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影響力》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

《影響力》讀書筆記1

昨天讀了《影響力》這本書,書中所提出的6個影響力的武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的地方有很多,對於工作幫助很大。

一、互惠

我理解的“互惠”,就是先給予,再索取。事先設想好自己的目的,然後再去設計一系列的環節,從而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在此時提出你的要求,從而實現你的目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辨別,別人對你好到底是真的好,還是別有企圖。

平時我會以一隻口紅作為項目組的獎勵,學習了互惠這個技巧之後,或許之後我可以先送給客服一隻口紅,然後再去提業績要求。這樣客服心中也會有一定的責任感,目標意識會更強烈。

二.承諾與一致

我理解的這點,就是人們都會為自己説過的話,承諾的事情而負責。於是一旦我們主動承諾了做什麼事情,哪怕是自己不情願的,也會逼迫自己去完成。

所以在每個月分解目標的時候,可以主動引導客服人員説出自己的目標,加強他們的責任感,從而使目標更加可以被保障完成。

三、社會認同

我覺得這一點,就是在講,盲目從眾心理。不明就裏的跟從別人的意見。其實就是缺乏主觀思想,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得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套路。

四、喜好

1、增加外表魅力;

2、相似性;

3、稱讚;

4、接觸與合作。

這裏面我的理解是:

1)人都是喜歡接觸美好事物的;

2)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們更喜歡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一起。

在這一點上,日常打理自己的外表,是自己看起來乾淨整潔,可以使自己在一天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加成。在與員工的談話溝通中,也可以拉拉家常,或者先稱讚一下,然後再表達自己想表達的,這樣員工接受你的想法的概率,會大幅上升。

五、權威

這一點的話,基本上是對權威的尊敬和信任帶來的壓力使人們對權利盲目服從。

其實這一點的話,魯迅先生早已説過“從來如此,便對麼?”

與其相信別人,不如自己努力成長,早日成為權威。

六、稀缺

物以稀為貴,對缺乏資源的佔有的原始衝動,但是很多時候只是商家的手段而已。容易盲目的就被套路了。

現實生活中,這6種武器,往往是組合出擊,讓人防不勝防,看完這本書之後,至少可以讓人對於這些套路有一定的防範。

《影響力》讀書筆記2

由於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比較感興趣,所以讀了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籍《影響力》,作者是羅伯特B西奧迪尼(Robert B. Cialdini)。這本書主要分析了心理學原理在社會營銷活動和社會事件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作者通過很多例子將原理闡述得清晰易懂,書中提出的現象和觀點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讓我產生很多共鳴。

作者先介紹了影響力的武器,之後揭示了六種順從策略,即:互惠原理、承諾和一致原理、社會認同原理、喜好原理、權威原理、稀缺原理,下面就這六個原理談一談自己的感悟。

首先是互惠原理。作者在書中舉了墨西哥與克利須那協會“先施恩再乞討”的例子,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微信羣裏幫填問卷可以領紅包的現象。問題是:是什麼讓我們願意犧牲寶貴的時間而只是因為區區幾分錢的紅包呢?其實我們無形中陷入了對方給我們的一個看似“恩惠”的圈套裏,它利用我們內心的負債感“迫使”我們主動花時間填完問卷,讓我們以“湧泉”來回報對方開始給予的“滴水”。書中將互惠原理總結為:給予,索取,再索取。商業社會的本質是交換,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一種長期的關係,肯定是基於禮尚往來,雙方都能夠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個人認為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的社會裏,互惠原理可謂是所向披靡。因為互惠原理允許了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個人靠硬塞給我們一些好處,就能觸發我們的虧欠感。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在描述人類文化圍繞贈禮過程產生的社會壓力時説:“人有送禮的義務、接受的義務,更有償還的義務。”由此可見,互惠原理很容易遭到利用,可以觸發不對等交換,畢竟,虧欠感讓人覺得並不舒服,並且人們都不願被貼上“忘恩負義”的標籤。

當今社會我們都要在“互惠原理”下生活,按原則辦事,以善意回報善意。但我們也要擦亮眼睛,對於別人強加過來的恩惠,超出原則底線的要堅決抵制,正如作者建議,一旦我們確定最初的恩惠並非出於善意而是另有所圖,就是一個順從的伎倆,那麼我們也不必受它影響,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第二是承諾和一致原理,它利用的武器便是: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得言行一致)的願望。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一次次地欺騙自己,堅信自己做得選擇沒錯。心理學家很早就認識到承諾和一致原理對人的行為有着強大的指引力量,它經常令我們做出明顯有違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為什麼人的一致性動機如此強大?在我們的文化裏,言行高度一致展現了一個人個性堅強、穩定和誠實的優秀特質。因此,許多營銷高手就會利用這些引我們入“歧途”。書中舉了冥想術的例子,很明顯是騙人的把戲,卻有人願意追隨,其實是他們在付出金錢的那一刻便做出承諾,願意相信這件事,之後也就矢志不渝地追隨了。我們可以看到,承諾在這一過程中是關鍵,它相當於播放鍵,激活了難以抵擋的一致性磁帶。這也就提醒我們:在接受瑣碎請求時務必謹慎小心,因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認知。它不僅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前。尤其是你在眾目睽睽下選擇了一種立場,你便不得不去努力維持,顯得前後一致。

第三是社會認同原理。美劇中經常會有“罐頭笑聲”,很多人都非常討厭,但電視台高級主管卻十分喜歡,因為實驗發現用“罐頭笑聲”會讓觀眾在看到滑稽節目時笑得更久更頻繁,尤其對“糟糕的笑話”最為有效。這便是另一種強大的影響力在起作用:社會認同原理。通俗一點就是“別人都在做的事前肯定錯不了”,它為我們判斷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條方便的捷徑。人們對社會認同的方式完全是無意識、條件反射式的,這樣以來,偏頗甚至偽造的證據也能愚弄我們。正如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説,人一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書中展示了“看客袖手旁觀”的經典例子,與國內老人摔倒無人扶的情景是類似的。在人們自己不確定或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最有可能等待看別人怎麼做,也就形成了:我們和大多目擊者一樣,因等待其他人採取行動而顯得“冷漠”。所以當我們需要緊急救助的時候,最佳策略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人注意到你的情況,最好指定一個人告訴他你需要什麼幫助。反過來,當我們作為旁觀者時,我們需要謹慎判斷情況,若明確是自己有責任插手的緊急事件,應義不容辭提供幫助。我們生活在羣體中,而羣體通常是“無意識”的,個體很容易被引誘,放棄了自主的思考投身於領袖思想的懷抱裏,人云亦云。因此,我們在羣體中要有意識地減少由於社會認同造成的影響,面對明顯是偽造的社會證據,保持警惕。

