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

《美的歷程》這本書的主線的是藝術的歷史解讀,但書中對大量藝術作品的評鑑也是獨到而優美的,值得仔細品味。下面是美的歷程讀書筆記,快來圍觀吧。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篇一】

《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是李澤厚先生的美學專著,合稱《美學三書》。先生在結語中寫道,《美的歷程》是“對中國古典文藝的匆匆巡禮”、“鳥瞰式的觀花”,期望讀者能通過閲讀這部小書“能夠獲得一個雖籠統卻並不模糊的印象”。

其實先生太過自謙了。《美的歷程》全書共分十章,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神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於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與説明。雖然我並未完全讀透《美的歷程》,但是每讀一遍,每次也有新的體悟,豐富了很多,同時彌補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遺忘了的知識。《美的歷程》的覆蓋面很廣,從遠古圖騰講起一直到明清時期的美學,涵蓋了歌舞繪畫、建築雕塑、詩詞繪畫、宗教文化,是我們華夏文明古國的美的巡禮。

這本書我覺得特別好的一點是,把美學和當時所處的整個時代、社會有機的連接在一起,不是單獨的來、就事論事討論“美”的本身,顯得特別的具體而不空洞。把複雜的概念以通俗的文字解釋開來,顯得形象而不呆板。這是一本即好看、又看得明白的書。

時代在不斷進步,美學也在不斷與時俱進。近現代談美的名家有很多,近代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等,現代又有蔣勛。現今的書市上,蔣勛被炒的很火,書賣的又好又貴。貴有貴的道理吧,而李澤厚先生的《美學三書》,算是歷久彌新的經典讀物。

我對美學的認識還很膚淺,只能做為一個半懂不懂的門外漢,難得窺見天音妙語,便如醍醐灌頂,受益良多了。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在於人有思想,會去了解這個“世界”,會去認識“自己”,因而產生審美。而動物,僅僅只是單純的活着。

有些現代人的通病是凡是更多追求結果,而不僅滿足於過程。固然結果非常重要,然後過程是否也有相當的價值呢?生活中不缺少美,或許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學的意義在於我們在物質層面不單是要做一個現實的、具體的人,而且在精神層面,我們的.靈魂是乾癟還是豐滿,不然同一具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區別呢。生命的價值,是多元的,而在審美的層面,我們每個個體,又是否非常的充實?我們華夏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美學精神,又是否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

在我對美的認知中,王國維先生的人生三重境界,當為妙論:“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美學的價值,在於讓人活出味道。至於是什麼味道,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譬如一支酒,可白可黃、可幹可甜,可以是江南陳釀,也可以是蜀中老窖,至於口味是典雅還是醇厚,是清爽還是濃郁,是温潤還是強勁,看每個人的喜歡。不過大概沒人會希望自己的人生,會成為寡淡無味的劣酒吧。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篇二】

最近在熊貓書院看了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很喜歡。馮友蘭説這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中國文學史,哲學史,文化史。

全書分為10個PART,於是我用十段文字記下了每段最核心的部分。有句話説得好:“如果説藝術類的精簡書像果汁飲料,那麼原著就像水果。喝完飲料,再啃啃水果,才知道這個水果真實的滋味。”

從遠古圖騰開始,龍蛇和鳳鳥是原始人的審美。演變到現在的幾何條紋,可能與當時的蛇圖騰有關。有“審美積澱”之説,人的審美觀因為有觀念的想象,因此美的形式積澱了社會內容。

夏朝是野蠻而燦爛的青銅文化的開始,青銅在商朝達到了鼎盛時期,並表現出一種獰厲美。及至周朝和春秋戰國,褪去宗教色彩,變得精進或是墮落。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是理性主義的思潮,儒道互補。戰國時期,北中國已被孔子理性化,而南中國依然瀰漫在遠古的圖騰神話世界,屈原為代表。

漢代以漢賦與工藝品為代表,工藝品既有氣勢又古雅質樸。

魏晉時期產生了真正思辯理性的純哲學,繪畫氣韻生動,書法飄逸絕倫。以曹丕為代表的“文的自覺”,將文章稱為“經國之大事,不朽之偉業”。魏晉風度,不可不提的阮籍和陶潛。

南北朝是佛教狂迷的時代,石窟壁畫和雕塑,表達着尋求心靈的超脱,那是一個悲慘而非理性的時代。及至唐朝,才變成樂觀的態度。

盛唐的青春氣息以唐詩為代表。李白詩,張旭和懷素的狂草,是“衝破陳規,無拘無束”的代表。而杜甫詩,韓愈文,顏真卿的楷書,是“嚴正規範,深沉厚重”的代表。

中晚唐亦有優秀的詩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中晚唐的美學風格,瀟灑風流中帶有傷感憂鬱。到宋朝,風格變得沖淡含蓄。

宋朝是中國古代最文藝的時期,興山水畫,北宋風格曠遠,乃無我之境;南宋講求細節和詩意,乃有我之境。到元代,文人畫正式確立,畫上題詩,突出文學趣味。也為有我之境。

發展到明清形成了一股浪漫主義洪流,以戲曲小説為主。明朝有《西遊記》《牡丹亭》,到清朝,由於朝代更替,出現了禁慾主義,浪漫思潮變成傷感文學,代表有《桃花扇》《長生殿》。在毫無生氣的時代,也出現了偉大的作品《紅樓夢》。

某天和一位老師聊到這本書,發現他竟是此書的忠實粉絲。因為不同出版社配圖不一樣,且隨着時間不斷有新的文物出土,他買過好幾個版本。也覺得這是送禮物的極佳選擇。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篇三】

由於之前沒有什麼藝術細胞,接觸的藝術品少之又少,基本沒有什麼審美水平,我選擇的畫是哀悼基督,這幅畫不是《美的歷程》中的作品,但是對比於西方的畫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東方的藝術作品。

個人感覺相比於西方的作品而言,東方作品更多是以描繪恢弘的場景為主,人物更多的只是點綴,場面和意境才是中心;而西方的作品則更加註重描繪人的細節與情感,以人物為主體去展現和表達思想、事件。也許這就是東西方的區別,西方受到宗教的影響,更加註重個人實現,而東方的集權政治則更希望表達權威與威嚴。

就像我們在西方很難見到特別宏大的建築,但是在東方我們能看到很多超乎於當時經濟、技術能力水平的恢弘作品。這幅畫展示的是耶穌受難的細節,畫中人的情感是收斂的,而不是外顯的,讓人心生悲憫之情。近處的山崗上,一棵樹葉殘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緊緊地串在一起。而遠處,灰色的山崖在寂寞中訴説着無聲的絕望。這些背景也都是為了襯托人物的情感而設計,凸顯了耶穌受難日人們的悲痛之情。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zy0d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