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人間詞話原文及翻譯

人間詞話原文及翻譯

《人間詞話》為“雙色圖文傳世經典”之一,該系列是一套普及性讀物,對象主要是具有初中級文化程度的讀者,書中註釋儘量注意做到準確、詳細,但文字力求簡約,對因版本不同而出現的字句差異,重要的亦作了簡要説明。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人間詞話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原文:〖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翻譯: 評論詩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羣。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原文:〖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 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翻譯: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於理想化的。

原文:〖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 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翻譯:從創作的主體關係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之句,都是屬於“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潁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於“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後都分不清哪裏是作者,哪裏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並不是説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傑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我們所謂的“境”,並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原文:〖四〗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翻譯: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後者顯得宏壯。

原文:〖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係,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 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翻譯:自然界中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聯繫、互相限制的。但如果將它們體現在文學或美術作品當中,必定要遺棄這些聯繫和限制的地方。所以説,寫實家其實也是理想家。另外,不管怎麼去虛構出一種境地,它所用的這些材料,又必然來自於現實中的自然界,而且其中的構造還必須遵從自然界的法則。所以説,理想家其實也是寫實家呀。

原文:〖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翻譯:我們所謂的“境”,並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原文:〖七〗“紅杏枝頭春意鬧”,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翻譯: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張先《天仙子》詞中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

原文:〖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鈎”,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翻譯:境界有大有小,但不能根據它來區分優劣。譬如:杜甫《水檻遣心》詩中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輕”雖是小境界,怎麼就不如他《後出塞》詩中“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大境界呢?秦觀《浣溪沙》詞中的“寶簾閒掛小銀鈎”雖是小境界,怎麼就不如他《踏莎行》詞中“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的大境界呢?

原文:〖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翻譯:南宋的嚴羽在他的《詩話》裏説過:“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我説:北宋以前的詞,也是這樣的。但嚴羽所謂的“興趣”,王士禎所謂的“神韻”,都只不過是説了詩詞的面目而已,不如我拈出的“境界”二字直接探求其根本啊。

原文:〖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原文:

李白的詩作,純粹依靠整體風貌和格局取勝。他在《憶秦娥》詞中寫道“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個字,就關閉了千百年來登臨者之口。後世只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和夏竦的《喜遷鶯》,勉強可以追隨他的足跡,但在氣象方面卻已是趕不上了。

原文:〖十一〗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餘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豔絕人”,差近之耳。

翻譯:張惠言評論説:唐代温庭筠的詞“深美宏約”。我説:這四個字只有南唐馮延巳的詞才足以擔當。劉熙載説:“温庭筠的詞精豔絕人”,這個評論差不多接近了。

原文:〖十二〗“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於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粧”,殆近之歟?

翻譯:“畫屏金鷓鴣”,這是温庭筠所作的詞句,他詞作的品格和它相似;“弦上黃鶯語”,這是韋莊所作的詞句,他詞作的品格也和它相似。至於馮延巳詞作的品格,如果也要他在的詞句中找一個,那麼,“和淚試嚴粧”這一句應該差不多接近了吧。

原文:〖十三〗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翻譯:南唐中主李景在《攤破浣溪沙》一詞中寫道:“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給人一種繁花變得荒蕪污穢,美人進入暮年的感覺。但自古至今,世人都欣賞詞中的另一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由此可知知心人是多麼的難得啊。

原文:〖十四〗温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翻譯: 温庭筠的詞,辭句秀美。韋莊的詞,骨質秀美。李煜的詞,神韻秀美。

原文:〖十五〗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温、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翻譯:詞寫到南唐後主李煜的時候,眼界才開始雄闊宏大,感慨才開始深遠雋永,於是改變戲子淺薄的唱詞為士族大夫的詩詞。賙濟竟將李煜擱置在温庭筠和韋莊的下面,簡直是顛倒黑白啊。你看看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詞句,温庭筠的《金荃集》和韋莊的《浣花集》能有這般氣象嗎?

