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20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2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20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

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2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蕭瑟開始席捲成都地區,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卻在悄然醖釀。在北星小學十一月全科教學活動中,我們第一次嘗試着把語文課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們每個老師都曾留意到,孩子對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歡。哪怕是上課的內容不夠精彩,但告訴他們“下節課,我們去操場上”,整個教室會被迅速點燃,喜悦的情緒伴隨着突如其來的噪音侵襲你的耳膜。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獨特的魅力。

為什麼孩子會無端地因為走出教室而感到興奮?

我想,兒童階段是人類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認識世界的階段,然而學校的誕生規範化了這個過程,讓學校成為了學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認識世界的固定場所。當我們必須在這樣一個固定的場合裏一成不變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時候,我想大概率,我們是會失敗的。因此,兒童會本能地抗拒,這是一種先天的條件反射。

所以,我們的教學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類認知世界的規律,需要活起來。而推動這些“需要”發展的,就是教育智慧。

北星的活動育人就是一種教育智慧,讓學校不再只是傳授枯燥知識的場所而是一個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被學生愛上的地方。在這裏,他才能夠安心地、有效地、樂意地去進行腦力勞動。

如果有機會,學校應該是一個類似於“家”或者“世界”的開闊無邊界的地方。帶孩子們“逃離”教室,嘗試打破教育的場所化、書本化,把課堂搬進森林、搬進田野、搬進童話世界,我相信不會有人拒絕。

讀罷三節,我覺得老蘇不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維、心理,更是在提醒着我,教育是一種成全。不要忘記自己曾是一個沒有反抗能力的一年級孩子時坐在教室裏渴望過的事情,用心思考地思考它,用智慧成全它。

當然,怎樣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們必然不可能真的帶着孩子們來到大森林野營扎帳,但我們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引人入勝的情景,讓知識迴歸純真。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3

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 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4

湖北一所“子弟中學”有一位周教師,教化學。個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學生喜歡。但這個教師有個毛病:上課時,他從不拿正眼看他的學生。一旦上課,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户,即使提問學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户,不會正眼看他的學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師是劉良華教授在《評價的祕密》一文敍述到課堂教學的反饋和矯正的“現場感”時所舉的一個例子,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感觸也極深。

像周教師這樣的教師,我們學校也有。他們在上課時,或者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牆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學生,卻視而不見,自顧自地講課,全然不理會學生。

上學期我隨堂聽了同年級一位教師的課,這位教師由始至終手捧着教案自我在講,很少抬起頭來正眼看學生。這樣的課即使教案准備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為她沒把學生裝在心裏,因為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為教師,就要善於觀察學生面部流露出來的表情,從而把握他們的思維脈搏。當學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皺眉、目呆、啃筆頭……)時,説明學生已經碰到不解的難題。這時,教師如果不注意觀察學生,沒有發現他們的困惑,未能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只顧滔滔不絕地講解下去,就會無意地給學生積蓄疑難,增加他們的困惑感,使他們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述:“現場感”意味着這個教師既沉浸於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又經常從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抽身出來,抬頭觀察、閲讀他面前的學生。具有“現場感”的教師總是善於從教學的現場捕捉調整教學的信息。這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5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着這本書,品味着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小説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保爾既是一名革命鬥士,又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爾是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的縮影。他的個人命運與十月革命與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保爾精神的主要之點在於他對革命理想的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也做過傻事`錯事,犯過軍紀,在生活中、愛情上也有過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也曾一度動搖絕望。但正如保爾自己所説,“這都是由於缺乏經驗,由於年輕,然而多半是由於無知造成的。”保爾.柯察金這一形象可敬而尤可親。(讀後感)他既是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個超越時空侷限的人性英雄,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永恆強者。保爾.柯察金關於人生意義的許多哲理性思想已成為我的人生箴言,特別是他那段關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以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全部經歷,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名句將成為我的座右銘和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座標。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6

近十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面對繁多,複雜的班級管理工作,漸漸固惑和迷惘,但最近閲讀了《班主任工作優秀案例》這本書,確實令我獲益良多。

