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詠懷古蹟(其三)》古詩詞鑑賞

《詠懷古蹟(其三)》古詩詞鑑賞

賞讀此詩,要突出兩點:

《詠懷古蹟(其三)》古詩詞鑑賞

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杜甫善於在敍事詩中塑造人物形象,而律詩主要用於抒情雖有敍事成分,不過是作為抒情的依託,並不承擔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這首詩卻略有不同,它雖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過塑造王昭君的動人形象實現的。詩開頭,以“羣山萬壑赴荊門”寫王昭君的出生地,從側面烘托昭君不同凡響的高大形象。接着敍述王昭君悲壯的一生,詩中出現了兩個典型的鏡頭,“一去”寫出昭君“關山度若飛”的氣概,“獨留”表現了昭君孤苦孑然的.哀傷。“畫圖”句揭示了造成她悲劇的原因,“環佩”句形象地表現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後,人們從琵琶聲裏聽到昭君悲苦的申訴,禁不住既讚揚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不幸的遭際,進一步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二是詩人借古抒懷。這首詩表面看,是寫昭君的遭遇,寫昭君的怨恨,實際上是借詠古蹟以感己懷。杜甫當時身處異地、遠離故園,處境和昭君相似。作者寫昭君“環佩空歸月夜魂”,字面上固然是讚歎昭君對故土的依戀,實際上也是寫自己“身在夔州,魂歸故園”。杜甫一生的遭際也與昭君相似。昭君才華卓立,美貌超羣,因漢元帝昏庸,不得不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濟世之才甚異,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還因疏救房?,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鬱郁辭官,漂泊西南。“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杜甫置身明妃村中,瞻仰前人遺址,思想自己身世,怎能不老淚縱橫,而心有慼慼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rw3k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