原文:〖十六〗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翻譯:詞人應該是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的人,絕假純真,排除世俗雜念。所以説,出生在深宮大院之中,成長於婦人之手,是李煜作為一名君主的短處,但也是他作為一名詞人的長處。

原文:〖十七〗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閲世,閲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閲世,閲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翻譯:客觀的詩人,不能不多去閲歷世俗風情。在社會生活中經歷越深入的人,所寫的材料就能越豐富,越顯得變化多端,譬如《水滸傳》、《紅樓夢》的作者就是這樣的。而主觀的詩人,不必多去閲歷世俗風情。在社會生活中經歷越淺薄的人,他的性情就越真切純粹,譬如李煜就是這樣的人。

原文:〖十八〗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紅色的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紅色的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翻譯:德國哲學家尼采説:“一切文學,我愛用血來書寫的人。”李煜的詞,真可以説是用血來寫就的了。宋徽宗趙佶那首《燕山亭》的詞略微有點相似。但趙佶只不過自己説自己的身世悲慼罷了,李煜則儼然有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揹負人類罪惡、拯救世人的感覺,兩者思想境界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樣的。

原文:〖十九〗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後二主詞皆在《花間》範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隻字也。

翻譯:馮延巳的詞雖然保留有五代的風格,但堂廡格局顯得特別開闊宏大,開啟了北宋一代詞作的風氣,與李景、李煜的詞都在《花間集》的範圍之外,所以不宜在《花間集》中登錄他們的片詞隻字呀。

原文:〖二十〗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餘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不能過也。

翻譯:馮延巳的詞除了《鵲踏枝》、《菩薩蠻》等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中“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的詞句,我覺得韋應物的“流螢渡高閣”和孟浩然的“疏雨滴梧桐”,都不能超過它。

原文:〖二一〗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鞦韆”,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後人所不能道。餘謂此本於正中《上行杯》詞“柳外鞦韆出畫牆”,但歐語尤工耳。

翻譯:歐陽修《浣溪沙》詞中有一句:“綠楊樓外出鞦韆”。晁補之認為:只這一個“出”,便説出了後人所不能説的味道。我説:其實,馮延巳早已在《上行杯》一詞中寫過“柳外鞦韆出畫牆”,但歐陽修的顯得更加工巧罷了。

原文:〖二二〗梅聖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 劉融齋謂少遊一生似專學此種。餘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此種。

翻譯:梅堯臣《蘇幕遮》一詞有:“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句。劉熙載説:秦觀一生似乎專學這種風格。按此,我認為:馮延巳《玉樓春》一詞有:“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句,歐陽修一生似乎專學這種風格。

原文:〖二三〗人知和靖《點絳脣》、聖俞《蘇幕遮》、永叔《少年遊》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翻譯:大家都知道林逋的《點絳脣》、梅堯臣的《蘇幕遮》和歐陽修的《少年》三闋詞為歌詠春草的絕佳詞作,卻不知已先有馮延巳“細雨濕流光”五個字,都是能攝取春草魂魄的詞句啊!

原文:〖二四〗《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翻譯:《詩.秦風.蒹葭》這首詩,最能體現出詩人真摯的情感,而又寫得生動自然。晏殊《蝶戀花》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詞句,意境和它比較接近。但還是有所區別的,前者灑落,後者悲壯。

原文:〖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翻譯:《詩.小雅.節南山》詩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這是詩人憂生之作。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它相似。陶淵明《飲酒》詩句:“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這是詩人憂世之作。馮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和它相似。

原文:〖二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翻譯:自古至今,能夠取得大事業、做得大學問的人,無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這些語句,不是大詞人是説不出來的。但從這層意義上去解釋詩詞,恐怕晏殊、柳永、辛棄疾諸人是不會允許的。

原文:〖二七〗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翻譯:歐陽修《玉樓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等詞句,在豪放中有沉着的意趣,所以更加高深。

原文:〖二八〗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餘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翻譯: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中説道:“秦觀、晏幾道,是古時的傷心人呀,他們平淡的語句中都別有回味,淺顯的語句中都別有情趣。”我認為,這句話只有秦觀能夠相稱。晏幾道矜持自貴有餘,只可與張先、賀鑄等人並駕齊驅,如果要與秦觀抗衡就有所不足了。

原文:〖二九〗少遊詞境最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而淒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為皮相。

翻譯:秦觀詞作的意境顯得最悽婉。寫到“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這樣的詞句時,就變為淒厲了。蘇軾欣賞他該詞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特別表面。

原文:〖三十〗“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翻譯:《詩經.鄭風.風雨》中:“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句、《楚辭.九章.涉江》中:“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王績《野望》中:“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句、秦觀《踏莎句》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句,氣象都相似。

原文:〖三一〗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翻譯:南樑昭明太子蕭統説:陶淵明的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唐代詩人王績説:薛收的辭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可惜詞中少這兩種氣象,前者只有蘇軾,後者只有姜夔,稍稍得到一二罷了。

原文:〖三二〗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翻譯:區分詞是否色情猥褻,要通過神韻而不是面貌去辨別。譬如歐陽修和秦觀的詞雖然也寫豔情的語言,但終歸有品格。比之於周邦彥,便有淑女和技女的區別了。

