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驛卒佟鎖住傳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驛卒佟鎖住傳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驛卒佟鎖住傳

驛卒佟鎖住傳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元]張養浩

延佑丁巳春,餘以公糴①館興和者凡再月。驛卒有佟鎖住為餘言:“本江西泰和人,七歲時與羣兒戲裏中,為過騎掠而北。騎者飲於市,因貨我於一目眇者。居數月,眇者又陰貨我。聞土俗,奴亡而獲者,必鉗而黔之,用是佯以去故事新為喜。所過皆赬山,無城郭居民,少陰即風雪不可前。人以孳畜多寡為富貧,所衣皆皮毳,所食唯酮及胾,以氊為屋而居。主人以察罕名我,且授皮衣一襲、羊二千頭,命服而牧之,且戒曰:‘羊有疾者、傷者、逸者,必汝撻!’距芻地二十里,每出必約他牧偕行。不然,則迷不能返。同牧者十數輩,皆中國良家子,為奸民所販至此。一日,吾羊寢山麓,有牛百餘,自絕頂奔飲於溪,羊不及避,而躪死十數。意其不免,決意亡去,夜則視穹廬有燈火者往宿焉。有問,則以蕃言答之,故無所疑訝者。會值使者,具詰所從來,遂跪語其故,意若見憐,乃輟一騎乘我,始至此矣。”

餘聞惻然曰:“我將復若閭里,與汝父母兄弟相見,何如?”乃叩頭泣曰:“固所願也!”即令有司移文傍近,給衣糧,護送其鄉。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盡使遇餘若此子耶?

蓋聞古者,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力州,五州為鄉,各設長胥師正等,使之相疇相保,蓋所以幾②奸民而防不虞也!故矯誣橫行者禁焉,淫怠奇邪者禁焉。況保息之制六,而慈幼居其一,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司民氏掌之,以協孤終。於斯時也,使有奸民,亦無所竄其手。故下之所以事上者,靡微不綦。此無他,保之不失其所而已矣。

又聞古者,國有饑民,則人主不饗;有凍民,則人主不裘,其視民之重如此。由秦毀先王之制,官與民判焉不相預,甚者聽其自生、自死、自強、自弱、自仁、自鄙,名置侯牧,實與無均,又藉以為侵牟奉己之資。嗚呼,欲其父子相安,昆弟、親戚、閭里相愛,盡力以事其上,得乎?故餘為傳其事,並及古者安民之法,庶使當路者得以上聞,或於治理有裨萬一焉!

(選自《張養浩詩文選》)

[注]:①公糴:公家採辦糧食。②幾:法禁、限制。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餘以公糴館興和者凡再月 館:寓居

B.因貨我於一目眇者 貨:買來

C.以協孤終 協:幫助

D.或於治理有裨萬一焉 裨:益處

解析:“貨”在古漢語裏既有“收買、買進”的意思,也有“出賣、賣出”的意思。從上下文很容易判斷是“出賣”的意思。可以看作訓詁中的“反訓”,如柳宗元《永州八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中的“貨”、“售”都是屬於該種語言現象。

答案:B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且授皮衣一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不然,則迷不能返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C.意其不免,決意亡去 則或咎其欲出者

D.其視民之重如此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解析:“之”都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前者為連詞,並且;後者為副詞,將要。B項,都是連詞,前者表承接,就;後者為轉折關係,卻。C項,都是代詞,前者指代自己;後者為遠指,那,那個。

答案:D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佟鎖住本為江西泰和人,少年時被過路的騎兵強搶轉賣到北地為奴,替人牧羊。當時和他命運相似的人不在少數。

B.佟鎖住是一個有心計的人,善於保護自己,在難逃責罰時,他選擇了主動逃跑,並能抓住時機,最終回到家鄉。

C.作者認為,借鑑歷史,效仿古人,加強基層行政管理力度,對奸民實行專項管理,或可禁絕元代人口販賣嚴重的現象。

D.作者借為佟鎖住作傳之名,行鍼砭時弊、向朝廷獻策之實,他嚮往的社會是君主愛民保民、百姓相安相愛的理想社會。

解析:“對奸民實行專項管理”錯,於文無據。

答案:C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值使者,具詰所從來,遂跪語其故,意若見憐,乃輟一騎乘我,始至此矣。(6分)

(2)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盡使遇餘若此子耶?(4分)

解析:第(1)句關鍵字詞“會值”(恰好、正逢)、“詰”(問)、“見”(單指一方,我)、“輟”(取)、“乘”(使動用法,讓……騎)等,語句要通順。第(2)句關鍵字詞“限”(數量上的限制,即多少)、“庸”(怎麼)、“使遇餘”(省略句,使之遇餘)等,語句要通順。

答案:(1)(6分)恰好遇到使者,詳細地問(我)從哪裏來,於是(我)跪着告訴他緣由,(使者)神情像可憐我,於是讓出一匹馬給我騎,(我)才到了這裏。

(2)(4分)天下像他這樣的(不知道有)多少,哪裏都能讓(他們)像這個人一樣遇到我呢?

