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1

“大丈夫不為五斗米折腰!”

氣節,多麼尊貴而不可玷污的一個詞語,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最重要的不過就是氣節了。于謙曾經説過一句非常有氣節的話:“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得氣節就體現在粉身碎骨渾不怕,都要留下一絲清白在人間。

氣節像一種人生準則,有了它,一個平庸之輩,便可以成為一個君子,成為一個民族英雄,就如同魯迅,如同陶淵明,甚至是一個我們甚至的少年英雄:“王小二。”他們都是有氣節的人,同樣的,他們也曾平庸過,也曾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一個只會在大難臨頭是,捲起鋪蓋逃跑的路人甲,但是,他們有了氣節,從那一刻起,他們已不再是平庸之人了,他們就成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富貴榮華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襲擊之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慌失措,以至於“臨難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這種精神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它需要培養!然而這培養又不是“修心養性”,用主觀的“毅力”,“決心”之類來駕馭自己的行為所能辦到。因為氣節並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彭澤做一個小縣令的時候,有一次督郵來檢查工作,説要是陶淵明低頭哈腰的服侍好,便可以得到五斗米的報酬,但陶淵明毅然脱下官袍,一句“大丈夫不為五斗米折腰”震天動地,他立馬辭職回到家。

在這一則材料中,我們發現,陶淵明是極有氣節的。五斗米在當時看來是多麼棒的報酬啊!但陶淵明為了自己的尊嚴與氣節,沒有接受這種低聲下氣的工作,這是君子的一種勇氣,一種潔身自好的精神,不為人玷污的高貴氣節,在當今社會呢?我們能做到嗎?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想要齊白石先生為他們畫一幅畫,但是齊白石先生毅然拒絕了,這也是一種氣節,冒着生命危險,面對日本鬼子惡狠狠地逼問,齊白石先生硬是不肯低下頭,對一個可惡的鬼子。

白石老人的高風亮節一直被後人稱道。可見氣節是一個人品質的最完美展現。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我們不能讓比我們富有的人踐踏,就算是自己貧窮也不能沒有氣節,威嚇和武力不會讓我們屈服。因為我們有氣節,我們有尊嚴,我們有自己的原則,任何人不能改變我們,不能向別人低頭“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就算有大雪將青松狠狠的壓將下去,青松會挺直腰板,不會被大雪所壓垮,等到大雪化掉的時候,不然它就會一直挺立在那裏,永遠不低下自己的頭,大雪就像惡勢力,而青松則像有氣節的君子,永遠不向惡勢力低頭。

跟隨着閲歷豐富的時間,我接觸到了歷史上許多的人和事,對“氣節”也不斷的有新的認識。最終,我明白了“何謂氣節”。

它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賣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喪失的尊嚴、品質。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2

寒風蕭瑟,百花凋零,唯梅花獨立於北風中,迎寒吐豔,香氣襲人。

狂風暴雪,萬木折腰,僅松柏傲立於風雪中,昂揚向上,威嚴森森。

寒冷的冬日,雪花迷茫了整個天地,西北風凝固了天邊青色的雲,整個大地便一片蕭條冷落之景,但是梅花與松柏卻不畏嚴寒,傲然佇立於風雪之中,這種氣節,堅忍不拔。而人生,同樣也有着這樣可敬的氣節。

歷史浩如煙海,時間流逝匆匆,可是有個名字卻在這渺茫的歷史海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歷史不會忘記有志氣的“甕牖繩樞之子”,譬如陳勝,即便幫助別人耕田,即便被周圍人嘲笑,但年輕的他卻早已胸懷“鴻鵠之志”,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志氣,才會“伐無道,誅暴秦”。“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這樣的豪言壯語,有誰可以仰天長嘯?莫不是陳勝的那份志氣,他是不會説出這樣的豪語的,更不會有後來名垂青史的大舉,他的氣節顯示在他的志氣上,志氣,乃是一個人成功的路基,有這樣氣節的人,方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遠遠近近地,不知誰在低吟着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那樣的低沉卻又顯示出無窮的豪情與壯志,這位寫下《正氣歌》的南宋詩人,他的那一腔愛國之情化作筆尖的力量,一字一字,有力地印在了宣紙上,宣紙為他的愛國之情作了最好的見證。我們反反覆覆的吟誦這首詩,在指尖觸及書頁時,是否陡然間覺得滾燙滾燙的?書頁已經承載不下這樣深厚的愛國之情,這樣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淹沒在書頁的另一邊,比書頁還深。氣節,氣節,文天祥正因這樣的民族氣節而永垂青史。

人生因氣節而可貴。風雨中僵卧孤村的陸游,心中還想着報國,直至臨死還不忘囑託兒女“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一個國家最需要的支撐嗎?那渴飲雪,飢吞氈的蘇武,不畏匈奴貴族的壓迫,心如鐵石堅,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每一個在逆境中迷茫的人所要學習的嗎?岳飛面對敵人慾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以匈奴血,他仰天長嘯着“不破樓蘭終不換”,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明珠嗎?