原文:〖三三〗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翻譯:周邦彥的詞,在意趣深遠方面不如歐陽修和秦觀,只是表達情感、描述事物時,極其精緻巧妙,所以仍可列入第一流的詞作者。恨只恨他創調方面的才能多,而創意的才氣少啊。

原文:〖三四〗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遊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翻譯:作詞忌諱用替代字。周邦彥《解語花》中的“桂華流瓦”一句,境界極妙,可惜用“桂華”二字來替代“月光”。再到吳文英以後,用替代字的人更多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情感不強烈深厚,就是語言不夠高超精妙。因為如果意足,根本沒有時間去找替代字,如果語妙,根本沒有必要去找替代字。秦觀曾經使用替代字而受蘇軾的譏笑,根據俞文豹《吹劍三錄》記載,秦觀在《水龍吟》一詞中寫道:“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看後説:“十三個字,僅僅是説一個人騎馬從樓前經過。”

原文:〖三五〗沈伯時《樂府指迷》雲:“説桃不可直説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詠柳不可直説破柳,須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

翻譯:南宋沈義夫在《樂府指迷》中説:“説桃,不可直説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説柳,不可直説破柳,須用‘章台’、‘灞岸’等字。”好像害怕別人不用替代字人心似的。如果説只有按他那樣寫才叫工巧的話,那麼古今各類書都在,又何須用詞來表達情感呢?也難怪他後來被《四庫提要》所譏笑。

原文:〖三六〗美成《青玉案》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翻譯:周邦彥《青玉案》詞中:“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句,真是深得荷花神采肌理的好句子啊。而姜夔《念奴嬌》、《惜紅衣》這兩首同樣寫荷花的詞作,怎麼看都如同隔霧看花,實在可恨。

原文:〖三七〗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翻譯:蘇軾《水龍吟》一詞歌詠楊花,本是和韻,卻好像元唱。章質夫《水龍花》詠柳絮,本是元唱,卻好像是和韻。所以説,詞人的才華和文采是不可強求的。

原文:〖三八〗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着,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髮” 等句何如耶?

翻譯:詠物的詞作,當然以蘇軾的《水龍吟》最為工巧,史達祖的《雙雙燕》排第二。至於姜夔的《暗香》、《疏影》二詞,格調雖然很高,但卻沒有一句能夠説中根本,顯得不真切,你看古人“江邊一樹垂垂髮”這樣的詩句如何呀?

原文:〖三九〗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説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

翻譯:姜夔寫景的詞作當中,譬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説西風消息”等詞句,雖然格調高雅絕妙,但讀來如同霧裏看花,終歸隔了一層。另外,史達祖、吳夢英等詞人寫景的弊病,也都在這一個“隔”字。都説北宋風流在渡江南下以後就絕跡了,難道真有運數在這其間存在流轉嗎?

原文:〖四十〗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闕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翻譯:有人問“隔”與“不隔”之間的區別,我舉例來説明:陶淵明、謝靈運的詩不隔,顏延之的詩就稍微隔了。蘇軾的詩不隔,黃庭堅的詩就稍微隔了。“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這兩句詩,它的妙處就是不隔。詞也一樣。如果用一人一詞來評論的話,歐陽修《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闋所寫的“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每句話讀來如在眼前,這便是不隔。至於寫到“謝家池上,江淹浦畔”,也就隔了。姜夔《翠樓吟》所寫的“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里”,這便是不隔。至於寫到“酒祓清愁,花消英氣”,也就隔了。但是,南宋的詞作雖説有不隔處,與前人相比的話,還是有深淺厚薄的差別。

原文:〖四一〗“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翻譯:《古詩十九首》中寫道:“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能到這個份上,才可以説不隔。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寫到這個份上,也才可以説不隔。

原文:〖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翻譯:自古至今,詞人論格調高絕,沒有比得上姜夔的。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功夫,所以總覺得他的詞沒有言外之味、弦外之響,最終仍不能把他列為第一流的詞作者。

原文:〖四三〗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傍素波、幹青雲”之概,寧後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翻譯:南宋的詞人,姜夔的詞有格調但無情趣,陸游的詞有氣勢但無韻味。其中能夠與北宋詞人一比高低的,只有辛棄疾一人了。近人把南宋當作自己的祖宗,卻把北宋當作遠祖進行遷移,這是因為南宋的詞易學,而北宋的詞難學的緣故啊。再説學南宋詞的人,不是師從姜夔就是吳文英,這是因為他們兩個的詞易學,而辛棄疾的詞難學的緣故啊。也有學辛棄疾的人,全部學他的粗獷和滑稽,因為這些東西易學,而真正的好處難學啊。辛棄疾的好處在於有性情、有境界,如果單從氣象來説,也有“傍素波、幹青雲”的氣概,這哪是後人當中那些齷齪的小輩所能比擬的呢?

