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

徒然聽到傳説,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衞軍,夜間擊打刀鬥,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牛郎。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註釋

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縊死的地方。《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

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説。“更”,再,還有。

九州:此詩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之説,説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

未卜:一作“未決”。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

傳:一作“鳴”。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衞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衞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

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句:敍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牽牛:牽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織女故事。

四紀:四十八年。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樑,中有鬱金蘇合香。”。

賞析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故事為抒情對象。

詩開首即説“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説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説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歎,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祕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紀”,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馬嵬·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

徒然聽到傳説,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衞軍,夜間擊打刀鬥,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

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註釋:

①戰國時齊國的鄒衍曾宣揚“大九州”之説,聲言除中國的九州外,海外還有九個同樣的“九州”。楊貴妃死後,有術士説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並帶回金釵之類的裝飾物給唐玄宗看。這句有諷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徒聞,空聞,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②傳説唐玄宗和楊貴妃曾誓約“世世為夫妻”。這句是説,不管來生怎樣,今生的夫妻緣分已經斷了。

③虎旅,指跟隨唐玄宗赴蜀的禁衞軍。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

④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衞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衞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⑤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隨唐玄宗西行的軍隊在馬嵬驛譁變,殺死楊國忠,並要求殺死楊貴妃。

⑥當年李、楊在長生殿盟誓恩愛,朝朝暮暮,還笑話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個夜晚。

⑦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繞日一週(十二年)為一紀。玄宗實際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樂府歌辭《河東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帝、妃的愛情悲劇對比。

賞析: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 )故事為抒情對象。 詩開首即説“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説故事而言。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説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歎,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 徒聞 ”、“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 ”指七夕相約之時。“ 六軍同駐馬”指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 ”,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 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祕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紀”,歲星十二年一週天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約為四紀。“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此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 ,生活幸福 。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3

馬嵬坡

朝代:唐代

作者:張祜

原文: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塵土已殘香粉豔,荔枝猶到馬嵬坡。

譯文

玄宗返回長安楊貴妃早已死,舊時恩愛難忘國家開始振興。

處死楊妃也是玄宗英明決策,不然就會步陳後主亡國後塵。

註釋

⑴馬嵬(wéi)坡:即馬嵬驛,因晉代名將馬嵬曾在此築城而得名,在今陝西興平市西,為楊貴妃縊死的地方。

⑵回馬:指唐玄宗由蜀還長安。

⑶雲雨:出自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引申為男女歡愛。此句意謂玄宗、貴妃之間的恩愛雖難忘卻,而國家卻已一新。

⑷景陽宮井: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邊。南朝的昏昧陳後主陳叔寶聽説隋兵已經攻進城來,就和寵妃張麗華、孫貴嬪躲在景陽宮井中,結果還是被隋兵俘虜。

 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以誅奸相楊國忠為藉口,突然在范陽起兵。次年六月,叛軍攻佔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攜愛妃楊玉環,倉皇西逃入蜀。途經馬嵬坡時,六軍不發。禁軍將領陳玄禮等對楊氏兄妹專權不滿,殺死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遂請求處死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被迫賜楊貴妃自縊,史稱“馬嵬之變”。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4

馬嵬驛

温庭筠〔唐代〕

穆滿曾為物外遊,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鍾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譯文

皇上曾經到世外巡遊,他的六馬車駕在魂作了短暫停留。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人還魂回生,只有鮮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訴説怨愁。人已不見香車卻又回到京城宮殿,人去樓空而晨鐘依舊。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蜀魂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

註釋

馬嵬驛:即馬嵬坡,故址在今陝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裏,距離長安(今西安)百餘里。穆滿:周穆王名滿,在位詩曾西征犬戎。魂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遊”稱其奔蜀避亂。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間的仙境。六龍:原指周穆王駕馭的駿馬,魂喻指唐玄宗車駕。淹留:停留,逗留。生,一作“成”。長樂殿:即漢代長樂宮,西漢高帝時,就秦長樂宮改建而成。漢初皇帝在魂視朝。這裏用來借指唐玄宗的住處。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為陳後主和張妃(麗華)宴樂之所。這裏借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住過的唐宮。甘泉:即漢代甘泉宮,原為秦宮,漢武帝增築擴建,在魂朝諸侯王,宴請外國賓客。復:一作“得”。文成:文成將軍,即齊人少翁。

賞析

此詩首聯是以周穆王周遊天下的神話傳説比喻唐玄宗的奔蜀。這一聯實際上是説,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後,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而車駕停駐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

頷聯承接上聯之脈絡,敍述了“馬嵬之變”的直接後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説着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髮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裏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説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

作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願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後過着的生活狀況。《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後,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這一聯概括地敍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後,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着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悽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鍾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説,貴妃死後,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並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説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相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説,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於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並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於是誅文成將軍。這裏詩人化用典故,説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説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敍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楊貴妃、唐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敍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敍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温庭筠

温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温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及《金奩集》。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5

穆滿曾為物外遊,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鍾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翻譯

皇上曾經到世外巡遊,他的六馬車駕在此作了短暫停留。

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人還魂回生,只有鮮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訴説怨愁。

人已不見香車卻又回到京城宮殿,人去樓空而晨鐘依舊。

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

註釋

馬嵬驛:即馬嵬坡,故址在今陝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裏,距離長安(今西安)百餘里。

穆滿:周穆王名滿,在位詩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遊”稱其奔蜀避亂。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間的仙境。

六龍:原指周穆王駕馭的駿馬,此喻指唐玄宗車駕。

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長樂殿:即漢代長樂宮,西漢高帝時,就秦長樂宮改建而成。漢初皇帝在此視朝。這裏用來借指唐玄宗的住處。

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為陳後主和張妃(麗華)宴樂之所。這裏借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住過的唐宮。

甘泉:即漢代甘泉宮,原為秦宮,漢武帝增築擴建,在此朝諸侯王,宴請外國賓客。

復:一作“得”。

文成:文成將軍,即齊人少翁。

賞析

此詩首聯是以周穆王周遊天下的神話傳説比喻唐玄宗的奔蜀。這一聯實際上是説,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後,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而車駕停駐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

頷聯承接上聯之脈絡,敍述了“馬嵬之變”的直接後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説着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髮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裏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説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

作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願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後過着的生活狀況。《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後,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這一聯概括地敍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後,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着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悽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鍾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説,貴妃死後,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並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説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相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説,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於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並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於是誅文成將軍。這裏詩人化用典故,説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説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敍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楊貴妃、唐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敍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敍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夏六月,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國忠、楊貴妃姐妹等倉皇奔蜀,路經馬嵬驛,六軍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誅殺楊國忠。接着,隨行郎吏又懇請唐玄宗以楊貴妃搪抵天下怨憤。唐玄宗無奈,只好反袂掩面,讓人縊死楊貴妃。此次事件史稱“馬嵬之變”。温庭筠就是依據這一歷史事件創作了這首七言律詩。

馬嵬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譯文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註釋

馬嵬:即馬嵬坡,在陝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裏,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説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徵兵徵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劉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陝西驪山華清宮內。

賞析: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並歌頌了他們的愛悄專一,為後代小説、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緻地描寫人民羣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説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於戰場,或死於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牆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牀”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徵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徵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裏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歎地説:“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裏,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悦,衰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於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後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羣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裏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後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後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483k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