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鄒忌修原文及翻譯

鄒忌修原文及翻譯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説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為大家分享鄒忌修原文翻譯,歡迎閲讀!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身體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及,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煥發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鏡子,問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個更俊美?”他妻子説:“您俊美得很,徐公怎麼能趕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不大自信,又去問他的妾:“我和徐公哪個更俊美?”妾説:“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來家中拜訪,鄒忌跟他坐着閒談,他又問:“我和徐公哪個更俊美?”客人説:“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徐公來到鄒忌家,鄒忌細細打量他,自以為不及徐公美,拿起鏡子來仔細端詳,更覺得遠不如人。晚上他躺在牀上細細思量,領悟到:“我的.妻子説我俊美,是因為偏愛我;侍妾説我俊美,是因為畏懼我;客人説我俊美,是因為有求於我啊!”

於是鄒忌入朝參見威王,對他説:“臣確實曉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袒臣,侍妾害怕臣,客人慾有求於臣,異口同聲説臣比徐公俊美。如今齊地縱橫千里,有一百二十個城邑,宮中妃嬪、左右近臣,沒有不偏私於大王的,朝中大臣沒有不畏懼大王的,齊國上下沒有不求於大王的,可見,大王實在被矇蔽的厲害!”齊威王稱讚:“您説得對。”

於是發出詔令:“凡官民人等,能當面指責寡人過失的,受上賞;能上書勸諫寡人的,受中賞;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朝政,只要為寡人所聞,受下賞。”詔令剛剛頒佈時,大臣們都來進諫,朝堂門庭若市。過了幾個月,時不時還有諫言上奏。一年之後,人們即使想進言,也沒什麼可説的了。

燕、趙、韓、魏四國聽到這件事,都來齊國朝見。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得勝於鄰國在於自己國家的內政修明、政治正義”啊!

閲讀練習

1、這節寫什麼?(鄒忌比美)可分幾層?((一)問美(二)比美(三)思美)

2、妻、妾、客回答時語氣有何不同?(妻:肯定判斷句,反詰句,熱情讚揚;妾:鸚鵡學舌,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逢迎應酬)

3、從孰視、窺鏡可以看出鄒忌什麼特點?(明智、精細)

4、從鄒忌領悟緣由説明他的什麼特點?( 善於推理)

4、文題是諷諫齊王,但這段沒有寫諷諫的事,是否離題?(這是諷諫的緣由。鄒忌正是以此為基礎,通過比喻的方法諷諫齊王的。不離題。)

2節:

1、這節寫什麼?(鄒忌諷諫)

2、鄒忌諷諫用的是比喻手法,從邏輯的角度看,是類比推理。無論比喻還是類比推理,兩者都要有相似之處。我們來看相似之處在哪裏?

——妻——私——宮婦左右——

鄒  ——妾——畏——朝廷之臣——  齊

忌  ——客——求——四境之內——  王

—————蔽————————

(不同的是對象,而私、畏、求、蔽是相同的。)

3、鄒忌和徐公比美,妻妾客回答,第1節寫了200字,2節鄒忌談這些內容用了30多個字,為什麼?(讀者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沒必要再詳細重複一遍了。這是作者詳略安排得當。)

3、4節:

1、這兩節寫什麼?(諷諫結果)

2、諷諫結果如何?(齊王納諫行“三賞”,朝廷內外“三時”出現“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3、諷諫結果與諷諫過程比較起來,詳略如何?(結果略寫。因本文主要是寫鄒忌的諷諫藝術,結果不需要寫得詳細。但要寫,説明諷諫得正確。)

積極意義: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進步。

寫作特點:

1.設喻手法:設喻精妙,比喻切當。

2.詳略處理: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人物語言個性化:三問三答。

4、三疊法:本文寫了三問、三答、三賞、三時、三變,為什麼都是三呢?《三國演義》有“三顧茅廬”、“三氣周瑜”,《水滸》有“三打祝家莊”,《西遊記》有“三打白骨精”,戲劇有《三上轎》,《包公三勘蝴蝶夢》,為什麼都是三?這跟讀者心理有關。少了不過癮,多了就煩了。所以寫相聲要三翻四抖。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原來寫了二十多個例子,後來減到五個,再後來減到三個,就不再減了,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寫歷史,多,不便於刪削,怎麼辦呢?詳寫三個,其他略寫。如“六出祁山”、“七擒孟獲”。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

標籤: 翻譯 原文 鄒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37k0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