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給教師的建議後有感

讀給教師的建議後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後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給教師的建議後有感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對教育的作用,他説:“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沒有兒童的勞動的幸福,就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的勞動者,要讓走進的社會的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勞動的幸福。

我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孩子就要面對現實,而現實絕對不僅僅是練習題、考試、分數,他要生活、工作,要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些都離不開勞動,不管是腦力的還是體力的。所以,要想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能勝任工作、幸福生活,就要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勞動,就需要他們有勤奮、努力、創新的品質,這就需要在他的童年時期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怎麼勞動、怎麼創造,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勞動。

但是,蘇老並沒有把繁重的體力勞動作為勞動的主要形式和目標,而讓兒童在勞動中學會思考和創造才是主要目的。他説:“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目標,而只是實現既定竭力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雙手也不是消極的執行者。”從這裏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把勞動從教學和教育中分離開來,勞動就是教學,勞動就是教育,勞動是智力發展和道德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如此,兒童由於在勞動中不僅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思考,不僅收穫着創造,也收穫着對自己的力量的認識。這樣,孩子才會從勞動中感到勞動的快樂,才會感到勞動帶給他的自豪感、自尊心、尊嚴感,才會愛上勞動,才能“全神貫注地迷戀於一種艱鉅而激動人心的勞動”,這是一種最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勞動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家庭,本來是現代社會孩子能參與勞動的屈指可數的場所之一,但這裏的家務也基本上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承包了,因為他們怕髒了孩子、怕累孩子、怕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結果,等孩子上大學了才發現他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知道剪刀是幹什麼的,不知道鈕釦掉了怎麼辦……

沒有勞動,我們的孩子的生活才單調乏味;沒有勞動,我們培養出的人才“跛腳”、才“殘疾”;沒有勞動,我們的教育才不完整、才充滿了缺憾。

把勞動還給孩子,讓孩子的生命更豐滿;把勞動還給教育,讓教育出來的人們的生活更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00o2xx.html
專題