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關於《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

關於《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呼蘭河傳》這一本書是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她31歲的時侯就離開了人世。著名作家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下面我來告訴你這句話的意思:“一篇敍事詩”就是一篇敍説事情的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就是一幅有很多顏色的家鄉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就是一些很悲慘的歌。

這本書留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是好印象,不是壞印象),由其是這書的前面和書的結尾部分。我先告訴你們前面的那個部分: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裏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有時不單菜中沒被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從這一句話我想到:蕭紅十分的淘氣,把菜種都給踢飛了。我還感到這時的蕭紅十分的炔樂。還有結尾的那個部分: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我想:祖父是唯一對蕭紅好的人,如今祖父死了蕭紅肯定是十分的傷心。這本書的結尾部分還有一句話我也記的很深: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着,也許現在完全沒有了。從這一句話我能體會到:蕭紅在外地想起了,對她好的祖父,想起了她在菜園裏度過的快樂時光,想起了她在菜園裏瞎鬧的場景,想到了自已現在的悲慘,懷念菜園裏的大蜻蜓、大紅蝴蝶、黃蝴蝶、螞蚱、蜜蜂、小黃瓜、大倭瓜。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這幾天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裏講了好多蕭紅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這本書裏有一段特別有趣的故事,講了蕭紅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如:蕭紅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渾然不知,還説:“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愛蕭紅。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那個大坑裏淹死過許多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沒有説把這個坑填平。

在那個年代,人們不管多麼善良,心裏也有那些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非常好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越來越沉重。在結尾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正正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難過、悲傷……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聲來體現自己歡樂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開頭就把那個叫做"呼蘭河"的東北小城給描述出來了,以賣饅頭的、豆腐的;賣豆芽菜的、涼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車伕等一些人來體現呼蘭河不同羣體的形象。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説我們家的長工,性格十分古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不給,他就罵。有二伯有許多外號:"有二爺"、"有子"、"二掌櫃的"。當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親打時,沒有反抗,後來卻用偷來實施報復。

這本書表達了兩種思想感情,一時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會埋沒在黑暗之中。本書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書中講了許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繼續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後園摘了一把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不知道,還説:“今年雨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來祖父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已經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很愛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後園就是我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很自由。

書裏還講了在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很深,那個大坑淹死好多生命,那個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有的人説拆牆,種樹,就沒有人説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很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長大的,我和外祖父一起玩,一起幹活。

書中寫到團園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十二歲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賣給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很可憐。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沒有重男輕女,沒有戰爭。

啊,我真想永遠留在童年,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那麼快,童年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喲。作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

這一章主要講了蕭紅童年時代,與她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點滴記憶。開頭一篇便是我們課本中學到的《祖父的園子》。課文總之沒有原著好,太多的刪刪改改,沒有了原來的味道。這一章的文字真是質樸無華,散發着田野的芳香,寫得太自然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歡這段文字了,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樣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彷彿看到那“藍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陽光”、“蝴蝶亂飛,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無憂無慮。

我還喜歡蕭紅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對她很好。村裏的小豬小鴨掉井了,祖父會用泥包起來燒給她吃。“把小豬的皮一撕開,立刻冒了油。”再蘸點鹽、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個和藹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歡他的就是,他從來不會批評、訓斥小孩子,總是心平氣和。蕭紅學種地,把好好的菜種踢飛了,犯了錯,祖父依舊笑呵呵的。她吃薰小豬時,沒有一點兒吃相,“滿嘴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並不生氣。他的祖父有教養、有氣度。我猜想他一定是個家道中落的文人,説不定還是個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我覺得他一定不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文化,蕭紅的文學修養也許就是祖父從小培養的結果。所以我更加欽佩他的祖父了。

