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翻譯賞析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翻譯賞析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方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全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前言】

《月夜》是唐代詩人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記敍作者對初春月夜氣候轉暖的獨特感受。詩的前二句寫景,記敍星月西斜,夜深人靜。詩的後二句記所聞、所感,因蟲聲透過窗紗傳來,感到已到春暖時節。詩中描繪了一種優美寧靜而富有生機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變化,又是靜美的。

【註釋】

⑴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暗裏。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

⑷闌干:這裏指橫斜的樣子。

⑸南鬥: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鬥,故稱“南鬥”。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過。

【翻譯】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裏。北斗星傾斜了,南鬥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裏來了。

【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着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歎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詩中的佳筆,它寫出了莊户人家的農舍一半為銀白色月暉所包圍,而另一半卻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而組合村莊的大片農舍都是這樣一邊有光,一邊陰暗。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體(村落)。這要比讓描寫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層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藝術美。有不少注本謂“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説得通,但詩句卻無一點靈氣了。“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鬥斜”,以互文手法解釋,即北斗和南鬥都發生了傾斜變化,這樣就可看出時間的推移,已從入夜而接近更深了。此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運用了典型示範的筆法來加強春色迷人的主題,其運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蟲聲。又有“新透綠窗紗”補加,更給人以清新右愛的感覺。因為這蟲聲本來已是夠清脆悦耳的`了,再讓它通過“綠窗紗”,似乎將它過濾了一遍,將那些不規整的雜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當然全是樂音了。從蟲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説明詩人有着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説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説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説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詩中説“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着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淨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着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如此描寫月夜,詩人對季節、時間、空間感受非常敏鋭,因此不落俗套,富於創新。由蟲聲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讓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詩句構思和藝術表現都見新巧,一感一聽,生了一喜,頗具新意。全詩寫得自然流暢,生趣橫溢,洋溢着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

劉方平

邢襄公政會之後,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詩風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幾筆鋪陳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場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採蓮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嚴八判官》、《代宛轉歌二首》、《烏棲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採蓮曲》、《月夜》和《春怨》為最著名。

《採蓮曲》寫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細腰苗條”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唱着荊歌,在“落日晴江裏”採蓮,問她何以如此熟練,答是“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原來是十五歲開始就乘潮採蓮了),寫得十分形象生動,清新活潑。

《望夫石》吟詠“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寫那石頭上“猶有春山杏,枝枝似薄粧”(石上生長的春日紅杏象是佳人施於面上的淡紅“薄粧”),構思極為精巧,富有意趣。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劉方平傳聞

劉方平是當時震驚一時的美男子,史書未曾詳細記載其容貌,但野史與部分正史裏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動漫產業也常以劉方平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形象,真可謂是才華橫溢,才貌雙全。

野史曾記載過劉方平是一個有同性戀傾向的人,甚至和二兒子劉含發生過魚水之歡。更有傳聞説劉方平在事業興旺時養過男寵。

又有野史記載劉方平曾逼良為娼,而被拐賣的少女正是他貌美如花的小侄女,《擬娼樓節怨》也正是當時所做。

劉方平家庭

其詩清新亮麗,風格鮮明,是因為他早期的生活十分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長子劉眉,次子劉含,老幺劉霜,他們在文學上都頗有造詣。令人惋惜的他們的詩都已失傳,以至後人無法瞻仰其才華。

其妻許氏,也是出生於書香門第,雖在當時女子裏才華橫溢,但是醜聞連連,曾與寺裏僧人有過情,劉方平離家四處遊玩,不問家裏情況。以至於許氏愈加放肆,最後在偷會情人時跌在雪地裏死去了。(選自《古今野史雜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g2ln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