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精選

關於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精選

《呼蘭河傳》是2005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自傳體小説,作者是蕭紅。該小説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下面是關於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精選的內容,歡迎閲讀!

關於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精選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在開頭這幾天,看了蕭紅姐姐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全書共七章,描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第一章: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個“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風: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第三章:寫與祖父的快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寫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幾翻就翻到,快背得出來了,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如果童年的花園和爺爺帶給了她許多的快樂,那麼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人看得透不過氣來!讓人悲哀!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裏當童養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説,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後來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薦大家有空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這一章主要講了蕭紅童年時代,與她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點滴記憶。開頭一篇便是我們課本中學到的《祖父的園子》。課文總之沒有原著好,太多的刪刪改改,沒有了原來的味道。這一章的文字真是質樸無華,散發着田野的芳香,寫得太自然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歡這段文字了,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樣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彷彿看到那“藍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陽光”、“蝴蝶亂飛,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無憂無慮。

我還喜歡蕭紅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對她很好。村裏的小豬小鴨掉井了,祖父會用泥包起來燒給她吃。“把小豬的皮一撕開,立刻冒了油。”再蘸點鹽、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個和藹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歡他的就是,他從來不會批評、訓斥小孩子,總是心平氣和。蕭紅學種地,把好好的菜種踢飛了,犯了錯,祖父依舊笑呵呵的。她吃薰小豬時,沒有一點兒吃相,“滿嘴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並不生氣。他的祖父有教養、有氣度。我猜想他一定是個家道中落的文人,説不定還是個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我覺得他一定不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文化,蕭紅的文學修養也許就是祖父從小培養的結果。所以我更加欽佩他的祖父了。

蕭紅不喜歡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潔癖嚴重,以她屋的窗紙最白淨。而蕭紅偏偏要捅破這雪白的窗紙。而嚴厲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個大針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紮。這樣的教育方式到現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亂摸亂動,要挨手扳、要罰站,掉飯粒要挨罰,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還愛罵人,她罵祖父是個“死腦瓜骨”,罵蕭紅是“小死腦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這個“小死腦瓜骨”長大以後,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時,家裏來了很多人。我也説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總之他們是來辦喪事的。還説“陰間有十八關,過到狗關的時候,狗就上來咬人。”可是,他們有絕招,用油鍋炸了許多的麪餅,説是什麼“打狗餑餑”,“用這餑餑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關嗎?”,《祝福》裏的祥林嫂不是最愛問“有沒有地獄?”“死後有沒有魂靈嗎?”,我也很想知道!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聲來體現自己歡樂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開頭就把那個叫做"呼蘭河"的東北小城給描述出來了,以賣饅頭的.、豆腐的;賣豆芽菜的、涼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車伕等一些人來體現呼蘭河不同羣體的形象。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説我們家的長工,性格十分古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不給,他就罵。有二伯有許多外號:"有二爺"、"有子"、"二掌櫃的"。當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親打時,沒有反抗,後來卻用偷來實施報復。

這本書表達了兩種思想感情,一時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會埋沒在黑暗之中。本書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土黃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年齡還小,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慢慢長大,再次閲讀蕭紅的時候,卻從她那字裏行間讀出了淡然的憂傷。《呼河蘭傳》由幾節故事組成,看似這些故事是零

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線索,但文章始終帶着細膩的抒情。她用一種很散淡的語言來描寫荒涼,“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種筆調就像有人給她寫的傳記中説到的那樣:這個人的手臂裏有內傷,傷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給扁鵲看,也已經變色。但是她倒揹着雙手。她到門外面去,她説天涼,説風大,説橡樹的紅色葉子落了滿地。

蕭紅的一生是很不幸的,雖然她被魯迅認為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軀幾乎承受了那個動盪時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難:社會的、民族的和性別的;精神的和肉體的。她在臨終時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都因為我是個女人。”令人心酸。印像中蕭紅總是在路上漂泊,在戰火紛飛中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國最南方的城市, 她總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過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風景。

《呼蘭河傳》寫作的時間跨度很大,在“七 七”抗戰爆發時開始醖釀,“八61一三”上海抗戰失敗後開始動筆寫作,直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而這個時期幾乎是蕭紅一生不幸的縮影,她在疾病中還因戰亂顛沛流離;在感情是中深泥淖。她雖被開除出“祖籍”,故鄉也早淪於敵手,但人總是會有一種思返的心理,尤其在對前路深感茫然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愈發的強烈。

從《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深深地感覺到當時的蕭紅是孤獨、寂寞的。她曾對老朋友白朗這樣説:“未來的遠景已擺在我的面前,我將孤寂、憂鬱以終生!”她渴望着從現實的重負中解脱,而這種解脱恰恰是難以做到的,於是,她便想留守着一方童稚年代的美麗的土地,幻想着遠離喧囂的寧靜。

但是,作者小時候對於荒涼的記憶像是深深的烙印,存於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説的基調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寫的跳大神: “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起來彷徨。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途的人在夜裏拆説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在生離死別,萬分地難捨。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人世間,再多的繁花勝景,終了也難以逃脱最後的淒涼。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哀。

那裏的人們似乎都過着卑瑣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脱下單衣地過着。”“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吞;走不動了,就癱着。”“病,人吃五糧,誰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場,埋了之後,活着的仍舊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小説描繪的日子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過去是怎麼來的,未來又會怎麼樣,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規律,該發生的事就那麼平靜而自然地發生了,有什麼是不該發生的事呢?人們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筆下後園的小倭瓜是不是還在年復一年地開着小黃花,但我卻知道,歲月可以流逝,人會變老,而有些記憶卻永遠都不會走遠。於是我開始嚮往,嚮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時空的流轉,也許,在現在與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永遠都知道,風景向遠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88g0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