蕭紅不喜歡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潔癖嚴重,以她屋的窗紙最白淨。而蕭紅偏偏要捅破這雪白的窗紙。而嚴厲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個大針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紮。這樣的教育方式到現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亂摸亂動,要挨手扳、要罰站,掉飯粒要挨罰,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還愛罵人,她罵祖父是個“死腦瓜骨”,罵蕭紅是“小死腦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這個“小死腦瓜骨”長大以後,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時,家裏來了很多人。我也説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總之他們是來辦喪事的。還説“陰間有十八關,過到狗關的時候,狗就上來咬人。”可是,他們有絕招,用油鍋炸了許多的麪餅,説是什麼“打狗餑餑”,“用這餑餑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關嗎?”,《祝福》裏的祥林嫂不是最愛問“有沒有地獄?”“死後有沒有魂靈嗎?”,我也很想知道!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6

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裏面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無時無刻地吸引着我。我跳大神、唱身歌、放河燈、小團圓媳婦,有二伯……

首先,作者以動人的筆調描寫了呼蘭河周邊的景色,由其是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然後,描寫了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其中野台子戲描寫的最為詳細,讓人印象深刻。

隨後,就寫了蕭紅小的時候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作者小的時候和祖父發生的搞笑的事有很多,有一次,作者摘了一大堆玫瑰花給正在蹲在地上拔草的祖父戴花,作者把祖父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還聽到祖父説,今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開的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這可讓作者笑的夠嗆,也讓我感到非常地搞笑,看來作者小時候也很淘氣。

但小團圓媳婦的慘死,讓人心碎,感到無比的可惜,就是因為封建思想,才使小團圓媳婦死去,這也讓作者感到無比的惋惜,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舊中國封建思想、封建習俗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囤面,生動刻畫了許多人物。雖然有點悲傷,可是仍然有美,讓人讀起來感到十分地開心、愉快。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7

在一個陽光晴朗的下午,我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直到日沉西山,我才戀戀不捨地走出書中的世界。

小城裏的空間侷促,而且簡陋。街上給人的可用設施不多,路中間還有一個大泥坑,沒人拿沙去填平。在這裏上演了一場場啼笑皆非的悲喜劇。小城裏的人們冰冷、麻木,寧可迷信也不相信科學。這就是知名女作家蕭紅筆下那座“童年記憶”中的東北小城。

著名作家茅盾稱《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的,通過蕭紅的筆下,我們能透過書頁,看到一座繁華的小城,一羣民風淳樸的人們。人們雖然麻木不仁,卻淳樸,現在很難再尋找到如此的民風了。作者寫自己的童年,寫家鄉,寫祖父,寫家鄉的人,也寫出了真情實感。作者在書中一再提到“我家是荒涼的”,父親、母親和祖母都對她很嚴厲,所以她愛待在花園裏,愛待在祖父的身邊,這才使她感到快樂。

比起作者的童年,我們總會認為我們的更加幸福,其實只要開心就好了。童年在我們眼中是五彩斑斕的,是幸福的,是流光溢彩的。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它呢?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

當我讀到蕭紅的《呼蘭河傳》時,被這首唯美的詩深深感動,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

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我看到了為了生活,天真爛漫,勤勞能幹的小團圓媳婦千里迢迢賣給老胡家做童養媳,只因愛笑吃的多,使她婆婆覺得要給她一個下馬威,“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説,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為她好!後來小團圓媳婦給他們嚇出病,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滾開的熱水澡,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燙,燙了三回,不能動彈了。讀到這裏,我多想衝上去大喊:“住手!”一個只有12歲的小女孩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度過童年,卻成為童養媳,最後被那些所謂好心幫她治病的婆婆們折磨而死,就像還未盛開的花朵,早早凋零了。

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那裏的人是如此的冷漠,面對他們好比面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呼蘭河傳》從多個方面給我們描述了作者蕭紅童年時代的人間冷暖,蕭紅用一顆悲天憫人的心看待這個世界,我們能夠聽見蕭紅在哭泣,在吶喊,在試圖喚醒人們的心靈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9

回過頭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輩子的事,如今那片美麗的地方已經被一片高樓大廈壓碎,童年回憶都是回憶是快樂的,不懂成年世界裏的冷暖和嘲諷,總和一羣小朋友做遊戲,在外公家的時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叢裏打滾,伴着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歡快地回家,看七點半的動畫片,然後準時睡覺,從來不失眠,六點起牀也從來不賴牀。這個記憶裏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還是很想哭,他還沒看到我讀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來是很殘忍的,迷信,愚昧,無知,封閉禍害了多少的人,小的來説是一個人的幸福,大的來説是人命。文中團圓媳婦,有兒伯,歪嘴子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沒了同情心,殘忍的就像劊子手,而不自知,看一個人死就像看一場戲一樣,還想要戲儘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好滿足眾人的推理,這樣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還有人打賭他會不會自殺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還是因為某些侷限性造成了這種現象。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