第四是喜好原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是在觀點、個性、背景還是生活方式上。所以我們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或喜歡的人的要求。相似性、接觸與合作、條件反射和關聯都能增強我們對某種事物或人的喜好。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製造商總是急着把自己的產品與當前的文化熱潮、與流行藝人聯繫起來。生活中,我們不需要識別出所有導致好感的因素,將注意力放在效果而非成因上,這是作者提出的拒絕方法。將交易與交易者區分開來,防禦感性偏見對我們理性決策造成的影響。

第五是權威。書中開篇舉了著名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的電擊實驗,我在閲讀完之後感到十分心寒。受試者面對權威還是選擇將電壓加到最大,儘管他們內心是惶恐的,但仍不敵權威的壓力。驚人的實驗結果強有力證明了:人們對權威根深蒂固的責任心在很多情況下使我們喪失理性的獨立思考,選擇不假思索地服從。儘管服從權威大多數能做出適當行為,但盲目服從產生的例外情況也不在少數。避免受到權威地位的誤導,有效的方法就是先發問: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這些權威及資格是否與眼前的問題相關?最近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單從權威角度看,年幼的孩子們受到來自老師的權威壓力下,加之缺乏相關自我保護的意識,最後釀成悲劇。因此,拒絕權威下的順從,除了對權威資格的質疑,更重要的是相關知識的瞭解。

最後是稀缺原理。物以稀為貴,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越高,這是大家普遍認同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處於本能的身體反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拍賣場裏,人們會不由自主地不停舉牌。很多企業就是利用所謂“限量版”、“飢餓營銷”的方式吸引大眾,營造一種產品稀缺而珍貴的現象。

總體來看書中列舉的六種順從策略,本質上都利用了人們懶惰、走捷徑、貪婪、無知的特點,但也正是這些糟糕的特質證明了人類的進化——融入社會、作為社會的個體活下去。《影響力》的初衷是幫助人們辨清社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個人覺得,作者提供的幾種方法還可以教人自布陷阱。當然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順從技巧,既可為善也可作惡,關鍵在於使用人的動機。

《影響力》讀書筆記3

《影響力》這本書解釋了影響人們日常決策的一些心理學方法,分析人們無意識順從別人的心理學原因,讀罷收穫頗多。對於我們來説,合理運用書中給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一些事情。

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讓我們無意識順從的手法的運作機理,亦可幫助我們抵制住這些誘惑和陷阱。應該説,這本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沒有抽象高深的理論,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讀完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這本書列出了六種影響力的武器,分別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這六個武器巧妙利用人們心理深處的漏洞。人類在上萬年的進化當中,形成了一種“自動反應機制”,這類似於動物的本能反應,只不過人類這種反應機制是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機制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地處理問題,但是缺點之一是人們看到某種“觸發事件”往往會不假思索地作出決定,原因是我們覺得這麼做往往是正確的。

舉幾個例子來説,別人給我們施與恩惠(不管多麼微不足道),我們會覺得有必要給予報答,有時候報答的程度遠遠超過別人施與的程度。我們覺得“知恩圖報”理所當然,一方面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知恩圖報是美德,另一方面,我們的“自動反應機制”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認為應當報答。推銷員利用我們這種反應機制可以很巧妙地讓我們接受他們的購買建議,比如超市會讓我們免費試用一段時間,或者先給我們一些小禮品,我們一旦接受了這些恩惠,往往會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就是本書中所説的互惠原理。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稀缺原理,它表明人們對於變得稀缺的東西往往會高估其價值,這一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超市裏經常掛着清倉大處理,限時搶購等標牌,它是想告訴我們東西在變得越來越少,我們下意識的認為這些東西變得更有價值,因此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超市生意異常火爆。

這兩個例子都説明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受到以上六種影響力武器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無意識犯的錯誤並學會怎樣抵制這些誘惑。一言以蔽之,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隨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來判斷周圍的事情,而不是過於依賴別人的行動,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

《影響力》讀書筆記4

《影響力》書中一共分為7個章節,每一章節闡述一種心理現象,分別為對比原理、互惠原理、一致性原理、社會認同原理、喜好原理、權威原理、稀缺原理。

每一種原理現象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更可以説是“見怪不怪”,例如書中列舉到的例子,我們如果購買了一套價格昂貴的西裝,那麼如果服務員給我們推銷再購買一個價格高的襯衫或者領帶,那麼我們是非常容易接受的,相較於單一讓我們購買一件襯衫或者領帶來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個價格高的襯衫或者領帶終歸價格高不過一套西裝的價格,兩者的價值對比是很容易讓我們感覺到價格高的襯衫或者領帶(價格)不是那麼的高。

我們很多在談論營銷的時候,往往都喜歡談什麼爆款、渠道、分銷、互聯網等等之類,雖然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但是如果對於客户的心理都不夠了解,又該如何讓客户進行買單呢?

這豈不是南轅北轍了麼?

文章開始,我摘出來了百度百科中官方對於營銷的定義,相信大家都已看到。

在官方對於營銷的定義中,反覆提及了一個詞彙——消費者。

何為消費者呢?消費者就是我們產品的買單者,即客户。

因此,在營銷活動中,我們首要和必須關注的一個點就是我們的客户。

客户首先是一個獨立的活體人,而是活體人就具備心理活動。

對於心理活動的研究便為心理學。

控制人體行為的最高境界就是控制人心,而控制人心首先就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動,這就又一次繞回了心理學的內容。

因此,要做好營銷,不妨多研究研究心理學,從控制客户心理開始,讓客户更願意認可你,並願意為你買單。

《影響力》讀書筆記5

如何利用影響力武裝自己?