……

人生也有氣節,無論是志氣還是愛國情懷,無論是不折不撓還是堅貞不渝,歷史都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翻開書頁,撫摸那些歷史的印記,是否覺得肺腑間充滿了豪情?然而歷史不僅僅停留在過去,歷史會走過我們,踏向未來,就讓人生的氣節走近我們,也以同樣豪邁的腳步跨向未來!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3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我們每天都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和各色各樣的人擦肩而過,這當中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他們在我們身邊的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而從某個角度俯瞰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同樣的腳步,同樣表情,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衣着,同樣的話語,看似稀鬆平常,毫無例外的我們,到底哪裏不一樣,哪裏和別人不同?

是人表皮底下的人性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還是我們通過日積月累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經過日月輪轉,荊棘坎坷,我們會形成自己的道德底線,自己的行為原則,一些無論落魄到何種地步都不允許他人侵犯的原則。

陶淵明,本名陶潛,自淵明,東晉名臣陶侃的曾孫子,曾寫過《五柳先生傳》,以把自己比喻成‘五柳先生’來表明自己的原則,既‘不與惡俗同流合污,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他祖父雖然是大官,等傳到陶淵明這代的時候已經落魄了,後來被任命為彭澤縣令,上任後下令在公家的田地裏全部種上可以用來釀酒的粘稻,他的妻子堅決要求種上更適合食用的粳稻,於是就用50畝地種上粘稻,50畝地種上粳稻。

郡守派督郵到彭澤來視察,縣吏告訴陶淵明應該穿上官服,束緊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氣憤的説:“我不能為了每個月五斗米的俸祿而去向那種田野小人彎下我的腰!”當即人掉官服,解下官印,辭職回家了。

可見,原則對於一個富有正派的人是多麼的重要,他是在我們做人做事時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在人生低谷時段去恭維,獻媚那種世界觀不完全的小人,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完全不理會這些精神方面的‘殘疾人’,就事論事,如果想要做朋友的話,可以等他變成熟了,明白事理的時候在做朋友。

現實是殘酷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但物極必反,凡是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的一面,能不能禁得住誘惑,受得起考驗,全看個人的原則夠不夠牢固,如果你的心只是一間破舊的茅草屋,那不用多説,河水一衝就倒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那也不用多説,你不會死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迎接你的將會是燦爛的朝陽。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4

花花世界,百態人生,金錢阻擋着我們的視線,利益衝着我們的耳膜叫囂,面對繽紛的世界,面對眼花繚亂的生活,面對誘惑,我們需要挺起腰板,守住氣節。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這是陶淵明遠離官場的獨白。為了生存,為了五斗米他曾委屈自己。但當看透了世間的紛紛擾擾,他在心與生存之間,選擇了守住自己的一顆心,守住一份氣節,“種豆南山下,採菊東籬下”,他用快樂與自由駁斥了世人對他的不滿與貶低,跟着心的方向,跟着凜然的氣節行走在充滿花香的小徑上。遠離浮華,就能活得很漂亮。

羊鞭不改,旌旗不倒,是蘇武用血淚守住的忠貞,用痛楚守住的氣節。面對磨難,面對權勢,面對着孤立無援的大漠孤煙,他流着血卻不曾掉下委屈的淚;面對脅迫,面對背叛,他的心中只在吶喊:大漢在,我在!他的渴望不是權位,不是金錢,只為守住心中的大漢王朝,守住對天子對國家的承諾。他也曾傷得很痛,他也曾走在生與死的邊緣,但他守住了自己,守住了氣節,就算等不到功名利祿卻早已心滿意足。大漠孤煙直,蘇武腰板硬。如此忠貞,如此堅定,就連歷史也為他筆鋒一轉,起舞翩翩。守住氣節,你就是英雄!

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用堅挺的筆桿去拯救民族。魯迅就像是一把鑰匙,為烏煙瘴氣的中國開一扇門,解救出一批批被困其中的百姓。什麼是魯迅的氣節,民族與國家就是他的氣節。他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擲下有力的炮彈,他將人民的心靈擦得鋥亮,讓更多人得到救贖,看清前方。如果是為了聲名鵲起,他不必四處碰壁,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便可以,但他選擇做個戰士,用精神作武器,用尖刀插進敵人的胸膛。守住民族氣節的魯迅是自信的,是堅定的,是為人敬仰的。

還有“頭可斷,血可流”的譚嗣同,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屈原……隨心而奔跑,守着氣節生活,他們或困苦,或悲壯,但都死得其所,流芳百世,成為人民的英雄,永遠的正義者。

生與義,有人選擇了生,有人守住了義。不同的選擇換來的就是不一樣的人生,苟且活着,不如壯烈死去,手捧金錢,不如心中充滿正義。

守住氣節,守住自己,花花世界,撥開紛擾,做好勇敢、堅定的自己!

不為五斗米折腰議論文中學作文5篇5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説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説:“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歎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説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377m0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