我並不知道要如何寫這篇讀後感,然而我依然選擇了這本書來寫。就是因為它吸引我。

我喜歡蕭紅春天長草冬天結冰的筆調,喜歡她優雅而不嬌作的措辭,喜歡她對自己回憶中事深刻的回覆,喜歡她記憶中有祖父的温暖片段,更愛她對低迷世情的寬容。

這本書裏的人無論死了多久,卻都被寫活了。書前的我被刺激得一驚一乍,要麼無奈要麼憤怒。

我記得在看小團圓媳婦那出時心裏簡直彆扭得無以復加,直想拽出那些婆娘好好收拾一頓,要麼辣椒水灌腸要麼學容嬤嬤上銀針,對準她們的臉蛋子左右開弓,能讓她們清醒了來可就是天大的功勞了。然而轉念想來,怪不得她們。如果我生在20年代初期的呼蘭河旁的某一個村子裏,想來不做小團圓媳婦就乃是天大的幸事了,即使有命變老也難以逃脱那些婆娘們的軌跡。還好,還好。有沒有前世我不管,反正我只知道自己是活在有機會接觸廣闊天空的時代,萬分欣喜。

蕭紅的筆觸裏是帶着莫大的惜諷的。她寫人。有些人的眼神和心智竟可以隨時變換,走路呼呼生風的女孩子轉眼成妖成魔,大方且有福的女子轉眼成為眾矢之的。有些人不單單如此,甚至患有嚴重的“不熱鬧不歡快病”,人家上個吊還要穿戴整齊去圍個熱鬧,好好的孩子活着卻巴不得人家死了找個藉口高興高興。

書前的我義憤填膺簡直就差急得跺腳。不禁要問了,蕭紅呢?把這些不如意道得那麼明瞭清晰的人,她又該在筆後默默歎了多少氣呢?我可以感受得到,她對那些人不乏憐憫。她是寬容的,然後又有聲色地向人們展示民族背後的深刺。

我説這書是吸引我的。可以明朗温和得入天騰雲,亦可以犀利得恰到好處。筆有風骨,書有書格。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有個特別大的院子,説起院子必然不會少了院子裏那棵棗子樹,那是我最愛的地方。那棵棗子樹是外公的心血,他極愛那棵樹。我也是。

小時候,外婆就要開始煮飯炒菜了,我總是屁顛屁顛的找個小板凳溜到廚房,非要站在小板凳上去幫忙,幫倒忙。我會搶着淘米,結果倒水時,倒得滿水池的米。我非要幫外婆洗菜,結果外婆鍋裏油都冒煙了,接過我的菜,全是泥。所以每當要做飯時,我外婆總會讓我去跟小夥伴玩,讓我去院子的棗子樹下撿點棗子,讓我擦桌子擺盤子,或者直接氣急敗壞的找我爸爸,讓我爸爸叮着我去寫作業。不過我還是喜歡去廚房幫忙,雖然外婆一直覺得我是去搗亂的。

外婆會去河邊洗衣服,而我就可以趁着那個時候下河翻滾兩圈,即使是帶着游泳圈泡一泡水也覺得無比的有趣。然後我們大手牽着小手,在回家的時候繞道魚塘那邊喊外公打兩條魚回家吃。

夏天的時候,一把椅子,一根小板凳,我在樹蔭下寫作業,外婆坐在旁邊搖椅上,一把大蒲扇晃來晃去的,我會時不時吆喝兩聲,我也要扇,我也要扇呀。外婆就會拿着蒲扇對我晃悠兩下。外公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會坐在棗樹下,拿着大茶缸,邊喝茶,邊給我講過去的故事。