我們日常會通過機械記憶、後天培養潛意識或思維習慣的方式,養成一種自動化模式的行為。就好比,我們思維+行為已經錄製了好幾盤磁帶,特定的環境與影響下會自動按下“播放鍵”。

充斥我們生活裏的事物會更加複雜、變數更大,我們必然要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捷徑應對、解決它們。因為這樣模式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在很多的時候都是最有效的。但是往往也有很多人利用我們這樣的方式,通過各種技巧引導、甚至影響我們的行為與思想。

本書,通過以下7個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創造出影響力,也詮釋了人性的弱點。

1、對比原理

人類在認知方面有個原理,叫“對比原理”。

它會影響我們對前後兩件事情之間的差異的判斷。

簡單地説,如果兩件東西很不一樣,我們往往會認為它們之間的差別比實際的更大。(先看貴的,再看便宜的;先看差的,再看好的)。

2、互惠

給予、索取、再索取!説白了就是先給你一些小的好處之後,再向你不斷壓榨與索取。

中國也有句古話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因為小恩惠會讓內心產生:還債感、義務感、甚至是虧欠感!

例如:商場免費試吃,試用一旦體驗了很難拒絕去購買。

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那麼就置之不理。

所以,成年人要懂得:接受與拒絕(拿起與放下)

3、承諾和一致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願望(除非這個人原本就是騙子)。

一旦做出選擇之後,我們一次次的騙自己堅持自己做的沒錯。

因為承諾操縱了一個人的自我形象!

一旦做出承諾,形象就有了來自2方面的壓力:①自我形象與行為一致性②按照他人對自己的感知來調整形象。

公開承諾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當眾選擇了一種立場,他便會產生維持它的動力,因為這樣才能顯得前後一致。

所以:一開始就拒絕,比最後返回要容易

4、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

不確定因素:一般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和含糊不清楚、意外性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例如:城市中老太太摔倒,旁觀羣體沒能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當然這個扶老太太的案例,放到了農村又截然不同,農村相識的親鄰必定會出手幫助。

因為城市和農村是有區別的城市:混亂、人口眾多、相識度低;農村:簡單、人口稀少、相識度高。社會認同原理髮揮作用:我們會根據他人行為來判斷自己怎麼做才合適,尤其是我們覺得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時候。

所以: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沒人會想的太多!

5、喜好

影響人喜好的因素:外表、相似性、恭維話術、熟悉感。

長得好看的人明顯佔有極大的社會優勢。他們更招人喜歡,更有説服力,更頻繁得到幫助。每當我買衣服或鞋的時候,導購都會誇:我穿這個好看、漂亮、合適的時候,往往我都招架不住付了賬單。

所以:一旦有人利用喜好推銷,我們需把注意力放到效果上。

6、權威

權威始終會給人高壓的感覺,很多情況下只要有正統的權威説話,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

我們對權威人物下意識反應有一點很重要特性:一旦處於“按一下就播放”的模式,只要拿出權威象徵的符號就能將我們降服。

頭銜、衣着、身份標誌,這些比當事人的本質更能影響人他人行為。

比如:知道對方是教授,或者某個領域的KOL,我們自然會放棄思考。

所以:教化下的敬重,導致我們會跟着權威走,要懂得理性思考。

7、稀缺

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參與競爭稀缺資源的感覺,有着強大的刺激性,就像“搶購”。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處於本能的身體反應。有時候喜悦並非來自對稀缺商品的體驗,而是來自對它的佔有。稀缺的東西並不因為難以弄到手,就變得更好吃、更好聽、更好看、更好用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你曉得會失去它,自然就會愛上它了。

自動反應:我們在對某人或某事做判斷的時候,並沒有用上所有可用的相關信息。相反,我們用到了所有信息裏最具代表性的一條。

儘管只靠孤立數據容易做出愚蠢的決定,可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又要求我們頻繁使用這一捷徑。隨着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複雜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利用快捷響應的頻率也越來越快。

可以肯定,別人對我們耍這類手腕的頻率也會越來越快。比如:利用社會認同,我們需要把認知精力節省下來,去應對生活裏鋪天蓋地的其他信息,做出更合理的決定。

《影響力》應該是一本講述人性的弱點的書:告訴人們為什麼會順從、妥協和認同。告訴我們為什麼會迷信權威?該如何具備一些理性的知識,防範落入不良企圖的圈套中。

《影響力》讀書筆記6

讀者本書的收穫:認清自己的需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書中講了六個影響別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一般説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願意接受的。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於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做,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要採取的行為。一般來説,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為。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並無關係,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為了讓公眾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錶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為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願望會更強烈。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於藉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眾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鑑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捲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着生活。

《影響力》讀書筆記7

4月份,因工作原因,我從合肥來到北京。公司在朝陽區一處非常有名的寫字樓裏。在外人看來,能在這座樓裏工作實在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

一天中午,我照例下去吃飯。我有個習慣,就是吃飯後喜歡在附近逛上半個小時,以緩解工作中帶來的疲勞。就在我剛要回去時,忽然看見馬路邊圍了一羣人。因為好奇,我便信步走了過去。

原來,這是一對在乞討在乞丐。説到乞丐,大家並不陌生。由於乞丐實在太多,即使在大城市也是一樣,以致大多數人對乞丐乞討的現象都不以為奇。這不是因為同情心的消失,而是因為這世界上乞丐太多了,我們大家根本無從分辨是真是假。即使是真正的乞討,我們大家也不會輕易施捨給他們一分錢。

然而眼前的這對乞討者卻並不一樣。他們沒有人們印象中的破爛衣裳和不停哀求的眼神以博得你的同情。相反,他們的穿着非常體面。這是一對夫妻,外帶一個大約兩三歲的孩子。當時的北京天氣還有點兒涼,男的戴着眼鏡,身着黑色風衣,蹲在地上,愁眉苦臉。鬍子雖然沒有刮,但可以看得出來,一定是有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的人。女的也挨着丈夫蹲在地上人,穿着高跟鞋,暱子上衣,懷裏抱着孩子。大概是因為面子的原因,她的臉一直埋在孩子的衣服裏。他們的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説他們是從外地來北京旅遊,一時不甚錢財被小偷偷走,只求好心人幫忙資助一下,給孩子買點吃的。

旁邊圍觀了十幾個人,看此情形,大多數都解囊相助,其中多數是十元、二十元的面額,五元以下的已經很少。由於當時剛到北京,剛從大學校園出來,工資也低得可憐,但同為外地人,我也感同身受,於是不由心生同情之心。但是一摸口袋,只剩一張一百元的整鈔,我自己還要生存,還不能給他這麼多,於是便回公司找一同來北京的同事幫忙借點零錢。

