。兩邊是待收的玉米,一派豐收景象。過了朱營,就來到了葛寺村口。下了車,在一家商店門口,我問了一位帶孩子的女子。她説,俺村好幾個廟,前面路口往西,就有一個。我致謝後,騎車南來。

在第一個路口西拐不遠,來到了一輛紅色小汽車前。車後面像是一個廟,因為我看到了殘破的院內有好幾塊石碑。放好單車,我走進了院內。只見迎面是三間普通人家的堂屋,另有三間西屋。如果不是院內的石碑,它與普通人家無異。堂屋沒有匾額,門上貼有門神和對聯,覺得很世俗。院子中間立有兩塊石碑,一塊是當地文物部門立的文物保護點石碑,方形碑上刻有:大悲寺壁畫造像。東邊是一塊集資名錄碑。沒想到,葛寺的第一站竟是自己要找的大悲寺。一棵楝子樹佇立在堂屋東窗,樹冠高過屋頂,枝繁葉茂。通過樹旁的石碑瞭解,葛寺村大悲寺建於何時無考,明正德四年(1509年)翻修一次,當時香火鼎盛。據此推算,該寺最晚建於明景泰年間(1450-1457年)左右,當然,只是自己的推測。寺裏原來有石佛一尊,大鐘一口,後大鐘慘遭毀壞,令人痛心。想想當年晨鐘裊裊,也不失為大悲寺的.一景觀了。所謂的廟裏現有古代石刻造像和佛道壁畫等,屬當地珍貴文物。堂屋鎖着門,通過門縫,見屋裏昏暗,正中供有如來佛羅漢,其他的不甚瞭然,牆上的壁畫也看得不太清楚,多少有點遺憾。

三間西屋比堂屋略小,窗户也小。東邊牆上依靠有幾塊石碑,其中一塊記載有三皇姑的故事。“三皇姑者乃苗莊王之女也,自幼刻苦修道方成正果。為父醫病,親獻手眼,孝傳天下,被世人尊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特塑金身立於廟堂,並有大皇姑、二皇姑相伴左右,以顯聖容,有求必應,心誠則靈。”可惜,西屋同樣鎖着門,沒有瞻仰三皇姑的聖容。據瞭解,三皇姑就是後來的妙善觀音,她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關於三皇姑所處時代的傳説,有商代蒲姑國(今山東淄博市),春秋時期(如河南平頂山寶丰香山寺),西漢代時期(如甘肅西和縣白雀寺)等。鑑於印度佛教於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有人説,她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觀世音”。碑上的“苗”疑是“妙”。

環顧四周,皆是農家户。想必這幾間紅磚小瓦的房屋,它的存在充其量也就是二十多年。如果不是楝樹下一隻殘缺的石獅子,一塊柱礎,很難想象這裏曾是一個香火繁盛的廟宇。這裏極有可能是當年大悲寺的舊址,因當地財力有限,只能是如此規模,以供村民憑弔。雖説沒有別處寺廟那樣的莊重威嚴,但它也是附近善男信女們的精神家園。想到這,我懷着複雜的心情離開了。

返回的路上,我還在想,寺廟對於廣大村莊來説,是一個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或多或少承載着村莊的歷史,是村莊變遷的見證。今天它們之所以沒有完全消失殆盡,還依賴於老輩人樸素的鄉土情懷,畢竟現在村裏年輕人對此不屑一顧。由於各種原因,如今農村許多寺廟變得不倫不類,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處境尷尬,不能不讓人深思。説真的,大悲寺淪落到今天這般情形,實乃可悲;寺裏的大鐘被毀,亦可悲;妙善觀音的傳説更是充滿着悲情。當然,大悲寺不是唯一的可悲,而是當今眾多鄉野寺廟頹敗萎縮的一個縮影。

標籤: 散文 大悲 悲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k77d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