這本書理論結合實際,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時以獨特的視角進行了專業的點評,確實為我們班主任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實踐依據。書中所有案例裏,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處,我有兩點最深切的體會。

首先是“愛”。書中提到“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應該是嚴出於愛。“一分嚴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能釀成甘露。”這一點我感受特別深,愛學生才是班主任順利和有效地進行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因為愛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溝通學生思想和情感最好的手段,我們應該放下所謂的尊嚴和架子,去重視學生和平等對待學生,以無限的愛心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處處感受到關心和呵護,這樣他們才會打開心扉,及時地接受班主任的點拔和引導。

其次,就是對學生要寬容。書中提到“教師要以學生的角色為自我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當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心理髮展等方面產生困惑,困難,苦悶的時候,都需要班主任的理解。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可況是小學生呢!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學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可是有的教師容不下犯錯的學生,一旦學生犯錯誤,要麼訓,要麼罰站,更甚者大罵出口,我想這對學生的教育是極為不利的,甚至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使班級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總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細心的,無形的,又是長期的,所以説愛+寬容是班主任開始工作所必須擁有的兩種態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7

老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8

一位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出色的“課程工作者”,他不是一個簡單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或“重新開發教材”的人。優秀的教師總是在調整、補充或開發教材,或者説,優秀的教師一向在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們的學生多麼期待有這樣的好教師啊。而我們的教師們卻總是在抱怨:今日,我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一點都不配合我,堂上提問他們問題時一點反應也沒有,叫他做練習時他也不做,有的甚至在做別的科目的作業,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一點也調動不起來。當然,有的學生確實是不愛學習,不守課堂紀律。然而,我們的教師也該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的教學資料太難、太多了,太枯燥無味了,讓學生聽不懂、跟不上了,讓學生厭煩了,放棄了。還是我們的教學資料太簡單了,太少了,讓學生不屑一顧了?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依據堂上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資料。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也沒有不想教好學生的教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社會貢獻更多的人才。教師們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也就是説去了解教材,吃透教材,在掌握了教學資料的重點,難點後,再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景出發,整合教學資料,或增加,或減少,進而成為學生最受歡迎的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9

20xx年5月份,我榮幸地被建議為廣東省骨幹教師,6月底在華師第一階段的培訓期間,第一次領略了劉良華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講演風格。因為很喜歡他的課,所以當我看到一位素未謀面的教師手裏剛好捧着劉教授的一本叫《教師專業成長》的書時,我情不自禁地跑過去冒昧地問他借看了5分鐘(不好意思讓人家等着我看書)。然僅此5分鐘,“專業素養”或叫“專業智慧”和“人格魅力”這兩個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因為劉教授在書中説這兩樣東西塑造了我們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師的形象。也許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師,並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贊同劉教授的這個觀點。

20xx年10月份,當我們興奮地來到深圳沙頭角中學李紹平名師工作室參加第二階段的跟崗學習時,沒想到李教師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竟然就是劉良華教授的這本《教師專業成長》!當有機會再度拜讀劉教授的大作後,我對他的風格越加喜歡了,讀他的講演錄,彷彿就在聽他現場演講,語言很樸實,案例很詳實,語句中透露着幽默、飽含着真情,一個個的理念不斷地飛入我們的腦海,一口氣看完整本書,越是對劉教授個人淵博的學識、教學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師麼!雖然我根本無法與他相比,但我覺得我也適合構成跟他類似的教學風格,所以我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學習,經過自我在教育教學上的行動研究,促進專業成長,所以我一向在學習、我此刻正在行動、不久的將來我還要發表!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0

讀過《心態正能量》這本書後,我領悟到積極的心態對生活、工作、學習的重要性。擁有成功的心態是一種能力和自信的表現,如果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客觀條件再好也無法使自己獲得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走向成功的關鍵,而自卑感和無能感常常是達成目標或希望的障礙;自信會幫助你發揮更大的潛能,已達成願望。