和同事一説在樓下見到的事情,他毫不猶豫便答應陪我一起下樓親自去看看。但是當我們大家再次回到剛才的地方時,他們已經不見了。問了一旁賣水果的師傅,才知道被物業公司的保安帶走了。我們大家不禁同時埋怨保安的不盡人情,也為自己沒能幫助他們而感到深深悔恨。

在別人有困難之時卻未能伸手幫助他們,我感到良心上受到了極大的遣責。這件事在我心裏一直藏了很久,才稍稍平息下來。

半年之後,也就是20xx年的10月份,我因為工作原因,要到河南某地出差。事情辦完之後,由於時間還早,便隨便在街上逛逛,順便也瞭解一下這裏的市場情況。就在我經過某大型超市的旁邊時,一個非常熟悉的場景映入了我的眼簾:一對夫妻蹲在地上乞討,男的戴着眼鏡,女的懷裏抱着個孩子,頭埋在衣服裏。面前放着一張紙,大意是他們是從外地來此處旅遊,路上錢包被偷,請好心人行行好,給孩子買點吃的。同樣有很多善良的人給了他們資助,其中不乏大面額的鈔票。

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面前的這兩個人。不錯,正是半年前我在公司樓下遇見的那兩個人。當時還真的以為他們被偷了,以致因為沒能幫助他們而內疚了很長一陣子。但是現在看來,他們的的確確是騙子。

我當時覺得很氣憤,想當場揭穿他們的騙局。但是我沒有。我想,即使現在揭穿了他們,我們大家以後肯定還會遇到其他更為高明的騙子,難道此時揭穿了他們的騙局,就能保證我們大家以後就永遠不上當受騙了嗎?所以,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受騙。知道了這一點,至少可以保證我們大家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再受騙。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影響力》,才徹底明白其中的奧祕。按照書中的説法,我們大家作出的所有行動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一種心理因素的影響,這種因素就是——權威。是它在支配着我們大家在這樣高明的行騙者面前做出錯誤的決定。

舉個例子來説吧。如果在某一公共場合,一個衣着平平、沒有任何出眾相貌的小販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説納斯達克的'某支股票價格會在一個月內翻一番,我們大家可以肯定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相信他,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更準確地説是在心中——他沒有任何值得人們信賴的地方,因此人們不會相信他的“謊言”,即使他説的全是真的。但是如果是一個相貌威嚴、戴着眼鏡的學者在發表同樣的演説,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會立刻做出現在就去買股票的決定,即使他説的全是謊言。因為,人們從心底裏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一點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不是嗎?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信賴第二個人的演説?因為他有“信賴感”。為什麼有“信賴感”?因為他是“權威”。為什麼他是“權威”?因為他的穿着,這一點我們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第二個人的穿着更容易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在面對眼前的陌生人時,你是相信一個穿着一本正經的學者,還是一個相貌邋遢的街邊小販?

在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讓我們大家回到剛才的故事中來,分析一下我們大家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受騙。通常,我們大家會認為乞丐一般都是穿着破爛、裝得楚楚可憐的樣子,以此博得人們的同情。的確,我們大家見到的乞丐也是這個樣子。於是,這樣我們大家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相貌可憐,於是我們大家見到這樣的人時就會以此判斷他們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們大家舉的那個例子一樣,因為穿着體面、戴着眼鏡的人一般都是學者,所以當我們大家遇見這樣的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他是學者,而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賴的。這同樣也是因為“思維定勢”的作用。但是,如果當事實情況與我們大家的“思維定勢”發生衝突時,我們大家會怎麼樣呢?答案就是:我們大家會失去判斷的標準,從而做出錯誤的行動。就像前文所説的那個騙子,就是因為其利用了我們大家的“思維定勢”,所以他才改變形象,從表面入手,樹立自己的“權威”的表面,打消人們對他的疑慮,從而達到影響他人做出錯誤行動的目的。而事實也證明,他這樣做也的確是成功的。因為他獲得了比一般乞丐更多的“收入”。

明白了“權威”在給我們大家做出行動時做出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力之後,在面對類似現象時,或許我們大家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了。但是這並不是最根本的東西,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也會有更加高明的騙子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心甘情願地為他做出犧牲。關鍵問題是,我們大家如何才能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這樣也就不會有人受騙了。

而讓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騙,我們大家如何才能做到呢?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所有人都不再受苦。等到實現真正的“大同”,或許我們大家就可以實現這一切了。

《影響力》讀書筆記8

回顧【影響力】這本書,作者把“影響力”描述為對生活和工作上的一把利器,使其可以勇敢,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挑戰。我總結出“影響力”的以下幾點特徵:

1、互惠互利

2、承諾和一致

3、社會認同

4、喜好

5、權威

6、稀缺

以上的6把利器,都在各自充分的解釋了什麼是“影響力”,當我們在決策時頻繁,機械地使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的原理時,每個原理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的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説“是”比説“不”更加有力。更多時候,學會對生活,對工作説“yes”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對其中的“互惠互利”和“承諾和一致”在工作上有深刻的體會,在讀完本書後,我曉得了,一些VIP客户的產生,不是偶然,是我無意識中運用了這兩種“影響力”武器,跟這些客户達成的一種合作默契。

首先。“互惠互利”原則,在最初和客户拜訪時。都是低效率和不理想的,但在經過一次,兩次,三次的小禮品拜訪後(俗稱禮多人不怪)。客户在無形中,漸漸接受了我,也願意和我聊天,主動了解我的生活和銷售的產品情況,並在近期嘗試着使用我的產品。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接着我運用了“承諾和一致”的原則,借與客户聊天的機會,跟客户達成優先支持我的產品的承諾,讓客户瞭解到產品的優勢,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其原則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下,我隔三差五的間隔拜訪,讓客户意識到自己所承諾的立場,以此來達到一個客户使用產品上量的目的。

通過此書,也自身意識到,如果僅靠以上兩點原則來與客户溝通還是不夠的。如“社會認同”原則,也是相當重要的,讓客户能真正認可,以及客户身邊的同事,對產品的一致認同,才能讓產品在客户的心中,留存的更久,更長遠。