原文:〖四四〗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翻譯:蘇軾的詞曠達,辛棄疾的詞豪宕。沒有他們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學習他們的學問,就好像是東施學習西施捧心呀。

原文:〖四五〗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白石雖似蟬蜕塵埃,然終不免侷促轅下。

翻譯:讀蘇軾和辛棄疾的詞,必須多觀摩他們的雅量高致,有古聖賢伯夷、柳下惠之風格。而姜夔雖然也好像夏蟬蜕皮,脱去塵埃,但與他們比較起來,就難免顯得侷促如同被車轅束縛住的馬駒了。

原文:〖四六〗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愿而已。

翻譯:蘇軾和辛棄疾,是詞人中的狂者。姜夔,仍然可以算作是狷者。至於吳文英、史達祖、張炎、周密、陳允平等詞人,雖然各有風格,同樣終歸於鄉愿一路。

原文:〖四七〗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翻譯:辛棄疾在《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中寫道:“可憐今夜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依靠自己的想像,居然直觀地領悟出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天理,與當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符合,可以稱之為神悟了。

原文:〖四八〗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劉融齋謂 “周旨蕩而史意貪。”此二語令人解頤。

翻譯:賙濟説:“史達祖的詞中,喜歡用‘偷’字,完全可以用這個字來斷定他這個人的品格了。”劉熙載也説:“周邦彥詞作旨趣放蕩,而史達祖的詞作旨意貪婪。”這兩句評論讀來讓人不禁為之展顏微笑。

原文:〖四九〗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雲影,搖盪綠波,撫玩無極,迫尋已遠。”餘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二語乎?

翻譯:賙濟評論説:吳文英寫得好的詞,如同“天光雲影,搖盪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我看完吳文英的《夢窗甲乙丙丁稿》,卻覺得當中實在沒有一闋詞足以和以上的評論相稱。如果真的有,“隔江人在雨聲,晚風菰葉生秋怨”這兩句算不算?

原文:〖五十〗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凌亂碧。” 玉田之詞,餘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翻譯:吳文英的詞,我從他的詞作中挑一句出來進行評價,叫做“映夢窗,凌亂碧”。張炎的詞,我也從他的詞作中挑一句出來進行評價,叫做“玉老田荒”。

原文:〖五一〗“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翻譯:“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這些詩句所體現的種種境界,都可以説上千古壯觀了。如果要在詞中找出類似的句子來,只有納蘭容若的塞上之作,譬如《長相思》中的“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中的“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這兩句比較接近了。

原文:〖五二〗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翻譯:納蘭容若能夠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是因為他剛從關外進入中原,沒有被漢人的不良風氣所沾染,所以才能有真切的性情。北宋以來,只有他一個人能夠這樣了。

原文:〖五三〗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於詩,餘未敢信。善乎陳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苦之致,動於中而不能抑者,類發於詩餘,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翻譯:陸游在為《花間集》作跋的時候説道:“唐宋五代以來,詩越來越卑微,而詞卻顯得更加的簡古可愛,能寫詞不能寫詩,真不知是什麼道理呀。”《四庫提要》駁斥他説:“這就好比是舉重,能舉七十斤的人,讓他舉一百斤就會蹶倒,而讓他舉五十斤就輕鬆自如了。”這話好像是把道理辨別得很清楚了。但如果要説詞比詩容易寫,我是不能信服的。還是明末的'陳子龍説得好:“宋人不知道什麼叫詩卻要強寫詩,所以終宋都沒有什麼好詩。但他們歡愉愁苦到了極點,情動於衷而無法抑制的時候,於是憑藉詩以外的載體來抒發情感,所以獨擅詞作,妙絕一代。”五代的詞作之所以獨佔鰲頭,也是這個緣故啊。

原文:〖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脱。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説固無以易也。

翻譯:四言敗壞了有《楚辭》,《楚辭》敗壞了有五言,五言敗壞了有七言,古詩敗壞了有律詩絕句,律絕敗壞了有詞。這是因為一種文體通行久了,寫的人也就多了,慢慢地就會形成套路和習氣。最後即使是詩詞中的豪傑能人,也很難從中自出機杼,寫出什麼新意來,於是避開另創新文體,從新的文體中去求得自由和新意。一切文體,往往是從開始的繁盛發展到最後的衰敗,都是由於這個原因。有人説,在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總是後者不如前者,我從不信服。但如果單就某一種文體來説,這種説法則又是必然的,千古不易。

