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關於送天台陳庭學序原文

關於送天台陳庭學序原文

送天台陳庭學序(宋濂)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灩澦之虞①。跨馬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慄。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鼈。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於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②。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遊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③。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於是其詩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於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於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遊,尚可得乎?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於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於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苟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註釋 ①棧道:過去隴蜀山道架木傍山以通行,謂之棧道。

②中書左司掾:中書省左司的職事人員,掾為長官屬員的稱呼。照磨:官府的中層官吏,掌管磨勘事宜。

③諸葛武侯:即諸葛亮的'爵稱。

④京師:今南京市,明洪武元年建都。

⑤顏回、原憲:孔子的徒弟,他兩人都家境貧寒而好學,成為儒家的大賢。

◇鑑賞 本文是一篇贈序,借送別論詩文創作。文中有對巴山蜀水的描寫,但重在通過寫陳庭學飽覽山水而因之“其詩益工”,來突出山水對人情操的陶冶,從而指出應該去尋求山水之外更高的東西,即孔學儒道。最後一段意味深長,勉勵陳庭學辭歸以後,像顏回、原憲那樣“坐守陋室”,修身養性,其殷勤期望之情溢於言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8q4g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