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關於語文課程資源的議論文

關於語文課程資源的議論文

一、怎樣理解語文課程資源?

關於語文課程資源的議論文

這一次課程改革十分重視課程資源。過去的語文教學大綱只是提到過需要重視“教學設備”。

課程資源的含義,比教學資源、更比教學設備,豐富得多。語文課程資源一般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兩大類。前者如包含語文素養各種內容的學習題材和活動方式等,它們作用於語文課程並且成為語文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後者指人力、財力和物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和環境等,它們不是形成語文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課程的實施範圍和水平。

二、語文教科書不是惟一的語文課程資源

長期以來,由於受舊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人們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有着極大的侷限性。就語文教育領域而言,一般總以為語文教科書是惟一的語文課程資源。因此,語文課程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沒有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就顯得相當貧乏。

實際上,語文課程資源遠不止語文教科書,儘管語文教科書至今仍是十分重要的語文教程資源,但它決不是惟一的,而且隨着時代的發展,它的作用越發顯得有限。這次語文課程改革,就要合理構建語文課程資源結構,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的需求。

過去,與把語文教科書當成惟一的語文課程資源相適應,語文課程資源開發主體、基地、內容、條件等也很單一,當然更難以形成有機的整體。此外,沒有更好地建立校內外語文課程資源的轉換協調機制,利用校外語文課程資源的途徑十分狹小,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十分不夠。

就語文教科書説,上個世紀末的語文大討論中,就已經提出了尖鋭的批評,學科本位,內容陳舊,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聯繫不夠的缺陷比較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力圖體現這次課程改革的'要求,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從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嘗試用多樣性、趣味性、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科書內容,並提出觀察、調查、討論、探究等建議,為師生廣泛利用和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創造了條件。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語文課程資源的載體將越來越不限於教科書。把教科書當成惟一課程資源的情況,已經或者正在成為過去。怎樣正確對待教科書,怎樣利用和開發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是擺在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課題。

三、語文教師是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教師不僅是素材性語文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決定着語文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而且語文教師自身就是語文課程實施的首要基本條件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説,語文教師是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教學環境是不可忽視的語文課程資源。它由時間、空間和學習材料等幾個部分組成。創造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主要依靠語文教師。教師應給學生安排適當和安全的學習場所,以適應學生學習、活動和所學內容的需要。應給學生安排一定的時間,保證學生以不同的組合方式 — 或個人、或結對、或小組、或全班 — 去從事諸如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在創設課堂教學環境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創設一種情境,能激發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學生也是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學生這種課程資源,關鍵又在語文教師身上。不錯,新語文課程認為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主張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學習、個性化的學習。但是,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古訓至今仍有意義。在閲讀中,強調“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作中,強調個性化寫作;綜合性學習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但這一切,都還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俗話説“名師出高徒”,“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原因就在這裏。

教科書這種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當然更是主要靠教師。語文教學不是教科書內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需要語文教師的創造加工,把教科書內容變成適宜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內容,賦予教科書內容以生命的活力。這創造加工工作,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和調整教科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評價教學質量等。使用教科書的過程,是教師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語文教師應積極參與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建設。語文教師無疑是語文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如果就學校開發的課程而言,語文教師更是學校語文課程的主要研製者、編寫者和評價者。學校語文課程與國家語文課程在性質和功能上的一大不同,就是它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與學生在當地的社會生活相聯繫的鄉土語文,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在生活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這些鄉土語文的知識和經驗,一般的語文專家和課程專家很難提供,而是由當地人民積累和創造的。這些鄉土語文知識和經驗的篩選、梳理和組織,由教師、學生和社區人士等共同合作完成,但教師責無旁貸地起主要作用。

四、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更要注重利用和開發語文課程資源

一般説來,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語文課程資源方面處於劣勢,然而,在其他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與發達地區和重點學校相比,同樣是豐富多彩的。如果從語文課程資源素材的角度看,窮山溝的泥棚茅屋與大城市的摩天大樓,羊腸小道上的毛驢車與高速公路上的奔馳車,民歌小調與芭蕾舞劇……對於實現語文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感受大自然,體驗生活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總之在教育價值上是同質的。當務之急,是“應該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資源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

在這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

有些學校缺少經費,圖書館規模小,甚至建不起圖書館,然而他們想辦法,班班建起“圖書角”。每位學生把自己家的書拿來,放在班上“圖書角”裏,這樣集中幾十以至幾百本書,供全體同學借閲。湖南省一個山區中學更有創意,教師組織學生成立“回收書刊”小分隊,利用休息日挨家挨户收購舊書刊,然後全部集中在學校圖書館,借給學生閲讀。

廣泛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花錢少而收益大。不少學校語文教師擬定大量社會調查項目,比如“社區文明建設”、“環境保護”、“下崗職工”、“消費者權益”等,供學生選擇,組成小組進行調查、考察,寫調查、考察報告。比如湖北省枝城市枝城中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編寫家史,最後整理成二十多卷的《枝城中學在籍學生家族四代家史》;蒐集整理枝城地區的傳説,按“人物卷”、“景觀卷”、“地名卷”分別結集;還蒐集了一千多副對聯,編成《春節用聯大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j90n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