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立春杜甫的古詩意思及註釋

立春杜甫的古詩意思及註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準確地來説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春杜甫的古詩意思及註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立春杜甫的古詩意思及註釋

立春

[唐]唐朝詩人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註釋

春盤:古代習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即為“春盤”。

兩京:即長安、洛陽兩都。

那對眼:那,通挪,挪動、移動;對眼,雙眼。這一句的意思是説,目光隨着巫峽的滾滾江流移動。

杜陵遠客:詩人的自稱。杜陵,即長安東南的杜縣,漢宣帝在此建陵,稱杜陵。杜子美的遠祖杜預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經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過,因而經常自稱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遠客。

作者介紹

唐朝詩人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唐朝詩人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唐朝詩人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唐朝詩人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唐朝詩人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着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年少優遊

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唐朝詩人杜甫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吳越,歷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回故鄉參加“鄉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唐朝詩人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唐朝詩人杜甫於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遊。

天寶三載(744)四月,唐朝詩人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樑、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後,唐朝詩人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過了4年,秋天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唐朝詩人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唐朝詩人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唐朝詩人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的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唐朝詩人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唐朝詩人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唐朝詩人杜甫於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唐朝詩人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唐朝詩人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衞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唐朝詩人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唐朝詩人杜甫往奉先省家,唐朝詩人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這時的唐朝詩人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説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唐朝詩人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

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唐朝詩人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着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en29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