有時候別人家的小孩子來我家偷偷打棗子吃,我看見了就會大叫:外婆外婆快來!有人偷棗子!每當這時候,外婆都會看似怒氣衝衝的出來教訓他們,我就在一邊得瑟的偷着樂。跟我關係好的小夥伴,是有福利的,我會跟她分享我家的棗子。

在陽光明媚的清晨,外婆在棗子樹下襬個小桌子,弄些小菜,我就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的吃着稀飯。飯後,我會把頭靠在外婆的腿上,纏着外婆給我掏耳朵,外婆總是擺擺手説自己的眼神不好,不能再給我掏耳朵了,萬一戳到我的耳朵聾了怎麼辦,可我還是纏着外婆一個勁的撒嬌,最重外婆抵不住我的糾纏,帶起她的老花眼鏡,小心翼翼的給我挖耳屎。我抬眼一瞟,不出意外總能看見外婆無比專注的眼神,和滿臉的温柔。那時還不懂,我總問她:“你怎麼跟看個什麼寶貝一樣看我的耳朵啊,耳屎還看得這麼專注。”她總會一巴掌拍到我的頭上,説:“就會亂説話,你可不就是我的寶貝嘛。”

不寫了,不寫了,藏在心裏吧。

太長了,回憶太長。真要這樣寫下去,我就要寫出一本“田家灣傳”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

人們都説童年快樂,自由自在,那些放牛、釣魚、砍草的時光是那麼有趣,無憂無慮;長輩們都説童年像金子,閃閃發光,回味無窮。我們都説童年像沙漏,一去不返,童年的時光讓人銘刻心底,是因為,我們迅速地長大了……

蕭紅,一個英年早逝的`作家。她以自己的童年寫出幾本精彩無比的書。《呼蘭河傳》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講述了自己在呼蘭小城以及祖父的家發生的各種奇事趣錄,讓我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就彷彿來到了這個20年代的綠茵草地。祖父的園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黑漆漆的地下室、花園、穀倉、卧室等,都是小蕭紅的玩耍天地。她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園子裏沒有惡語,沒有煩躁,沒有悲傷,也沒有壓力。只有天真、單純、可愛以及善良的存在。在祖父心中,蕭紅就像一個惹人憐愛的小天使,不想去傷害她,不想去幹擾她,在她發揮想象的空間,任她去幹一切她想做的事。所以,蕭紅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寵愛呵護下長大的。

呼蘭,一個冬天出不了家門,夏天光膀也熱的小鎮,像《城南舊事》中的京城一樣,發生了許多悲劇而又引人深思的事,那個可愛的小團圓媳婦,後來被折磨致死;那個堅強的風歪嘴子,努力獲得愛情;疾態的二伯,有着扭曲的性格。總總,這些人物的生平,彷彿讓我看到了舊社會的陰影,讓一個個人物敗落下來。

呼蘭,祖父家的園子,兩個讓蕭紅永憶的地方,讓世人所發現。童年的味道,讓大家引人入勝。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3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説:“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4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説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着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裏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裏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麼躲開它,而不是怎麼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後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着才活着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後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塗塗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脱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

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剛剛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麼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越來越發現屬於它的精彩。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覺得她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個設身處地的經歷者。她以這個角度,慢慢地領我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的生活,總缺少了些什麼。

隨着小主人的視角——一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裏性格鮮明的小姑娘蕭紅,我慢慢體會到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她的童年裏,只有祖父、“我”和後院。在後院裏,蕭紅與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勞動……“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此時的我,好羨慕他們的後院,好想跟蕭紅一起,也讓她的爺爺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陽帽,總放在同一個地方逗着我們玩……

讀着讀着,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傻傻的笑着。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我羨慕別人的童年,殊不知,自己的童年卻一樣很精彩,當我想回顧那些精彩時,那種感覺卻已無法重來。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一樣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裏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説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讀這本書時,愉悦陪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的的離去,我迎來了對這本書短暫的告別。呼蘭河的人們的生活,也許缺少的是一些生活情趣吧!呼蘭河留給蕭紅的,也許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讀歷史,悟人生。一起慢慢去品味,去思考,去感悟一下自己,感悟一下生活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k70w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