工作中,我們需要正能量來不斷激勵自己。儘管有時辛苦,有時沮喪,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工作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發揮自我的正能量,實現自身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就拿自己來説,在醫生的崗位上工作將近三年,感受頗多。醫務工作者所服務的對象是有生命的人,所從事的職業是“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職業,它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去完成,不能耽誤,更不能有差錯。壓力當然是有,責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緊迫感與使命感,不斷學習業務知識,不斷總結工作規律,不斷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這樣的態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這中間必定會經歷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壓力和挫折,轉變成了負能量,經常抱怨,越説心情越差,負面的情緒堆積最終會爆發,耗盡身體的正能量,負能量蔓延開直至影響到周圍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傳播一樣。我想,這也就是一個不斷積聚正能量來激勵自己更好工作的過程吧。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1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2

日前,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陸局長的《致老師們的一封信》,我感觸很深,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一 、拒絕有償家教,做個明亮教師

從教十二年來,有不少家長向我提出在課外給學生有償補習的要求,都被我委婉地拒絕了。但是,我總會用其他方法來幫助那些英語學習真正有欠缺的學生。

有一次,我班的一個學生家長給我打來電話,説想在週末將孩子送到我家來“開個小灶”,補習一些綜合題,提高能力。我給他分析了他的孩子的學習情況,告訴他沒有補習的必要,只要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就行了。回絕了家長後,我在家裏找出以往收集的練習題,勾劃出一些題目交給這位學生,讓他每天抽空完成後交給我檢查、講解、再訂正。這樣反覆幾次後,他做題的正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對英語學習有了更大的興趣和更充足的信心。

初三畢業典禮那天,送走了學生,整理好教室,我也輕鬆下來,準備回家。剛進辦公室,同事就對我説:“孔老師,桌子上有你的禮物。”我十分驚訝地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紫色的沙漏,盒子裏面有一張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寫着工整的字跡:“孔老師,您是一個好老師。時光會如這沙一般流逝,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諄諄教導。”署名是“您的一個學生”。看着這張小小的卡片,那一刻,初三一年累積於心的辛苦、壓力、疲憊、抱怨都消失殆盡,心中只有大大的感動和滿滿的幸福。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3

“讓學生記住基本知識”,偶讀蘇先生的這一論點,讓我想起了一本適合家長閲讀的繪本《安的種子》。從一年級開始孩子們就在各個培訓班裏瘋狂的汲取知識,小小的人像大人工作一般奔襲忙碌,在小小臉上看不到孩子的活潑與靈動。現在班上的家長也會疑問:“老師,學校搞這麼多活動有什麼用?還耽誤學習成績。”在與家長多次的交談中,我發現家長總是在抱怨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書寫不好、作文不好······而且還會提出在家也會讓他每天一頁字,可根本沒有效果。

不經意間我也在反思,小學的孩子們,他們的成功真的可以與成績畫上等號嗎?那一頁頁的紙真的是是孩子們進步的內驅力嗎?家長們的策動,孩子們奔忙卻也無所獲。

再看蘇先生“讓學生記住基礎知識”,讓孩子們從初入學時開始逐步的積累基礎的知識,而且並不需要過多的數量。每天讓孩子學會寫好3個字,每天讓孩子記住三個詞語的意思,讓孩子們每天會熟練地朗誦一段話。點滴的積累難道不是孩子們前行路上的積累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馬也是從小時的一點點成長而積累得來,沒有任何一匹千里馬可以一出生便奔襲 千里。也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在出生之時便學會了學習。除了學校的引導,家長們的引導也至關重要。如何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有安的智慧,做我們能做的事,然後將時間留下靜待那一池蓮花靜靜開放。

也不是説我們什麼都不做就只想收穫,而是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方式去學習,一到三年級的過程,更多的應該是學習習慣的逐步培養,知識的牢固,而不是倒水一般的強迫孩子接受。這樣對於他們來説,不止把原本該有的東西摒棄還會讓孩子厭倦去學習,將孩子主動的內驅力變為孩子的被動接受,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學習激情的磨滅,也會使孩子們從心底裏去厭惡學習。不管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成長與學習同樣的需要等待,需要時間去接受。只是在這個過程更多的給孩子們一種持續性較強的學習方式。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反思。做到“温故而知新”,循環往復之間更容易生成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千里馬的奔跑是對遠方的眷念,而不是因為背後皮鞭的抽打。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4

張曉鳳在文章結尾的一句話“世界 啊 , 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陷入沉思:是啊,一個人的成長曆程是多麼漫長,而他在校園裏的成長是多麼重要,需要教師付出怎樣的勞動,付出多少的艱辛?