在得到客户認同的同時,我相信“喜好”就自然而然的來了,我覺得他們倆是共生的,到了這個時候,我的客户名會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或建議。

最後,我想説我喜歡這本書,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儘可能簡單的分析,讓我能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讓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能很好的尋找成功的捷徑,少走彎路。也能讓自己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上帶來的各種挑戰。根據“稀缺”原則,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我的行動力來源於“窮”,每天都在把票子不斷花出去,所以要更加努力的把票子已數倍的形式再賺回來。

自己以前也是學習營銷方面的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就聽説過這本書啦。《影響力》這本書作為斯坦福大學的權威教材、有史以來發行量最高的書。美國相關評論曾説到:這是一本同領域無爭的、最好的書,是營銷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公司讓我們讀這本書,也使我受益匪淺。在沒看《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影響力的見解很簡單。以為就是個人魅力。我在做業務的時候也大都靠着個人魅力去做一些事情,但真正讀完這本書,我對影響力有了新的認識,自己也是在讀書中總結了六條:

第一條:互惠原則,這也是我們平時工作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原則,以前不瞭解其中為什麼這麼做,後來才明白,每次拜訪客户帶點小禮品去拜訪的成功率要遠遠大於不帶小禮品的時候。

第二條:承諾和一致原則,這也是作為銷售臉上必須要有的牌子,作為一名銷售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否則不按原則去辦事情會讓自己自食其果。

第三條:社區認同原則,對於那些心裏搖擺不定的客户我們通過身邊人去影響他,是不是更加容易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第四條:喜好原則,人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我們會裝作和客户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會從各種角度客户的喜好。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第五條:權威原則,人們潛意識裏會服從權威,而且其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我們做好某領域的權威,在覆蓋下面縣市的時候我們能更好的利用權威宣傳我們。

第六條:稀缺原則,這一點我們可以運用於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活動機會難得,我們可以藉助這一點進行上量。

這本書裏好多的原則也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應用,只是沒有像作者那樣總結歸納。讀起來不是很費力,頗為享受。望公司繼續推薦好書。

《影響力》讀書筆記9

最近心裏比較毛躁,無意翻到了之前在某社交平台寫的關於《影響力》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當時拜讀時的是電子書,羅伯特·B 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還感興趣地去關於influence的網站上測試了influence 的 IQ,因為是讀過這本書才去測試的,所以只錯了一道題(要是是中文題目的話也許不會出錯,那段時間看英文也沒有靜得下心)。個人感覺這本書值得一讀,下邊是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做的一些筆記。

六則原理“讓人們説是”:

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

1、影響力的武器

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如:

請求+原因(因為...)

認知對比:先將比較貴重的商品展示給顧客可以賺到更多的錢(顧客會認為另一件更便宜)

2、互惠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做的一切。

“拒絕-退讓”策略(讓步-對比相結合)。

請求:先提出一個比較大、極有可能被拒絕的請求,然後被拒絕後再提出一個小一些或者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先大後小請求順序)

3、承諾和一致

如果我讓你作出承諾(即選擇某種立場),我就為你下一步機械地、無意識的保持一致的行為準備了舞台。一旦選擇了某種立場,固執地堅持這個立場是一種自然的趨勢。

每一種承諾策略都會先誘使我們採取某一種行為或者發表某種聲明,然後再利用我們要與過去的言行保持一致的壓力迫使我們就範。

△作為一種獲得承諾的手段,書面聲明有着巨大的優勢,因為這是一種物質證據,而且可以出示給其他人看。

一旦人們主動作出一個承諾,自我形象就會受到一致性原理的雙重壓力。一種是來自內心的壓力,它迫使我們的所作所為要與我們的形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來自外界無形的壓力,它要求我們要按照他人的看法來調整自己的形象。

4、社會認同

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情,我們就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社會認同原理髮揮作用的條件

(1)不確定性:當人們對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時,他們依靠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的可能性更大。

(2)相似性: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行為恰好與我們自己的行為一模一樣時,社會認同原理就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5、喜好

光環效應:一個人的某一正面特徵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

(1)外表的吸引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在需要幫助時更容易獲得幫助,而且在改變人們的意見時更有説服力。

(2)相似性: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如穿着、興趣和背景等

(3)一般來説,我們會相信別人的讚美並喜歡那些説好話的人,即使明知道那是奉承並且與事實不符。

△中國式迎合:對方説結論,補充支持結論的現象;對方説現象,可以補充類似的現象以創造相似性。

(4)接觸和合作:一般來説,我們總是比較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

我們過去看到某種東西的次數會影響我們對它的態度(在給客户發郵件時,最關鍵的是把握對方使用的語言習慣、用詞習慣以及平時都看什麼詞彙,才能確保對方容易接受)。

通過接觸產生的熟悉感通常會引起人們更多的好感,在建立起好感的過程中,合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5、關聯

不管是在好事還是壞事中無緣無故站了邊,都會影響到我們在旁人心目中的形象(如請明星做廣告)。參考名人與商品的聯繫。

“當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樣時,你會為同性別、同文化、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加油鼓勵。而你想要證明的是,你比其他人更優秀。你為之加油的那個人就是你的代表,當他勝利的時候,你也勝利了”。

通過彰顯正面的聯繫、掩蓋負面的聯繫,我們試圖讓旁觀者對我們有更高的評價,並對我們產生更多的好感。

△如何保護自己

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直接放在那些令我們對讓人順從的行家們產生過多好感的事情上,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已經對他產生了過多好感這一事實上。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對這種人的喜愛程度已經超乎尋常,那這時我們就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

當我們作出任何一個順從他人的決定時,都應該把我對請求者的感情與他提出的要求分開。

6、權威

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不需要權威的實質,只要帶點權威的象徵,就足以讓我們停止思考,進入唯唯諾諾的順從狀態。

(1)頭銜權威的象徵

一種權威的象徵對人們行為的影響與權威本身一樣有效。

(2)衣着

制服。

(3)外部標誌

珠寶、汽車等。

△如何保護自己

(1)這個權威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專家?

(2)對這個權威要相信到什麼程度?

