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初中老師讀書筆記範文

初中老師讀書筆記範文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着朗讀、鑑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使用眼睛觀看,也包含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下面是關於初中老師讀書筆記範文的內容,歡迎閲讀!

初中老師讀書筆記範文

篇一:初中老師讀書筆記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老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老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假設一個老師沒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非常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老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老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老師能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老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老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老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老師”必須“一輩子學做老師”。老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老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老師,包含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老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 “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老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20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我先後在《課改通訊》、《小學語文作文》等縣級、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多篇。我聯繫教改實際,撰寫的《作文互評好處多》、《剪紙與語文教學》、《課堂評價的妙處》等論文獲獎。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老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老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老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篇二:初中老師讀書筆記

《我的教學生涯》這是關於中國教壇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書。這本書我是向學校圖書管借閲的,説實話最初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十分感興趣,一方面作者從事的是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這與我自身的情況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這本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那發黃的書頁裏的理論,我擔心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並沒太大幫助。然而隨着一天天的閲讀,當初的想法一點點的煙消雲散,讀過之後真是受益非淺。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的扉頁上,詩人臧克家為斯霞題詩一首:“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 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用心温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 這是斯霞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她“童心母愛”的真實寫照。

斯霞老師從事教學72載,包含解放前20多年和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她所走過的是一條非常不平坦的道路。在舊社會裏被人嘲笑、瞧不起,受盡貧苦的折磨,在新中國成立後又曾被打壓和評判,但即使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學老師。有人説過:“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裏閃閃發光。”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着她的行為,又是什麼讓她身處逆境卻對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在書中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關於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説過的。‘當我在黨的教育下,逐步樹立了一切為着孩子的成長,一切為着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對所從事的工作執着的熱愛,再平凡的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的:“信念只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加強和磨鍊。”斯霞老師正是如此,她沒讓自己的信念成為“花瓶”,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豐富了她的信念,讓它看起來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為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真正含義。

對於一名老師來説什麼是愛崗敬業呢,在《中小學老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第二條是這樣説明的“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個標準更像是一個方向標。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説:“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個工人哼着小調,歡快地説:“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癥結。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麪包、衣服、房子的一種討厭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個人將他的工作視為苦役與痛苦時,他是決不能在工作上竭盡所能的。愛眼下的工作吧,選擇了做老師,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樣的.人民老師。也許不能像她一樣成功,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愧老師這個稱謂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我們的手中。人們常説:老師是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老師是人梯,讓別人踩着自己的肩頭攀登輝煌;老師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學生送達理想的彼岸。這些都是對老師這個職業的讚許,但同時也強調了老師的平凡。老師這個崗位是平凡的,一個人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同時也就選擇了平凡和奉獻,在芸芸眾生中,他平凡得像銀河裏的一顆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許不會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而,只在真正做過老師的人,只有把自己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

篇三:初中老師讀書筆記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説:“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取的機會,是選取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此刻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情緒(其實我明白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忙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忙別人,他都能夠説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好處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vpv4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