在礁頭小學的第一個年頭,1998年11月份,我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細雨濛濛的早晨,我很早就來到學校,甚至比學校的黃茂生教導來得早。走上台階時,我愕然發現,校門口坐着一位婦女。看到我到來了,她顯的十分興奮。她這招呼我:“林老師,你好。”我開了鐵門,她隨我走進了辦公廳。“我想看看我兒子的作業,這孩子最近真令我失望,單元考試竟然低於90分。”我下意識感到陣陣驚喜,一位早出晚歸滿忙於農耕的農村婦女,竟會這樣關注孩子的學業。翻開學生的作業,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優”“真棒”“真了不起”,這位母親臉色忽然拉下來,輕聲對我説:“老師,你能否在作業裏多一些責問的語言,少一些褒揚的評語?”“這孩子平日裏被他爸慣壞了,變得有些嬌氣。”我愕然,後點頭稱是。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懂得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的責任,懂得教育一個人應當事無鉅細。而我呢,自己不覺臉有點熱。不是嗎?在批改作業時,我忽視了學生的弱點,因為作為孩子,如果他每天都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不知道他將來遇上挫折,如何正確面對?

“為什麼考不上90分讓你失望?”我發問。“在我眼中,同你一樣,我的孩子是優秀的,我想讓他永遠鶴立雞羣,讓他永遠是我的驕傲,我不想讓他失去危機感,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學業。”……

在屈膝長談中,不知不覺早讀課鐘聲已經響起,那位母親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學校,臨走時仍不忘囑咐我:“要正確對待孩子。”我想,這位勤勞的母親,如此關注教育,如此懂得教育,是多麼令人振奮!

我感覺,我的教育責任一下子沉重起來,這位母親把孩子送來學校,我們還給她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該還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因為關注每一個生命,才會讓教育更加真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5

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並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提高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1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理解新知識,增長專業本事的過程。教師要成為1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到達專業成熟的境界。1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他能以自我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簡便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此刻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我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1個學生;他不僅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並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1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齊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齊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1種教育,把教育變成1種生活。僅有擁有可持續發展本事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提高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構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並且是有道德、有夢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僅是高起點的人,並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僅是學科的專家,並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6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着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 。李老師説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小學教師讀書筆記2017小學教師讀書筆記2017。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説,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説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7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下面是我寫的讀書筆記:

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務必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忙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職責幫忙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構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向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能夠讓家長和教師持續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能夠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能夠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個性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説,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着必須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認為就應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一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説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説。於是有時當着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取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8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説:“可以為教師們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範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儘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智慧的開端當然不僅止在學習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覺事物的本身。”教學的直觀原則的提出是教育史上一個進步,但一開始只是停留在感覺論、經驗論的水平上,隨着教學實踐不斷豐富,心理學研究的進展,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產生,人們才逐步對這一原則有了全面的解釋,使它得到正確的運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直觀之所以必要,是由於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總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學生特別是青少年缺乏直接經驗,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義的毛病;還由於青少年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是沿着由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向抽象邏輯思維佔優勢的趨勢發展,教學要適應和促進這個過程。教學富於直觀性,有助於解決名詞術語脱離事物、抽象概念脱離具體形象、理解脱離感知等矛盾。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直觀材料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提供真實的事物本身,運用經過精心設計、改造和典型化的模擬物、代替物和象徵物,例如標本、模型、圖片、圖畫、圖表;在特定條件下由教師用形象化口頭語言描繪,或用比喻及其他方式喚起和改造學生已有的表象,等等。這些直觀材料和方法,要按照當前的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直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形成學生的生動表象並藉以形成概念,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教師採用直觀教學的原則,要跟運用語言講解和啟發思考結合起來。教學中詞和直觀的相互作用幾種結合形式:教師用語言來指導學生觀察;口頭解説提供學生不能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概括;通過語言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而直觀被用來作為例證。貫徹直觀原則,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材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引導他們對直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0世紀以來,由於廣播、幻燈、電影、錄音、錄像、電視、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發展和應用,使直觀對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侷限有了重大的突破,這為直觀教學原則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廣闊的前景。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19