7、短缺

愛一樣東西的方法就是意識到你可能會失去它。

即使是時隔1年,回頭看到這讀書筆記,依然振聾發聵,對我而言,好記性真不如爛筆頭,讀一本書,要是沒有做任何筆記,時間久了,就成了過眼雲煙。畢業後就很少讀書,非工具書。這些年關於攝影的書籍買了不少,然而像《影響力》這類好書,讀得確實是少了些。

《影響力》讀書筆記10

無意間讀到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本書,這本書在排行榜上,佔據着經濟與管理類銷售排行第一的位置,是一本百萬暢銷書,非常值得一讀,讀了這本書,改變了我觀察世界的視角,令我感觸頗多。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説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祕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説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在這本書中,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一一拆解他們的招術,學會保護自己以及讓這6大祕笈為我們所用。

讀過此書之後,定能使你做到以下兩件事:一是當你真正的意圖是要説“不”時,你不會再説“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具影響力。

《影響力》這本書,教會我們要避免盲目從眾,既然你知道盲目從眾的心理原因,你就可以避免落入俗套,使自己不受他人操縱,按照自己的興趣所在,從事自己想做的事;學習影響他人的技巧。影響無處不在,即使在飯桌上,你也能感受到。該書可以教會你無數招影響他人的方法。自出版以來,由於它的影響,使得勸説成為一門科學。無論你是普通人還是為某一產品或事業、觀點遊説的人,這都是一本最最基本的書,是你理解人們心理的基石。

本書解讀了人類的6大影響力: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讀完後,感覺是人類的心理分析多一些,以具體的例子為出發點闡述了人類的影響力,並從中教會大家影響他人的技巧。

對於這6大影響力,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互惠、承諾和一致這兩點,就這其中兩點影響力,闡述一些看法吧。

關於互惠,先給於,再索取,以此觸發不對等交換。如超市經常打出“免費試用”的牌子,就是利用人們一種虧欠心理,所以,互惠原理適用於強加的恩惠,一個人靠着強塞給我們的一些好處就能觸發我們的虧欠感就是這個道理。

關於承諾和一致,一旦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賴在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這種壓力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如:彩票、賭馬的人總是認為自己選的那匹馬是最棒的。一些廠家就根據這個原則,出產貨物,來獲得銷售利潤。

小小的改變能讓您的説服力大大不同。

什麼文具能讓您的説服力異常有效?

什麼單詞能讓您的説服力提高一半?

為什麼聲稱自己喜歡寶馬的人,會最終選擇了奔馳?

為什麼有那麼多牙醫都叫“丹尼斯”?

您當然想讓同事更多地認同自己,想讓孩子聽話地去做作業,想讓鄰居聽從勸説,不再亂扔垃圾。每天,我們都要面對説服他人的挑戰。怎樣才能讓別人聽從我們的意見?根據近六十年的心理學研究成果,本書為您揭示了在工作上、生活中有效説服他人的方法。著名説服力專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書中為您提供了不可錯過的説服技巧,這些技巧都是經科學證實有效的。不管您是想升職,還是想讓病人乖乖吃藥……又或是想讓他人投您一票,《影響力》都會幫助您,它將告訴您,怎樣用最簡單的改變帶來成功。

《影響力》讀書筆記11

大家好,我是來自夢想晨讀會六年級的陳榮花,今天的文章先從一則生活實例開始,老練的賣瓜子售貨員一開始不會抓足稱的瓜子,而是會稱一下後發現不足,再抓一把瓜子放稱上去,讓顧客前後對比產生實惠感。

不知道你們在買東西的時候有沒遇到類似的情形,仔細一想,生活中這種例子真的很多,每當此時我們的心理會發現一種微妙的改變,在這一前一後對比之中,我們對售貨員開始產生一種好感,覺得自己賺到了實惠,並自我暗示下次還來光顧該店家。

讀了《影響力》這本書後,我頓時明白銷售員不過是利用了簡單的對比原理。書中説的對比原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百試不爽,跟老公提要求,可以提一個大要求,接下來再提一個小要求會更容易被滿足,其實小要求就是自己的目的;跟領導或同事提要求,可以提一個全面的方案,可以提一個簡單的方案,其實簡單的方案通過了就萬事大吉了。

所謂對比,就是兩個事情、兩種請求進行對比,然後達到自己目的的一種心理學運用。所謂“對比原理”,就是基於先前發生事件的性質,相同的東西會顯的不同,即對比物不同,我們的感受不同。

只要我們留心生活可以發現,對比原理處處皆有,你會發現日常與人溝通中,隱隱感覺到的一些道理,背後是有大量的心理學依據的。

比如,你去商店買套裝和毛衣,營業員先給你套裝,買完價高的套裝,你再也不會覺得一件毛衣的價格有多高。房產銷售員先帶客户看一兩套很破卻昂貴的房子,等你看到漂亮而沒有那麼昂貴的房子時,你不會猶豫的。

如果你現在路上走着,有人向你推薦一個價值5000元的音響,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買這樣的音響,都會覺得5000元的音響太貴,並且也不能顯著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現在你花10萬買下了一輛車,汽車銷售會對你説,有套5000元的音響很適合你這款車,和已經掏出去的10萬元相比,5000元太便宜了,於是你很有可能就買下了這套音響。

如果有朋友找你借錢,最開始向你借1千被拒絕,而後説500,你可能就借了,因為你以為對方已經從借1千降低到借500了,還不同意真的就説不過去了,其實很有可能500才是對方想借的數目,這就是對比形成的退讓接受,影響力這本書中給這個現象取了個名字叫“拒絕—撤退”。

因此,在營銷中我們要使我們的顧客很容易地做出購買決定,不能讓顧客在兩個商品糾結,患得患失。例如:把A、B兩個功能相似的產品陳列在一起,可以把A打造成主攻產品,B打造成助攻產品,在B的對比下,就很容易把A賣出去。

精明的賣玩具老闆會把一模一樣大小的玩具標價一樣,促使大玩具暢銷,實際上只是把小玩具價格故意虛標高到大玩具的價格,以小玩具做對比,讓顧客購買不糾結;促銷活動時,商家們必定會把原價標在旁邊,做對比。

以上種種案例銷售員得以成功銷售和業績飆升,其實是利用了對比原理,而普通大眾總是一不小心就會掉入了賣家的對比陷阱裏。

影響力簡單來説可以理解為説服力,是關於如何説服別人和自己為什麼會被説服的。《影響力》是防騙防營銷的好書,當然更是一本市場營銷的好案例,每一個做市場營銷的人應該懂得心理學和社會學。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學會善於利用對比原理的影響力,我們就會讓別人喜歡上自己,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同時學會拒絕不懷好意的説服,防止自己陷入他人的圈套。

