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高考詠史懷古詩詩詞鑑賞技巧

高考詠史懷古詩詩詞鑑賞技巧

詠史懷古詩的簡介

高考詠史懷古詩詩詞鑑賞技巧

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於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詠史與懷古都是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等,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或者發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側重,詠史詩多針對具體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懷古詩多是登臨舊地有感而發之作。

懷古詞

古,是指一種古蹟,懷古詞是抒發跟特定的古蹟相關的古人古事的憂思。因此,懷古又往往跟登臨主體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表現上,往往要寫景,要寫這個古蹟的地理環境、景物景觀。

詠史詞

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事件,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人物,直接寫作者的思考、態度,不一定要寫景,不表現現在的時空場景。

典型詠史懷古地點

金陵:石頭城、台城、六朝舊事、後唐遺事、烏衣巷、朱雀橋、西塞山。

詠史懷古詩的特點

形式標誌

標題中有古蹟、古人名,或在古蹟、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蹟、古人後加懷古、詠懷等。

寫法

寫法上,詠史詩常常運用典故,或寫景,或寫人物,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等。

內容

詩歌的內容一般為:描寫此地眼前的衰敗、荒涼、蕭條,或描寫歡快的事物來襯托內心的悲傷,或描述歷史事件的經過,抒發感慨。

藝術特徵

(1)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一;

(2)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

(3)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 。

詠史懷古詩的主題歸納

懷古詩常觸及詩人心靈的最深處,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近年來高考也常涉及此類詩歌。而懷古詩的結構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臨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

B.發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

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

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後蜀等。

詠史懷古詩的風格和詩人心理

1、懷人傷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對比失落型

有的懷古詠史詩着眼於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負,建功立業,得遂心願,而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從而有了鬱鬱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雙鬢染霜,卻功業無成,早生華髮,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強烈的對比生髮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卻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

(2).同病相憐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或懷才不遇的感傷。

2、懷古傷今

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蹟、古事來表達對現實的關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儘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了對現實的強烈關注。現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根據古蹟或古事的'現狀可分以下幾類: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尤其是作為六朝古都、曾經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

過去的繁華隨風遠去,只留下一片荒蕪,這讓人頓生物換星移,世事滄桑之感。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裏遊憩,而今鳳凰鳥已京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台上,看着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全詩通篇寫景,羣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已是故國、空城、舊時月,昔日繁華已化為烏有,全詩基調淒涼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

金陵圖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台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藴藉,情緒無限感傷。

3、借古諷今,別有寄託:

(1)、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

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入懷古,感歎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朝統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

(2)、或是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倖。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歎前朝人物事蹟,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人所未發,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g22ll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