原文:〖五五〗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立題,並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翻譯:《詩經》三百篇、《古詩十九首》,五代、北宋的詞,都是無題的。其實並非真的無題,而是詞中的旨意,無法用標題進行概括道盡。自《花菴詞選》和《草堂詩餘》以來,對每一詩詞都進行標題,甚至連同古人原本無題的詞作也加了標題。這就如同欣賞一幅絕好的山水畫,你卻明確地告訴觀畫人説:這是某山某河,能行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但對於才學一般的人來説,很少有能夠明白其中道理並且振奮自拔的。

原文:〖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脱口而出,無矯揉粧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

翻譯:對於達到大家級別的人來説,他的作品所抒發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所描寫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所用的辭句脱口而出,毫無矯揉造作、堆砌束縛的感覺。這是因為大家對所見的事物真切明瞭,所瞭解的道理深邃透徹。同樣,作詩作詞也如此。我們按照這個標準去衡量古今的詩詞作者是否大家,基本就沒有什麼誤差了。

原文:〖五七〗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

翻譯:如果一個人能夠在詩詞創作中,不作虛偽的歌功頌德、懲惡勸世的作品,不作投贈應酬的作品,在作品中不使用典故,不使用替代字,那麼,他在詩詞創作的道路上已經成功一半了。

原文:〖五八〗以《長恨歌》之壯採,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餘也。梅村歌行,則非隸事不辦。白、吳優劣,即於此見。不獨作詩為然,填詞家亦不可不知也。

翻譯:以白居易《長恨歌》這樣的鴻篇詩作,它所用的典故,也只有“小玉雙成”四個字,才學仍留有餘地。吳偉業詠歌行文,是不用典故就不能寫。白居易和吳偉業兩人水平的優劣由此可見。不僅是作詩如此,填詞的人也不可不知這個道理呀。

原文:〖五九〗近體詩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於寄興言情,兩無所當,殆有韻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於排律矣。

翻譯:在近體詩的體制中,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貴,律詩第二,排律則最卑下。這是因為絕句無論寄興還是言情,都非常的適宜,幾乎可與駢體文平分秋色了。詞中的小令如同絕句,長調則與律詩相似,而長調中的《百字令》、《沁園春》等,就差不多接近排律了。

原文:〖六十〗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翻譯:詩人對待宇宙人生,必須能夠深入到內部去,又必須能夠跳出到外面來。深入內部去,所以才能寫它;跳出外面來,所以才能觀察它。深入內部去,所以有生氣。跳出外面來,所以才有高致。周邦彥能入不能出。而自姜夔以來的詞人,對於出與入這兩件事連做夢都沒有看見。

原文:〖六一〗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草共憂樂。

翻譯:詩人必須有輕視外物的態度,這樣才能夠把風月當作奴僕一樣來使喚。但同時又必須要有重視外物的態度,那樣才能夠與花鳥共同感受憂樂。

原文:〖六二〗“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久貧賤,轗軻長苦辛。”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者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滿。可知淫詞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遊詞之病也。“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惡其遊也。

翻譯:《古詩十九首》:“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久貧賤,感軻長苦辛”,這兩首詩可以説是淫湯卑鄙到極點了。但沒有人把它們當作淫詞和鄙詞來讀,因為它們表達的是真情感。五代、北宋的大詞人也是這樣的。並不是沒有淫詞,讀後反而覺得親切動人;也並不是沒有鄙詞,讀後反而覺得精氣瀰漫。由此可知淫詞與鄙詞真正的弊病,不在於淫湯和卑鄙,而是由言不由衷、虛情假意的“遊詞”所造成的。在《論語.子罕》中,有一句古詩説:“難道我不思念你嗎?是因為你居住得太遠了”,孔子反駁説:“這是沒有真正思念呀,如果真的思念了,那還有什麼遙遠不遙遠的呢?”孔子也是厭惡那虛假的遊詞的。

原文:〖六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翻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元朝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寥寥幾句話,卻深得唐人絕句高妙的境界。在元朝一代其他的詞人當中,都不能寫出這樣的小令來。

原文:〖六x〗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豈創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翻譯:白樸所作的戲劇《秋夜梧桐雨》,沉雄悲壯,堪稱元曲當中的冠軍之作。但他所寫的《天籟詞》,極其粗糙淺顯,連給辛棄疾當奴隸都不配。難道説,開創文體的人比較容易寫得工巧,而承襲的人卻難以企及?還是説人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讀者試看,歐陽修和秦觀的詩遠不如他們的詞寫的好,這應該足以説明其中的道理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l807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