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1

學期末,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了兩本書籍,其中一本是《教師的20項修煉》,是郭元祥教授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的,是我們所有教師都值得用一生去讀的書。整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修煉教師形象”,第二篇“精練教師生活”,第三篇“錘鍊教師專業”。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修煉教師形象”之四:教師的習慣——習慣成就人生

一、 良好的教育教學行為習慣成就教師的教育素質。

教師的習慣是一種教育行為表徵;是一種教育觀念、教育思維的反映,是良好教育的一種表徵。儘管教師的教育行為習慣有時是無意識或者有意識形成的,但都能從中解讀出支撐這種行為習慣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教師的教育思維方式。

同樣,教師的教育習慣的改變也必然是教育觀念的改變。因為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作為教師,一方面我們傳道、授業、解惑,這些都是導致學生思維改變的學習,另一方面,我們是通過日復一日的行為感化着身邊的學生,是運用自身的魅力引導着學生。俗話説,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説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着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着標記前行。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心裏,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着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

二、瞭解學生、理解學生是教師應養成的一種良好習慣。

知曉學生的姓名含義、知曉學生的生活習慣、知曉學生的個性特點、知曉學生的行為方式、知曉學生的思維方法、知曉學生的愛好興趣、知曉學生的困難疑惑、知曉學生的家庭情況等等。教師要讓學生學有所得,首先要了解學生,只有瞭解學生學情,才能“對症下藥”,事半功倍。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能讓學生的心更加貼近。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養成了解、理解學生的好習慣。

三、教師應具有尊重、關愛、激勵學生的良好習慣。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餘姚、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地位,比刻板的要求和無端的指責更具有感動力和感化力。教師尊重學生,是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起點,是師生合作的道德前提。關心愛護學生、激勵鼓勵學生,是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

拿破崙西爾説:“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教師的習慣不僅關乎教師自我的命運,更關乎學生的命運。

通過對《教師的20項修煉》的學習,我更好的認識達到自己的不足,離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來獲取進步。教師是終身修煉的一門功課,值得用一生去學習和研究。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2

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後,感受很深,常常自我反思,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關教師的德性,我覺得我們要用教師的德性來教學。陶行之説: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就是師德,也就是教師的德性。在我的學生生涯中有這樣一位老師,我把我花了足足兩天時間才畫好的畫給他看,樂滋滋地等着他的表揚時,他卻説了一句:這畫不是你畫的!這句簡單的話,我再也沒畫過畫。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激情昂揚,學生也興奮不已;教師無精打采,學生也是死氣沉沉;教師踏實嚴謹,學生就一絲不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好好利用教師良好的德性去感化學生,對學生要有責任心,做到公平公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善良與愛。

美國教師聯合會提出的優秀教師的26條行為守則非常的好,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3

近段時間學校發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教師的20項修煉》,其中重要一點講到教師必須樹立好自己的形象,我覺得對於我們年輕教師來説顯得比較重要。因為我們年輕教師都是從學生剛剛轉型到教師角度,很多情況下還不能很好的注意到角色的轉換,尤其是教師形象方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第一,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給予學生更多正確的引導;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都是我們所從來未預料到的,但是如果學生來問我們而未能給予正確細緻的答覆,作為教師其實就喪失了一次指導學生樹立自己形象的機會,所以豐富自己的`內涵、掌握專業知識是第一步;

第二,要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到;很多時候我們老師讓學生不要遲到、不要抽煙、不要散漫,但是自己往往又不注意形象,這就很沒有説服力,學生也覺得這個老師好象不怎麼樣,在以後的教育過程中就會有反觸情緒。

以上兩點是我對第一部分樹立自己形象的初步體會,有更多內容後面再寫下來與大家共勉!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4