參考譯文:

延佑(元仁宗年號)丁巳年的春天,我因為公家採辦糧食寓居在興和共兩個月的時間。驛卒中有個名叫佟鎖住的人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自己本來是江西泰和人,七歲時與一羣小孩子在家門口玩,被路過的`一個騎馬的人搶去帶到了北方,騎馬的人在街上飲酒,於是就把我賣給了一個瞎子。居住了幾個月,瞎子又偷偷地把我賣掉了。我聽説當地的風俗,奴隸逃亡後被抓獲的,必定會被用鐵圈套住脖子並在臉上刺字,因為這個緣故,我們都假裝把離開舊主人侍奉新主人當作是高興的事情。經過的地方都是紅色的山,沒有城鎮和居民,天氣稍微陰一點會有大風大雪,不能前行。這裏的人會根據畜養的牲口多少來分別貧富,穿的都是動物的皮毛,吃的食物也只是些奶酪和大塊的肉,用毛氈子做成房屋來居住。主人給我起名叫做察罕,並且給我一套皮衣,二千頭羊,叫我穿上衣服然後去放羊,而且告誡我説:‘如果羊有生病的、受傷的、丟失的,一定(用皮鞭)痛打你的!’距離牧場有二十里遠,每次出去必定會約上其他放牧的一起去,不這樣的話,就會迷路而不能回來。一起放牧的有幾十個人,都是中原一帶的良家子弟,都是被那些奸民販賣到這裏來的。有一天,我放牧的羊睡在山腳下,(突然)有一百多頭牛,從山頭上奔跑下來,到小溪裏飲水,我的羊來不及躲避,被踩死了幾十只。心想這次一定會免不了受到抽打,就決定逃離這裏,在黑夜裏我看到有燈火的蒙古包就往那裏借宿。要是有人問起,就用當地的蕃語來回答他,所以,沒有碰到過懷疑我的人。恰好遇到了(中原地區)來出使的人,詳細地審問我的來歷,於是我便跪下告訴了其中的緣故,(使者)的神情好像挺同情我,於是,牽出一匹馬來讓我乘坐,我才到了這個地方的。”

我聽到後滿懷同情地説:“我將要把你送回你的老家,與你父母兄弟相見,怎麼樣?”於是跪在地下叩頭哭着説:“這正是我本來的願望啊!”隨即命令官員寫公文給附近的官府驛站,供給他糧食,護送他回鄉。天下像這樣的事有多少啊,怎麼能使像他這樣遭遇的人都遇到像這樣的人而(讓他平安回家)呢?

我聽説古時候,五家為一比,五比為一閭,四閭為一族,五族為一黨,五黨為一州,五州為一鄉,各自設立長官胥吏等,使他們居住一起相互照應,大致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限制奸民並預防不可預測的事情!所以那些詐偽誣陷不守正道的人將得到禁止,那些放蕩、欺詐炫媚人將被限制。況且保護養息百姓的古制有六條,而愛護幼兒是居於第一位的,百姓自從出生以後都登記在户籍簿冊之中,由司民的官員掌管,來幫助那些孤兒和死亡的人。在這個時候,即使有奸民,也沒有他們下手的地方。所以下面的百姓用來侍奉上主的方式,沒有不是最好的標準。這個並沒有什麼別的原因,養息百姓而不使他們失去安身之地罷了。

我又聽説古時候,國家還有飢餓的百姓,那麼國君就不接受酒食;有受凍的百姓,那麼國君就不穿皮製的衣服,他們看重百姓就像這樣。自秦朝始,譭棄了先王的古制,做官的和百姓截然不同,互不相干,更有甚者,會聽任他們自生自滅,自強自弱,自仁自鄙,名義上是設置侯牧的官職,而實際上很不公平。又有藉此把百姓當作侵吞的對象來牟取奉養自己的財物。唉,想要那些父子各自平安,兄弟、親戚、鄰里之間相親相愛,並竭盡力量來侍奉君王的,能夠得到嗎?所以我為這個驛卒寫傳敍,述他的故事,同時談及古代安撫養息百姓的方法制度,但願可以讓掌握政權的人能夠傳達給君王那裏,或許會對國政的治理有一點點兒的好處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kl9e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