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1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閲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餘華的《活着》,便到閲覽室借來並急迫的讀完。

《活着》的作者餘華以第一人稱的敍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後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後母親病死。以後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於產後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後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着。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着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着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着就是一種修行。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2

近期,在同學的介紹下品閲了餘華作品集中的《活着》與《在細雨中呼喊》,其中,活着,以其獨特的樸素,給予我良多感觸。

活着,是一個無法華麗,簡單但飽含深刻韻味的詞,活着,究竟為誰?

在作家餘華筆下,主人公福貴經歷了眾多的苦難:獨子有慶捐血過多致死,女兒鳳霞難產而去,妻子家珍病逝,女婿二喜意外摔死,連唯一的小外孫也因過度飢餓被豆子撐死,從此,只剩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活着,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最後,福貴買了頭老牛,給它起了個名字,給周圍農民的牛分別起了妻子,兒子和女兒女婿的名字,他説,這樣,福貴就不是孤零零的了,活着,還是要活着。

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在戰場上槍林彈雨的時候,福貴沒有放棄活着,哪怕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富貴仍是告訴自己,不能死。為什麼?因為他心裏還惦記着病榻上的老母親,柔弱的妻子,他堅信,家人在等待他的歸去。而此刻,他又是為了什麼而活?

也許,是樂觀與對生命的責任在支撐他做好生命的每一步吧,他説,能活着,就是一種幸運。

活着,看似簡單,看似理所當然,但其中韻味,能深得之人又有幾多?

活着,雖然樸實簡單,但它賦予了生命一種責任,一種在於世的擔當。因為活着,所以我們積極去實現生命存在的意義,同時也得忍受並且接受不同的命運,或苦難或幸福,都是活着的一部分。在愛與痛的交織中,在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始終都應堅強地活着。因為活着,生活就還沒有走到盡頭,就還有希望。活着之於人,是重要的,是根本的。

現實中也有不少人經歷着富貴的“苦難”,類似的是。他們也曾經堅強的活着,不同的是,他們曾經在心理上崩潰過,也曾想過放棄,但最後,希望的稻草,給予他們為生命運行的氣息二努力對抗的勇氣,重新用堅韌詮釋活着的美麗。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愛,在我們活着的過程中輕輕伴隨。當死神讓我們最後一次回眸人生時,平靜而從容地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

活着,也就有了盼頭,活着,也就該珍惜,因為,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3

很久前就知道這本書,是通過老師的介紹;今天才翻,緣於她的介紹。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一般,緊緊地扣着他的呼吸。從闊少爺到佃户,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並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折時她並不驚慌,懷着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讚歎;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裏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麼短暫的生命卻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裏從來不喊累,那麼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餵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於他來説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種折磨!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着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父母的理解和對弟弟的愛護;最讓我心酸的是她為了一段地瓜和別人爭奪,僅僅為了給家人一點乾糧;最讓我痛心的是由於啞而遭受的欺凌;最讓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時,她卻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後悄然離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對在書中短暫走過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對活着的詮釋……

一個個走過的人,讓經受了坎坷的福貴,最後近乎了麻木,對於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來,於是,那頭夕陽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關於活着優秀讀後感優秀4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愛看悲劇的,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曾耳聞過《活着》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終於,我翻開了它,專心地讀着……

小説開篇便寫了兩位老福貴――男主人公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敍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從富貴參軍到回鄉過着食不果腹的窮日子。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為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眼泛淚光,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為之惋惜,為之憐憫,為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顧他――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他活着……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説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為了一幅畫,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他,為了活着而活着。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打造出福貴這麼一個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説的:“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nre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