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一本好書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1

在放暑假的期間,我在家讀了一本一生必讀經典——《天使在人間》,書裏主要講的不是真的有一個天使在人間,而是講有一些樂於助人稱他們為“天使”。

我最記得有一篇是令我最感動的那題目是《助人為快樂之本》,裏面講今天我幫助了一個很可憐的小朋友,他被一塊香焦皮給摔倒了,但路過的人不但沒有幫助他,而且還取笑他,使他哭的更加傷心。文章中的我看見了,馬上走上去扶起他,並且勸他不要傷心了,我送你回家吧!

其實在我們生活也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事,我也親身體驗過,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小孩子餓得沒飯吃,而我又沒有給他一些錢,又沒有給他飯吃。又有一次我家門口來了一個乞討的人,他説他很餓想討點飯吃。但我不但不給他,而且“啪”的一聲關了門,沒有理睬他。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人們常常都説: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了自己。以後我一定要向文章中的作者好好學習樂於助人的好習慣。相信我吧,我一定會做到!我相信你們也會做到的。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2

星期六,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裏面有很多的有關成語的故事,有:《八仙過海》《半途而廢》《才高八斗》《對牛彈琴》還有《守株待兔》等等,有好多。我選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半途而廢》我説一説這個故事吧!

東漢時,有一位叫樂羊子的人,他外出求學一年就回家了。它告訴妻子説:“出門時間長了想家。”

妻子聽罷,拿起剪刀走到織布機前説:“這布是一寸寸地積累,才有一丈乃至一匹。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妻子又説:“讀書不可半途而廢。”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很受啟發,於是他又去繼續學習,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樂羊子聽從妻子的話做事有始有終,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就。小朋友們做事一定堅持到最後,不可以中途停止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3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説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説説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4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説過《老人與海》這一部小説,但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機會去讀一讀這本小説。而高一課本中就有《老人與海》這篇小説,雖然説是刪減版但亦足矣。

在語文課本中,這篇課文可以算的上長的了,但我還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被這個故事中老人的勇氣所震撼到。一個人是怎麼做到在年紀這麼大的情況下,坐在一艘小木船上,是怎麼樣殺死數條鯊魚的?有些人或許會説,他殺了那麼多鯊魚有什麼用?最終他最開始打的魚已經被鯊魚咬光了,有任何意義而言嗎?我認為這種想法既是正確的同時也是錯誤的。從客觀而言,沒錯,老人的目標沒有達成,沒有將那條魚帶回鄉鎮,他最初的目的是沒達成的。但是從主觀上來看,他在乘船回來的過程當中,他心中唯一的願望就是活着回到鄉鎮。這個心願達成了,即便他帶着只剩骨頭的魚回來我認為他也是成功的。我想,不管他的目的有沒有達到,他絕對是成功的。

當我第二次讀的時候,我更加仔細了些。發現有許多許多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其中,固然有對老人勇氣更加細節的描寫。但最主要還是我發現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在老人第一次抵擋住鯊魚後,老人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自言自語。一開始沒仔細看其內容,認為只不過是老人增加自己信心的手段。但第二遍仔細讀了之後發現,其內容竟是老人對他自己殺了一條鯊魚,一個生命的譴責,以及説服自己,自己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採取的手段。這個片段我至今未能理解,還是我自己本身弄錯了呢?所以並不作過多評論。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老人自認為活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了鄉鎮燈火通明,許多許多的人都在等他回去,而不知是諷刺還是因刪減或是因為其他,當老人回到鄉鎮的時候,一切都靜悄悄的,感覺像是沒有人在關心他的感覺。這點我也至今為明白。

雖然諾貝爾獎頒獎言是圍繞着主題的,但我卻發現了其他的一些東西。或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也許也只是我的粗心或是其他原因罷。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5

夢想是每個生命主中最美好的渴望。人間的奇蹟多出現在一個夢想過後,並經過努力使夢想成真。《夢想的力量》一文中的瑞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讀完這篇文章後,瑞恩的善良、愛心、執著深深地感動了我。一個只有六歲的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娛樂時間和玩耍時間。和他相比,我實在是感到有些慚愧,如果全家都看電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為了微不足道的兩塊錢擦兩個小時的窗户,實在是太不值得了。而瑞恩做的與我所想的正好相反,他認認真真地將窗户擦了一遍,取得了距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的兩元錢。在擦窗户的過程中,瑞恩一定感到過累,也一定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一想到非洲孩子連乾淨的水都喝不到的情景,這種念頭就被打消了。

多麼善良的孩子呀!多麼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呀!他那金子般的心打動了全世界的人,使全世界的人都像瑞恩一樣幫助有困難的人。

看來,美好的善良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並能創造出奇蹟。

這正是夢想的力量!它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能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創造一個個奇蹟!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6

平凡,這個詞十分抽象,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這浩瀚無窮的世界,我們人類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無論是悲與歡、窮與富、強與弱,對於這歷史的長河不過是些平凡的小事罷了。我素來對平凡都是這樣認為的。可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

