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草的記憶優美散文

草的記憶優美散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代詩人白居易這首隱含哲理,啟人遐思的詩句,讚揚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成為後人廣泛引用的格言、歷代傳誦的名句。

草的記憶優美散文

我對小草是讚美謳歌,還是憎惡詛咒? 二者兼有吧。

我的家鄉是一個盛產草的地方。一望無垠的大平原 ,到處是草。到了盛夏,雨水又多,村邊、宅前、河坡、塘畔、田埂,甚至院中的牆頭上,都是綠綠生生的草。草的種類繁多,什麼稻白草、蔓子草、茅草、蒿草、谷妞子草、蒺藜草、燈籠花草、打盆打碗草、節節草......應有盡有。最多的還是稻白草和蔓子草。

草和莊稼爭養分、水分,所以它是莊稼人的死對頭。 莊稼苗一露頭,小草便伴隨着小苗一起成長,毫不示弱。農民用鋤頭一遍一遍的除草。中午,烈日當頭,農民彎着腰,弓着背,認真地清除雜草。因為中午鋤下的草很快被太陽曬死了,若是在傍晚鋤草,鋤下的草被露水滋潤一宿,第二天便又復活了。

最難熬的是陰雨連綿的夏日,剛剛鋤過草的地裏,一場雨又把小草救活了,和沒鋤過的一樣。這時農民便把鐮刀磨得鋥亮,蹲在地裏,一壟一壟把草割下來,再用筐頭背到地頭上堆起來。那時候生產隊長是最有權威的,每人分幾壟地,半天必須鋤完。有時不小心把苗鋤下來,就要挨隊長的呵斥。人們總是相互關照,先割到地頭的,回頭再去幫落在後面的人 。到那個時候,生產隊裏種的瓜就分不到户了,全犒勞了辛苦割草的人們。隊長在每個人的地壟上擺上甜瓜、西瓜,只有割到地頭的人們才有權享受。吃完瓜,休息一會,腰痠背疼大人們躺在草地上一聲聲長歎:“草啊,草啊,你再不死我就要累死了!”

我和草結怨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制瓦解了,分田到户,農民不再消極怠工,種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莊稼地裏再也看不到雜草叢生的現象。 我家也分了幾畝責任田,可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和愛人都上班,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哪裏還有精力種田。播種以後,沒有時間鋤草,草和莊稼苗一起長。那年種的芝麻地裏草苗不分,下不去鋤頭,只好用手一棵一棵地拔。每天下班以後我和愛人每人拔一壟,前面的草沒拔完,後面的草比苗高了,草裏找苗就更難了。玉米地裏的草半人高,玉米秸像人生了病,面黃肌瘦。到了秋天,別人家的玉米足有一尺長,我家的玉米個個像雞頭。我常常妄想,什麼時候一念咒語,草死苗活地發暄,草就死了,不用一遍一遍去鋤草。

科技在發展,社會在變遷,夢想變成了現實。滅草劑問世了,播種以後,只要用噴霧器打上滅草劑,等到莊稼成熟了也不會長一根草。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脱出來,從此,鋤頭和鐮刀退出歷史舞台。

小草真的一無是處,沒有一點功勞嗎?不!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小草功不可沒。

在三年經濟困難的年代裏,草籽可是最好的代食品 。有一種叫稻白草的草籽,穗大,籽粒飽滿,人們把它收集起來,磨成面,摻在玉米麪裏。這種食品雖然難以下嚥,可它畢竟能填飽肚子。它挽救了多少生命?伴隨人們度過那瓜菜半年糧的歲月。

沒有電視機,沒有收音機的年代,人們習慣地坐在家門口,搖着蒲扇,拉起家常,或聽老人講故事。這時候會燃起一堆乾草,甘草的芳香瀰漫了夜空,蚊子會跑的遠遠的。

沒有實現農業機戒化之前,牲畜是農民的代勞工具,耕、犟、拉、耙 哪樣都離不開牲畜,草則是牲畜最好的飼料。

一到立秋,地裏掛鋤了,農活少了。這時候,大姑娘小媳婦都背上筐頭,拿上鐮刀 ,鑽進密不透風的青紗帳,尋找草的蹤跡。打回家曬乾,交到生產隊過秤,按斤數記公分。每個農户每年養一頭肥豬,自己也儲存一點,磨成粉當豬飼料。草棚大的,則把乾草儲存起來,等到來年春天賣個好價。

割草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又髒又累,還很驚險。胳膊上,腿上,常常被高粱葉子劃出一道道血口子。不小心還被蒺藜扎破,因為蒺藜是有毒的,如果不及時把血吸出來,很快就腫起來。有經驗的割草人看到一片茂密的草不會冒然行動,知道里面必有蒺藜蔓。一棵蒺藜會蔓延一大片,要找到蒺藜的根,小心地連根帶蔓一齊拔起,再去割草。

當你專心致志地割草,猛然會竄出一隻大青蛙,“倏”一聲竄出來,正撞你懷中。有時驚動一條花皮蛇,涼嗖嗖的.從你腳面上爬過,膽小的女人嚇得大呼小叫。

往家運草更是件苦差事。鮮草的水分多,很沉很沉。割草的人們都是仨一羣倆一夥,以便相互照應。把草裝上獨輪木板車,一個推,一個拉還比較省力。獨輪車不是每户都有的。沒有獨輪車的,就得用筐往家背。把草實實在在的裝滿一筐,用繩子勒緊。一筐足有七八十斤吧,一個人背不起來,於是招呼夥伴:“幫個忙,抬一下。”於是順勢背到肩上,一個人背起,在幫另一個人。草筐在背上像一座小山,背草人把腰彎成直角,一步一蹣跚地往回走。路上不敢歇一會,因為一旦放下筐,就再也背不起來了。

在家曬草的活比較輕鬆,老弱病殘都能勝任。每到夏季,村子的大街小巷曬滿了草,連牆頭上,豬圈上都曬草。每天要翻三、四遍 ,早上攤開,晚上堆起來。假如遇到雷雨天,來不及把草收起來,被雨淋了,發了黴,可就不值錢了。

仔細想想,草作為一物種,給人們提供的用途實在不少,為了它的價值,人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代價 。

斗轉星移,農民實現了“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 ”的夢想。農業機械化以後,不再養大牲畜。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脱出來,結束了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的追求,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美化生活離不開草。你看到那公園,路邊修剪整齊的草坪,像一塊塊綠色的地毯,你馬上會精神為之一振,由衷的讚歎。

草作為一種生命形態,給人們的啟迪也不少。一些草原上,不再人為破壞,盲目放牧。人們懂得,善待草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前幾年去了內蒙古草原,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吸引着人們的眼球,藍天下,綠草叢中,不知名的野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不自主地躺在草地上,呼吸着新鮮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渴望美好的生活,是人類永遠的追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任重而道遠。

標籤: 散文 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87jx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