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菜根譚的原文及翻譯賞析

菜根譚的原文及翻譯賞析

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菜根譚的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成之必改,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

【譯文】做事有成功就必然有失敗,能洞悉此中道理,凡事就不必太積極於求成;生命有生就必然有死,能明白這種道理,對於自己的養生之道就不必費盡苦心過於強求。

【註解】勞:過分的費心思。

【評語】成敗之論從古到今何其多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有生必有死,旱終非命促。”人們於生死既有“人生幾何”之歎,也有“江山如畫,一進多少豪傑”之美,還有“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胸懷。此外,作者從事物的自然規律來談生死成敗,告誡人們做事勿以一時的得失來下結論,要“學會等待時機,而不是憑一求成之切心就足以成事。生死之道,不能以為過分追求養生就可以長壽。人在精神上不充實就必然會去追求各種私慾的滿足,這實際上百違養生之道,可能還會加速死的降臨。

《菜根譚》的名言

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閒時吃緊,忙裏悠閒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

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

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

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

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

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臨崖勒馬,起死回生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

一起便覺,一覺便走,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菜根譚》讀書心得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沖刷、洗禮,留下一顆瑰麗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評價這本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乍一看這本書,感覺都是一些常見的經常聽的建議,但經過仔細閲讀,讓我越來越着迷,這些道理往往被我們平時忽視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嚐就有它的獨特。

這是古往今來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例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由於他善於出謀劃策,這最終使他成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獲得了千古一帝的稱號。

楚懷王死在異鄉也因為不聽屈原的勸告,置屈原的`勸告於不顧,最後陷入了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成功與失敗的對比,這無疑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勸我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輕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鋒芒,只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為自己很聰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還把話説了出來,最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你説楊修聰明?他很聰明,但是他為什麼會死呢?這是他的愚蠢,因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卻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裏怎麼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只是覺得自作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才招妒。

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偉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們從生活的規則中吸取教訓。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3nzq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