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悲劇?是喜劇?還是正劇?都有一點點。這裏面省略了華麗的描寫,省略了驚天動地的情節,省略了驚險離奇的故事,講述的無非是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從上學時候吃黑麪饅頭到他長大成人後成了一名攬工漢,依然很艱苦。可是哥哥的工廠又倒閉了,全家好幾口人的生活壓力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開始他承受不了,可後來他堅持住了,還總結出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他留下了眼淚。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索了起來,孫少平留給後人的態度是什麼?是一種對苦難的崇高感和自豪感,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妹妹寫信給他説:她後悔為什麼自己是農村人,而孫少平卻回信給她説“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我不僅把我受的苦和孫少平所受過的苦相比較。我的苦無非是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多,晚睡會兒;或做完作業,家長不讓玩電腦;或是家長多報了幾個補習班,沒時間玩就哭天喊地,捶胸頓足。孫少平呢?他每天都在危險的煤窯中掙着微薄的工資,而就這點杯水車薪的錢,卻是全家一個月的費用。兩者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啊!現在我們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簡直是蜜罐裏泡大的,但還不滿足。我經常在超市裏看到有的小朋友因得不到滿足,而在商店裏號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很自然地把魚頭夾給媽媽吃,認為這是她的最愛;還有些小朋友更是過分,竟然打罵養育他的家長,還建立什麼反家長聯盟,對抗家長。而孫少平呢?他頓頓喝野菜稀飯吃黑麪饃,卻用少得可憐的糧食為奶奶做白饃。當少平用自己唯一的錢給患有多年的眼疾、半身癱瘓在牀的奶奶買了一瓶止痛藥和兩瓶眼藥水後,奶奶的眼角滑出了兩顆淚珠,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我們和孫少平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或許,在物質上,我們比孫少平富有,但在精神上,我們卻比他貧窮。茫茫天地,芸芸眾生,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世界。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7

這個暑假我讀了沈石溪寫的`《最後一頭戰象》,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使我倍受感動的是熊媽媽為了小熊出門覓食,卻被獵人捉住了,當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時,熊媽媽衝破籠子順着氣味找到了觀察站。可是小麗麗剛睜眼時看到的是作者而把他當成了媽媽一樣寸步不離。母熊因小麗麗三番五次的回到觀察站而很是惱火。

過了幾天,母熊帶着小麗麗覓食的時候,一隻雪豹撲向小麗麗。母熊與雪豹搏鬥了起來。雪豹死了,而母熊的腸子也流了一地,無奈之下母熊把小麗麗託付給了作者便死去了。

這隻偉大的母熊盡到了以為母親應該盡到的責任,並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人類,動物世界裏的愛不比我們人類的少,母愛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讓母愛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母熊雖然死了,但她對孩子的愛將永遠閃亮在我們的心裏。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8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

在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終日沉浸在書海中,享受着書籍給我帶來的快樂。我帶着強烈的好奇品讀了《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

這本書説的是小學畢業生項心儀,雖然通過了畢業考,但也嚐到了畢業的獨特滋味。曾親密相處了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之後勞燕分飛,心中那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他又到了新同學和朋友……友誼的滋味,對她來説,猶如巧克力一般苦澀而又甜美。

雖然我不是畢業生,但卻能體會到暑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的暑假也是多姿多彩的呢!我每天都按時按量的完成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此外媽媽還幫我安排了許多課外小練習,因此我的暑假生活是十分充實的,而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去哥哥、姐姐家作客,我們在一起互相玩耍,別提有多開心了,我會珍惜自己的每一個假期,爭取成為時間的主人。

她有巧克力味的暑假,我也有豐富多彩的暑假!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10

我最喜歡讀《小學生限時》這本書,書裏有幾篇文章特別吸引我眼球。其中有一篇叫“從落葉中玩出新意”的文章,文章的內容是:作者和他的小夥伴們去公園玩兒,後來大家都覺得挺無聊的,就想到了用樹葉來拼圖案,大家都覺得挺新奇的,就答應了。夥伴們前後拼出了“金剛和老虎打架”、“兔子彈鋼琴”等作品。

當我們無聊時,如果能把遊玩玩得千變萬化,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兒呢?而且這篇文章以遊戲為題材,很新奇。其實,寫作文不就是要玩嗎?

還有一篇叫做“一件新鮮事”的文章也讓我刻骨銘心,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男交警騎自行車違法了,本來車子應在公路的白線以內騎,可他把車騎到了那條白線外面。女交警罰男交警,還真是一件新鮮事啊!看那個女交警會不會罰。可是,那位女交警用嚴厲的目光盯着男交警,還嚴肅地説:“同志,自行車應該行駛在白色安全線內,您過線了,按交通法規定……”那位女交警沒有説下去,可能是因為女交警知道男交警也懂吧。男交警沒有上去説好話,他的臉“刷”一下就紅了,匆匆忙忙從口袋裏拿出違約金,交給了女交警。好一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啊!

這本書裏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許許多多新鮮的事件,還有許多看了會讓人流口水的文章。這本書很吸引我,而且我還從裏面學到了該怎樣孝敬爸爸媽媽,怎樣養鴿子,還有禮儀等等,真是受益匪淺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y0w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