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的閲讀答案及賞析

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的閲讀答案及賞析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

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的閲讀答案及賞析

魏了翁

遠鍾入枕雪初晴,衾鐵稜稜夢不成。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檐聲。

(1)

詩作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標題中的“雪融”?(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文學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鑑賞評價)。

【答案解析】首句中“雪初晴”寫天已放晴,暗示“雪融”;尾句“四檐聲”寫窗外四檐融雪“滴答,滴答”的聲音,再扣“雪融”。(每點2分,共4分)解析:“雪融”是指雪融化,它需要一定的環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結合詩句,“雪初晴”指天氣轉晴,而“四檐聲”即雪融後滴水的聲音,是其表現。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需要對詩歌形象有基本認識。詩歌中的形象,一般具有其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根據詩歌形象的特點,逐句分析,找出相關對詩歌形象特點的展現形式。

(2)元代韋居安《梅磵詩話》評價此詩説:“後兩句寄興高遠,人所傳誦。”請賞析後兩句的妙處。(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鑑賞評價)。

【答案解析】後兩句,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寫詩人在由白雪、皓月、梅花構成的一個純淨、空明、幽雅的環境中捧讀《周易》,意境清雅,寄託了詩人高沽的志趣。(答出手法1分,意象意境2分,志趣1分)解析:題幹引文是在説詩歌最後兩句意味無窮,具體表現是:作者在梅花旁邊讀《周易》,而窗外雪水滴落,月光皎潔。具體寫作技巧是動靜結合,而梅花寄予了作者高潔志趣。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首先要明確題幹引文所指,明確題幹要求。題幹中要分析的具體語句,我們要從內容上、藝術手法上分析語句存在的特點,分析語句和前後文、和作品主體的關係即可。

賞析:

遠處的鐘聲傳來,我從睡夢中醒來,望一望窗外,大雪已經停了。俗語説,下雪暖,化雪寒,窗外的雪漸漸融化,可是,天氣異常寒冷。薄薄的棉被,就像冰冷的鐵。這時,出現了矛盾:到底是鐘聲讓我醒來還是寒冷讓我醒來呢?我們無從知曉。但作者最終整夜無眠是肯定的了。前兩句是寫景,寫出了環境的淒冷。那作者是不是因環境淒冷,而內心和環境一樣,是冰冷的、哀傷的呢?三四句,“梅花”是高潔品質的象徵,而作者在梅花旁讀《周易》,這既寫出了作者的高潔品質,也寫出了作者的追求。“一窗明月四檐聲”,作者在漫漫長夜,品質如斯,追求如斯,享受窗外明月,靜聽融雪滴水之聲,更能體現作者對環境淒冷的超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qvr2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