觀看學習《小學語文實用文教學策略》視頻資料,我感慨頗深,收穫頗豐。

在視頻中,我主要選擇觀看的是《互動對話》板塊——《應用文閲讀教學策略互動研討》。相關老師在講座裏給我們講了文章體(實用文)文本的功能定位,文章體文本的教學。在這個模塊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同事也知道了一些原來我所不知道的新的教學知識,收穫真的是非常大。對於這些新的知識,我們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些,但是由於我們對文本挖掘的太淺,從而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學習了相關視頻之後,雖然理論知識提高了不少,但是我還是非常清楚在我們教學中如何來處理這些內容,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更實用。林子敬老師與陳琳教授的互動對話幫助我有效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學習完視頻之後,我回憶起了我給學生講授的《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的過程。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篇文章運用大量篇幅介紹圓明園昔日的景象,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這樣來設計:學生對大致瞭解之後,讓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又分成了三個:圓明園昔日的景象什麼樣子?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圓明園為什麼會被毀滅?然後學生討論交流,交流之後,我們就根這三個問題進行交流。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採用觀看圖片、朗讀、以及想象昔日的景象來學習;

第二個問題,我們採用視頻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第三個問題,我主要通過學生自己蒐集來的資料讓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效果還是不錯的。能激起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所以,我感受到,朗讀課文,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個手段,讓學生想象內容來説,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對的理解。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2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智慧閃耀在課堂》一文的教者在教學《晚上的“太陽”》一課時,及時並創造性地修改教學預案,通過與學生的分享與交流,課堂長期充盈着學生獨特、豐富的體驗。毋庸置疑,這位老師是一位懂得因材施教、因時制宜、充滿智慧與愛心的教育工作者,其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深層次解讀文本的精神無不讓我折服。

在其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沒有按預設的操作過程完成演示,而意外地丟了“放箱子”這一重要環節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利用箱子的作用激活學生思維,讓“高燈遠照”和“做手術不擋手”這些教學難點輕輕鬆鬆在學生與老師的對話交流中迎刃而解了。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通常的做法:當學生偏離預設時,總是迫不及待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沒能機智地將這些生成性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其實,這些生成性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只有懂得智慧的教師才能讓其在課堂教學中散發美麗的光彩。

案例中,教師重組課堂結構、實現過程生成的策略也是非常獨到的。當學生的動態生成資源——“箱子有用”這一見解出現後,教師抓住學生的真實狀態,引導學生逐步探討“箱子”中藴藏的智慧。由“就地取材”討論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由“愛迪生利用鏡子反射的原理”討論到愛迪生“愛觀察、急中生智”的寶貴品質,這些靈動的過程生成,無不體現着教者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平易近人的教學姿態。我想,這樣的課堂中呈現的師生關係是獨立而平等的,這樣的課堂無疑也是為學生髮展服務的課堂、散發生命活力的課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總愛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沒有真正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情感,即便有過關注課堂過程生成的例子,也是匆匆過場而已,沒能真正激起學生深度思維的火花。

作者提出,教師要積極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動態生成資源,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光彩,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專業解讀文本的核心價值,二是明晰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的確,多角度、多層次解讀文本是教師創造智慧課堂的前提,站在自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文本的角度去琢磨文本價值,才能使學生在富有內涵的課堂中獲得思想啟迪。只有在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對話才能傾情演繹,靈動的課堂氛圍才能撞響學生智慧的心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2dnl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