最近,我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時光飛逝,兩週的學習,使我如沐春風,收益匪淺。郭老師在前言中寫到:“這是我用10年時間寫成的,但卻是我自己和有志成為有品位的教師朋友們值得用一生去“讀”的一本書。”懷着一顆虔誠的心讀完後,不禁掩卷遐思,這本書的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讀的書。本書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修煉教師的形象、精煉教師的生活、錘鍊教師的專業。文中講到“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修煉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煉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啟發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麼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每個修煉甚至都可以成為我們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但對教師的寬容這一節,我感受更為深刻。

寬容是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為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塗。面對眼前同樣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要珍惜,更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撫慰下快樂成長。

學生們對老師是寬容的,只要你對他們付出過愛心,那麼你曾經對他們的冷言冷語,暴跳如雷,他們都可以原諒。他們崇拜你、愛你。我又常常想,老師也應該對學生寬容再寬容一些,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一定有輝煌的未來,可是誰説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雖然書本知識的灌輸是很重要的,但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體的社會潮流、教育氛圍和工作生活壓力,有時候讓我們教師偏離了方向。

如果説愛是一條河,那麼寬容就是加載河上的一座橋,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為橋墩,以良好的教養為橋面,以廣播的知識做路燈,以清明的才智做護欄,唯有如此,學生站在這座師德的橋面上才會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並對學習產生積極而熱烈的情感。

《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筆記5

開學初,我去新華書店買了本書,是郭元祥教授的《教師的20項修煉》,剛一打開這本書,眼前頓時一亮。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我每天都會盡量抽出時間細細品讀,雖然很辛苦,但收穫很大,可以説是累並快樂着。書中給我的啟發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數説,這裏就談一談對我感觸最大的幾點。

一、改變觀念,提升形象。

書中給我觸動最大的是“第一篇修煉教師形象中的‘教師的服裝’”,説實在的,自從當老師後,由於工作內容太繁瑣,我對自己的形象特別是外在形象就不太注重了,我對買衣服都不是很注重的,認為可以穿就好了,心想,學生年齡小,不會在意老師的打扮,再説打扮也浪費時間和金錢,儘管自己有時都覺得自己的打扮讓自己很沒有精神,但為了方便,也沒有考慮到那麼多。時間長了,這種思想也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會發現我穿這個衣服會不會讓同事認為沒品位,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穿着打扮是個人的事情,哪那麼多道理呢?認真工作就好了”。讀了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穿着打扮還包含着這麼多學問,今後得在這方面好好研究一下才行。這讓我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在自己的穿着上,讓人有新鮮感,才發覺學生上課認真多了。

二、規劃自我人生,寬容待人。

自從當老師後,就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老師的每天工作就像打仗,只要走進學校大門,神經每時每刻的都是緊繃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上課、批改作業、處理永遠也處理不完的學生的問題等等,有時下班回家還得繼續工作,甚至節假日也無法完全清閒的脱離工作好好休息。就這樣忙忙碌碌着,一晃就工作二年了,卻感覺沒有什麼收穫,好象還是從前那樣。不僅如此,還從工作中養成了一些壞脾氣,遇到事情總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讀了這本書後,我豁然明白,自己之所有產生這種困惑,是因為從來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過好好的規劃,沒有學會正常調整自己的情緒,放鬆自己,工作與生活沒有很好的處理好,該放鬆還是要放鬆,該工作學習還是要工作學習的。

於是明白,對自己的人生作規劃和擁有一顆平和的心是多麼的重要和必要。

三、學無止境,重在落實。

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國家規定教師必須進行繼續教育,讓老師的業務水平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並且從每年都會檢查老師的學習情況,還將教師的學習和教師的工資掛鈎,可謂是良苦用心。我覺得這樣做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太多的事不是僅僅跟檢查與工資有關,為了檢查跟工資去學習是無法長進的,事實上,真正發自內心主動學習的教師並不多,比如工作太忙,認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如何好好去學習呢?比如有的老師覺得自己的學識完全能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何須再學呢?當然也有很多老師認為要學習提高的,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卻是不多,我就是這其中的一員,總覺得自己是教師了,沒有必要再學習,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現在我明白了,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業務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p28r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