《影響力》讀書筆記12

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也趨於拒絕自己不熟悉、厭惡的人的接近。

1、外貌:外表(容貌、衣着)吸引力所產生的“光環效應”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擁有較好外表吸引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和認可,但是如果彼此處於一種競爭關係的時候,這種吸引力可能會起到反作用,讓人加倍的提防。

2、相似性: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熟悉、共性導致喜愛。在日常生活和營銷工作中,努力的尋求我們和他人的相似性,尋找“共性”。

3、稱讚:我們喜歡他人的讚美並喜歡那些説好話的人,即使明知道那是奉承並且與事實不符。人們喜歡正面的評價並喜歡自己的言論被逢迎。如果對方説的是結論,可以補充那個結論的論據。如果説的是現象,可以順理總結為結論。

4、接觸與合作:兩個個體或羣體之間的接觸要注意引發的究竟是共性的認可還是差異的擴大。在增強促進團隊凝聚力方面,要尤其注意到底制定的規則、制度是鼓勵競爭還是鼓勵了合作,要準確分析團隊成員的特點把握競爭與合作之間的平衡。此外,建立共同利益戰線,營造“戰友”關係也是這種效應的使用方法之一,這裏涉及了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5、關聯:人們傾向將好、壞消息與具體的人、羣體進行關聯的傾向。因此,只要將產品與這些得到好感的符號建立了聯繫,那麼消費者就將好感轉移到產品上。“午餐策略”表明人們對自己在吃東西的時候所經歷的人和事會更加喜愛,這廣義的解釋瞭如何將產生好感的行為、事件與所經歷的人、事進行聯想的現象。而體育運動的狂熱和對結果的過激反應則表明了人們將自己與運動團體,運動賽事進行緊密關聯的傾向。

同樣的道理也應用於很多人通過宣揚自己與成功人士的聯繫來建立自信的行為,當我們的個人威望或者公眾形象很低時,我們才會想到藉助他人的成功來幫助自己恢復形象。這些人可悲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成就感大多來自自身之外,通過建立聯繫來彌補心理落差。喜好原理擁有巨大的破壞力,這要求我們再做任何一個順從他人的決定是,都應該把我們隊請求者的感情與他所提出的要求分開,重新冷靜客觀的思考。

五、權威

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甚至不需要權威的是指,只要帶點權威的象徵,就足以讓我們停止思考,進入唯唯諾諾的順從狀態,如:頭銜、衣着、外部標誌。

權威的殺傷力同樣是極大的,在擺脱這種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時候,可以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這個權威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專家?第二、我們要對這個權威相信到什麼程度?

六、稀缺

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在人們的決策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實際上,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通常來説,當一樣東西非常稀少或者開始變得稀少起來時,它會變得更有價值。心理抗拒行為反應了稀缺原理,自由的稀缺產生了抗拒。外界的強硬幹涉下,原有的自由權利受到了制約,慾望則反而加倍的瘋狂增長。同樣類似的反應也表現在對其他事物的認可行為上。

面對稀缺原則帶來的強烈反應,我們要儘量分離事物的價值與自我內心的慾望。事物的價值在稀缺的情況中其實並沒有真正上升,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多問問自己,到底我們想從這樣一件事物上得到什麼,分離價值和慾望。不要根據事物的稀缺程度和上升的佔有慾來定價,要始終根據客觀價值進行定價。

真正高級的營銷策略是一個連續佈局的過程,通過佈局可以判斷一段時間之後的市場環境,從而形成營銷戰略的連貫性。營銷,就是要利用各種慣性的心理原理來贏得消費者不知不覺中的認同和採購,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營銷謀略。綜合來看,羣體和個體的認知能力越低,處理複雜信息的能力就越弱,就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通常比較可靠的單一特徵上,影響力六要素的效果也越明顯。

《影響力》讀書筆記13

卡耐基一直是我所仰慕的國際級演講大師,如果沒有看過《影響力的本質》這本書,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成功原來經歷那麼多的挫折,讀後感。常羨慕為什麼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如此之強,原來都是在克服困境中成長起來的,決非一個幸運便能創下一個天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夢想的野心和動力。

人生按年齡分大概可分為少年、中年、老年,卡耐基的少年雖然頑皮卻也是辛酸的,貧困生活,經歷曲折。家中因為洪水而沒了豐收不得不遷移,母親過世的打擊,失戀的痛苦,貧困受到嘲笑的自卑。他是一位早熟的少年,學院的演講屢屢失敗,可是他不斷的練習,失敗灰心籠罩着他的心靈,但也正是頑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終於能夠在學院的比賽中屢屢獲勝。

我自覺拿自己已走過的短短人生路與卡耐基的同一時期作比較。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到了少年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惜卻不好學,父母的庇廕而無大磕大碰的走到了大學時代。看吧,卡耐基此時都在做什麼了,一顆不甘平庸的心,一顆高貴的心,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決心,他比我們成熟多了。卡耐基的童年既有歡樂,也有憂鬱,正如我們每個人的童年一樣。所以,卡耐基後來的成名並不是因為他的童年比我們優越,而是卡耐基頑強地從童年的憂鬱中走向未來,走向成功。

常想我們也要創業,要有好的環境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要有良好的機遇,讀後感《讀後感》。這很完美的景遇想必不會出現。什麼叫做白手起家?靠的是運作能力,市場靠的是創造,資金資本幾乎沒有。卡耐基主動開辦演講培訓班是種對事業的熱愛,並沒有純碎為來賺錢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能夠通過演講培訓後擁有更好的發展優勢。演講培訓不斷擴展後遭到諸多非難,人們的批評和懷疑沒有阻止卡耐基前進的步伐,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甚至引起了總統的關注。《影響力的本質》在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竟然還能銷量超過一千萬本,幫助了許多失業灰心的人們找回往日的激情,勇敢奮進的精神大概就是這時候開始成為美國的文化。《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至今還被人奉為關於人際關係的經典。卡耐基的眼光描向了國際,希望更多人能夠獲得成功。因為他理想的偉大才在就了卡耐基的偉大。

不管你是個怎樣偉大的人,你真正的生活都離不開朋友的支持,成功的背後是許多的辛痠痛楚的總結。卡耐基有三個摯友幫助他支持他令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峯,他的命運和林肯極為相似,所以他寫了一本關於林肯一生的書籍。林肯是他的榜樣,那我們的榜樣又是什麼?也許我們在確立了理想的同時也該以哪位偉人為榜樣,而傑克偉爾奇是我最為崇拜的商界奇人。沒有朋友的人是最孤獨的,我視朋友為手足,沒有朋友的日子難以想象。在你困難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幫你;在你苦悶的時候,沒有人聽你傾訴;在你迷茫的時候,沒有人為你指點謎津。真正的朋友是永遠的。

卡耐基先生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我想是戀愛和婚姻。他曾幾度失戀,幾度傷心欲絕。第一次婚姻,幾乎摧毀了卡耐基。女人嘮叨抱怨的缺點令他一度失去勇氣。原來男人真正想從女人那裏得到的是鼓勵。終於離婚,後來有了第二次婚姻,這次卻無比幸福,直到卡耐基去世。這段時間,卡耐基從自己的失敗教訓中總結出婚姻融洽的原則,由於夫人的鼓勵和支持,卡耐基的事業再次攀上高峯,奠定了國際級演講大師,人際關係大師的地位。

人世滄桑,我們所需要的是氣魄和膽識,勇氣和信心去戰勝一切困難。

《影響力》讀書筆記14

翻它的時候是從前到後依着順序看的,沒有了當初那份悠閒的心境,反而多了幾分急功近利了。其實多讀幾遍再寫更好,可好久沒寫過讀後感了,很希望寫點什麼。

羅伯特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或者是在小販、籌款商那樣的運營者那兒吃虧欠。以此為切入點,開始研究順從心理學。他發現了一些心裏原則,這些原則影響了人們順從一個要求的傾向性,並構成了影響力武器最核心的要素。利用這些原則,順從業執業者就有了左右人們行為的力量,有人成為了這種力量的受害者,當然也有人受益。

這五項原則分別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

互惠原則:我們應該儘量以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報答別人。簡單地説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加以回報。這本身是處在社會生活中的人一種正常的反應,讓我們以德報德,學會感恩。但是有人利用了這一點。他有求於你,於是帶着這種目的給你饋贈,在你接受之後又向你提出要求。為了避免內心的譴責和道德的壓力,你會被迫同意對方的要求。

承諾和一致:當你對某事有了自己的態度或判斷,你會更傾向於選擇相信。比如思聰的微博抽獎,當你沒有參與時不會覺得身邊任何一個人有機會中獎,但當你參與時,卻非常相信自己會是那個幸運兒。也就是説,在承諾和一致原則的影響下,你會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社會認同:人腦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會在已經證明過得事實上投入大量時間。中國有個成語叫衣冠取人,雖然本意是指以外在評判別人是一種膚淺的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衣冠取人是一套很有效的評價體系--那些成功者無不是整潔乾淨,神采奕奕的。再比如去外面吃飯,你會傾向於選擇那些人多的店,因為你會下意識認為這是一家很受歡迎的店。但利用這一點衍生出了一個產業叫“飯託”。在其他方面,居心不良者也會用這個原則欺騙你。

喜好:就是人們利用你的喜歡從你身上獲利。我們更喜歡那些外貌好看、與你有相似性、與你接觸或者合作較多或者恭維和讚美你的人。於是這些人也會影響你在生活中的某些行為。

權威:權威的力量是強大的,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的也會在權威的命令下幹出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稀缺:正常情況下,珍貴的東西必然不多。而稀缺原理就會利用失去一種東西的可能性來激發我們的行動力。出去購物時經常有店員告訴你,這件衣服是我們店裏最後一件,今天不買,明天可能就被人買走了。聽到這些話,如果面對一件你很心儀的衣服,你可能會下買的決心。或者在一段關係中,你追得越緊,對方跑得越快,反倒是你不怎麼緊追不捨,你就拿得越穩。

大多數情況下,即時的判斷是好事,因為這已經被無數人驗證過。況且人腦這台精密的儀器不太可能在一些小事上重新判斷。正是利用人腦的這一弱點,好的或者壞的影響力被施加到了你的身上,所以我們更需要學習和判斷。

但這絕不是一本關於陰謀論的書。人腦的某些一觸即發的反應可以被很好的使用,也正在被很好的使用。但倘若有人利用這些弱點損害我們的利益,這是不能被允許的。

《影響力》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

《影響力》讀書筆記15

《影響力》這本書解釋了影響人們日常決策的一些心理學方法,分析人們無意識順從別人的心理學原因,讀罷收穫頗多。對於我們來説,合理運用書中給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一些事情,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讓我們無意識順從的手法的運作機理,亦可幫助我們抵制住這些誘惑和陷阱。應該説,這本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沒有抽象高深的理論,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讀完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這本書列出了六種影響力的武器,分別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這六個武器巧妙利用人們心理深處的漏洞。人類在上萬年的進化當中,形成了一種“自動反應機制”,這類似於動物的本能反應,只不過人類這種反應機制是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機制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地處理問題,但是缺點之一是人們看到某種“觸發事件”往往會不假思索地作出決定,原因是我們覺得這麼做往往是正確的,舉幾個例子來説,別人給我們施與恩惠(不管多麼微不足道),我們會覺得有必要給予報答,有時候報答的程度遠遠超過別人施與的程度,我們覺得“知恩圖報”理所當然,一方面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知恩圖報是美德,另一方面,我們的“自動反應機制”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認為應當報答,推銷員利用我們這種反應機制可以很巧妙地讓我們接受他們的購買建議,比如超市會讓我們免費試用一段時間,或者先給我們一些小禮品,我們一旦接受了這些恩惠,往往會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就是本書中所説的互惠原理。另一個例子是關於稀缺原理,它表明人們對於變得稀缺的東西往往會高估其價值,這一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超市裏經常掛着清倉大處理,限時搶購等標牌,它是想告訴我們東西在變得越來越少,我們下意識的認為這些東西變得更有價值,因此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超市生意異常火爆。這兩個例子都説明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受到以上六種影響力武器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無意識犯的錯誤並學會怎樣抵制這些誘惑。一言以蔽之,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隨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來判斷周圍的事情,而不是過於依賴別人的行動,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4vez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